大山里走出的“音乐之家”
普德明为自己取名“山里彝人”,他说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彝家汉子,要时时刻刻告诫自己不忘家乡,不忘本。
评论:(0)
“老邪”黄仕龙:从农民到“双料”专家
1987年初中毕业后,作为亿万农村青年中的普通一员,黄仕龙肩挑重担、逐梦前行,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时代洪流,用艰辛和汗水书写了自己的奋斗华章。
评论:(0)
传承哈尼好家风
哈尼族山寨,家家户户十分重视对后辈的教导,提倡什么,容忍什么,禁止什么,严惩什么,都有明确的标准和尺度。
评论:(0)
剑川杨家:续写诗书之气
流传得久了,有些故事不免带上传奇色彩。比如他家位于剑川古城北门街的祖宅“五元楼”,周围曾三次起火,但此宅均未被烧。古城人说,每次火灾,五元楼上都会出现一个白胡子老头,他一扇,火焰便节节败退。
评论:(0)
父亲的民族团结意识
父亲喜欢结交各民族朋友,他总能在对方身上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
评论:(0)
我的“五好”父亲
说起父亲,我觉得他有“五好”——好战士、好公仆、好儿子、好亲戚、好父亲。
评论:(0)
小村家的歌
在江小村的描述中,他父亲是个传奇式的人物,浑身散发着上世纪40年代生人特有的精神光辉,活跃在碧江县(1986年撤并)的历史中。
评论:(0)
关捷:成为一个“人”
提到父亲,关捷有点遗憾,遗憾父亲没有看到他后来取得的成就。作为记者、作家,如今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评论:(0)
父亲的财富
八十多岁的父亲,常常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本事,一生都老老实实地过来了,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我们兄妹养大,没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我们兄妹都觉得,普普通通的父亲早就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评论:(0)
大山里的父亲
我这一辈子,父亲“凡事要动脑”这句话对我帮助颇大。2007年起,我的儿子、女儿先后参加了工作,我也如父亲一般,反复提醒他们:“你祖父说了:凡事都要动脑……”
评论:(0)
读书传家
我家获得“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的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但实话实说,我觉得其实我家与很多家庭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要说哪里有点特别,那就是虽然我是汉族,我的爱人张秀华是彝族,我们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
评论:(0)
这是我的彝族夫家
由古至今,彝族人的家庭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口口相传得以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此环境下,彝族小伙张伦一家家庭和睦,也得到了汉族媳妇谢婉娇的尊重。
评论:(0)
“普普通通”一家人
沙力新家和当地很多家庭一样,这一家人会说“两家话”。对着父亲,胡玥讲彝语;对着母亲,胡玥讲普米话。“习惯了,有时都说彝语,有时都说普米话。”“我们是这样,我们下一辈也是这样。”
评论:(0)
以德传家 用平常心做不平常事
以德传家,家业常青。卢玉富没有为女儿提供富足的生活,甚至将对她的爱分给了那些身处困境的孩子。卢红青却觉得自己从父母那得到了最宝贵的财富,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拥有了与人为善的爱心、以孝为先的感恩心和宠辱不惊的平常心,这些品德足以让她一生心灵富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