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 “黄衣阿佤”服饰调查

    生活在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大寨的佤族,因喜着黄棉花织成的或染成黄颜色的布料手工缝制的服饰而自成一格,从而被称为“黄衣阿佤”。

    评论(0)

  • 铸牢民族团结根基 创造共同富裕生活

    安宁的经济发展凝结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智慧和汗水,彰显了安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佳绩。

    评论(0)

  • 云南彝族左脚舞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左脚舞是云南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论(0)

  • 云龙的盐:民族互动的“催化剂” 乡村振兴的“点睛笔”

    两千多年来,云龙的盐始终是民族互动的“催化剂”,其表现为以盐政管理为目的的政治互动,以食盐交换为载体的经济互动,以经济繁荣为基础的文化互动。

    评论(0)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昆明印记

    从建党初心到英勇斗争,从长征印记到抗战烽火,从奋争民主到解放号角,在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留下了鲜明的昆明印记,成为今天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评论(0)

  • 名士、名楼、名联

    湖南岳阳楼和云南大观楼都跻身中华名楼之列,而两座楼上, 各有一副著名对联,对联的作者都是云南人,一为窦垿,一为孙髯。

    评论(0)

  • 见证祖国统一的南诏德化碑

    在大理古城城南的太和村,有一座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高3.02米、宽2.27米的大型石碑,这就是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诏德化碑。

    评论(0)

  • 昆明北京路的前世今生

    一条北京路,半部昆明史。北京路的沧桑,折射着昆明城市的发展。

    评论(0)

  • 走在幸福路上

    哈巴人很有福分,他们不仅实现了生活宽裕、家庭美满,更是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跟上了新时代的前进步伐。

    评论(0)

  • 傣文书法写就新时代壮美画卷

    西双版纳傣文有近千年的历史,最初以贝叶为载体,书写工具以火炭笔、白泥巴笔以及后来的“列占”(铁锥笔)、蕨笔为主。

    评论(0)

  • 千年万亩古茶林里的家国情怀

    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庞大的古茶林,是普洱茶发源地和世界茶文化遗产地。

    评论(0)

  • 海贝:云南民族服饰上的珍宝

    中国古代海贝的分布区域为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综上所述,云南民族服饰中使用的海贝,产地主要来自印度洋。

    评论(0)

  • 滇西北的民族“三交”调研随记

    6月的滇西北,天高云淡,气候温润凉爽。我带着云南省民族学会纳西学研究会的调研组,开始了为期20多天的田野调查。

    评论(0)

  • 木头寨:一座孔子后裔建立的彝族村落

    圣人孔子的后人不远万里,辗转来到滇南建水,与当地彝族融合,并不断发展壮大。

    评论(0)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