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边境小康村——拉祜寨

关注

原题:党的光辉照边疆 党群齐心奔小康——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建设

011.jpg

在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不但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千年跨越”,而且大步迈上了奔小康的高速路。这就是大头村委会拉祜寨。

党建引领,先锋上阵,选优配强致富“领头羊”

拉祜寨地处中越边境,距镇政府22公里、距县城87公里、距边境线0.8公里,全村人口33户170人。

几年前的拉祜寨,由于受历史和自然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民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生产生活水平较低,是绿春县集“民族直过区、特少民族村、边境特困村”为一体的典型深度贫困村,是全县、全州乃至全省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

过去,村民普立更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一家人“靠山吃山”,生活困苦。在村党支部的帮扶和指导下,他顺利通过了技能培训,靠着每天早出晚归在集镇周边做一些零工,种植茶叶、花椒、草果等产业,收入慢慢多了起来。

“现在,全家住进了2层小楼,睡上了席梦思,出行有摩托,家里还新置办了电视和洗衣机,3个孩子都顺利入学。”如今的普立更,每天脸上笑容不断,见谁都开开心心地打招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我,我家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要好好努力,争取今年把摩托换成小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啃下拉祜寨这个“硬骨头”,绿春县委、县政府和平河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以“党建引领、支部进村、先锋上阵、合力攻坚”为重要抓手,抽调县、镇两级思想好、业务强、能吃苦、能战斗的精兵强将入驻拉祜寨,成立了驻拉祜寨临时党支部和拉祜寨村党支部 ,以“一寨两支部”的方式强化党的领导,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民族团结”的强边固防模式,以“党建引领、支部进村、先锋上阵、合力攻坚”为重要抓手,在临时党支部的督促指导下,村党支部完善了党务公开措施,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研究制定了“一组十户,党员包保”的“网格化”治理机制,形成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基层治理格局。

拉祜族是“直过民族”,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县委、县政府以“钉钉子”精神,拿出硬措施,整合抗震安居、美丽家园、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资金,投入462万元新建安居房33套,同步硬化了村内道路,建盖了村民活动室、广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拉祜寨群众住上了舒适安全、洁净美丽的特色民居,出行走上了平整笔直的水泥道路,村庄环境与往年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好生活、好日子是党给我们的,我们世世代代都要跟党走,通过双手去奋斗,让每年都是丰收年。”杨立甫是拉祜寨最早加入党支部的党员,也是第一届拉祜寨党支部书记,开展拉祜寨综合整治前,他同其他拉祜族群众一样生活困苦,后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他的日子越过越好,2017年10月,拉祜寨过上了第一个丰收的“十月年”,吃到了靠自己双手带来的过年猪肉。

现在的拉祜寨,全村33户村民都住进了86平方米的安全稳固特色民居。村民生活上脱贫、精神上脱困,村容村貌和百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从贫中之贫到逐步走向小康的“千年跨越”。

为将拉祜寨历史变迁真实、详尽地进行记录展示,县委、县政府共投资45万元,组织实施了拉祜寨村史馆建设项目,按照村史沿革、村庄概貌、发展综述、乡贤善举、荣誉展示、你言我语、幸福墙、未来展望8个板块,收集村史文字资料、村史图片、历史旧物等陈列展出,充分展示了农村面貌大改变、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提升的显著成就。

项目带动,长短结合,增收致富“拔穷根”

在拉祜寨,说起“老杨”,大家都竖大拇指。他是拉祜寨护村队的一员,也是村里最热心的老好人。以前的杨夫斗,没有产业、没有工作,只能靠政府救济勉强度日,没少到其他村民家里“蹭饭吃”。

“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看着身边的人都住上了新房、吃上了新米、睡上了新床,自己也向往着过上这样的生活。”杨夫斗说,在工作队员的帮助引领下,他的思想逐渐转变,主动学技术,积极学本领,靠着种田、打零工赚到了钱,日子慢慢走上了正轨。

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杨夫斗还当上了生态护林员,并且主动加入了护村队,在生活富裕后,见到村里因为天气干燥缺水灌溉,他还自掏腰包请挖机帮村民挖水田。他说:“以前我靠着大家帮助才活了下来,现在只要能帮助到大家,我都要尽力去做,感谢党让我迷途知返,过上了好日子,我们都要跟着党,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投资100多万元为拉祜寨修建农田引水沟渠8000余米,改善生产条件。拉祜寨临时党支部和工作队与群众手把手教、肩并肩干,“保姆式”地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依托拉祜寨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地资源,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黑木耳、有机茶、花椒、草果、高原梨等经济作物种植。

与此同时,拉祜寨临时党支部和工作队还统一规划建设了猪圈、鸡舍、小菜园,在指导村民种植水稻的同时,发展猪、鸡、鸭、鱼养殖;在花椒、水果基地套种土豆、辣椒等短期作物,发挥土地的最大效能,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全方位提高生活质量。

2021年3月16日,拉祜寨村民小组活动室门前人头攒动。今天是拉祜寨首批有机茶上市的日子,上门收购的茶商以鲜叶20元一公斤的价格成交。看着刚刚拿到手的钱,王立者笑得合不拢嘴:“共产党政策好哇,现在我们也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啦。”王立者是拉祜寨“雪芽100号”茶叶定植的第一家农户,说起发展产业,王立者感慨万分:“以前,不会科学种植管理,田地里的庄稼都是随便挖个坑,撒上种,就等它自己长了。在工作队员的帮助下,我们学到了很多种植、养殖方面的先进知识,茶叶今年也上市了,还卖了个好价钱,这都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

据介绍,目前,全村种植水稻90余亩,发展有机茶叶165亩、花椒100余亩、草果500余亩、高原梨等水果15亩。拉祜寨发展产业的能力逐步恢复和提升,全村村民如期高质量脱贫,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1600元提升到2020年的7000余元。值得一提的是,贫困代际传递得到成功阻断,目前拉祜寨适龄儿童就读中学12名、小学28名、幼儿园21名,为拉祜寨的未来又装上了知识的引擎。随着生活越来越好,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信念更加坚定,主动融入守边、固边、强边事业中,在强边固防、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转变观念,倡导新风,激发内生动力“富脑袋”

王力(化名)是村里第一届“五好家庭”评选的获奖者。曾经的他因为文化水平低,加上不慎沾染上了毒品,把家里的老房子、田地全部变卖,全家4口人在深山老林里捕猎为生,连一个像样的家也没有。后来,他积极响应号召从深山老林返回拉祜寨,投身到易地搬迁房的修建中,打造属于自家的安全稳固的像样房子。在工作队的引导与监督下,王力一家积极学习,率先转变观念、摆脱恶习,成为村里讲道德法律,讲卫生,思想意识坚定的文明之家和勤劳致富的第一批人。现在日子好起来了,他更是带头拥护党的领导,带领大家唱红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村大团结。

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村寨新风,背后凝聚着拉祜寨临时党支部和工作队队员的辛勤汗水。为改变过去拉祜寨贫困群众“等靠要”等消极思想,村寨着力在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上下功夫,积极开展“五爱”(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爱生活、爱劳动)、“四评”(评卫生、评四星、评劳模、评家庭)、“五好家庭”(纪律好、劳动好、家庭好、观念好、道德好)、“劳动模范”等评比活动,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坚持每月“红黑榜”通报制度,立标杆、树榜样、鼓励先进,培养村民“比、学、赶、超”的意识。随着各类评选活动的开展,村民不但养成了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习惯,而且逐步转变思想意识、革除陋习恶习,建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平河镇政府供稿)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