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边境小康村——胆扎社区

关注

原题:强化生态保护  因地制宜发展——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生态宜居建设

012.jpg

▲远眺三岔河 猴桥镇 供图

走进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槟榔江上游的三岔河水库风光旖旎。驱车绕行在环湖公路上,湖光山色与村庄浑然天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村庄在画中、画中有人家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在三岔河水库建设之前,这些村庄散落在孙家坝、轮马坝、胆扎坝、三岔河台地等地。随着三岔河电站工程建设的需要,移民搬迁工程开始启动。在保山市、腾冲市的努力下,新落成的村庄布局科学、整齐划一、功能完善,胆扎社区一个个透着现代化气息的村庄、一座座具有腾冲传统风格的民居以美丽的形象矗立在湖畔、倒映在水中,让人流连忘返。

移民新村奔小康

“移民新村建得比城市还漂亮,农村规范化建设提前了不知多少年。”在移民安置点胆扎社区,今年56岁的大寨小组长王兴乔高兴地介绍,他家每年的长效补偿有2万元左右,基本生活没有问题。现在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全村居住环境干净又卫生,大家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幸福的生活让大家无比开心。

其实,搬迁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保山市移民安置办工作人员介绍,孙家坝移民安置点作为库区最大的安置点,安置了胆扎社区大寨、小寨、杨家寨、熊家寨、孙家坝5个村民小组336户1236人,其中傈僳族群众占40%。 8年前,经专家评估和测算,槟榔江三岔河水电站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3.289亿千瓦时,但如此大规模的水电开发移民搬迁工作刚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村社干部和群众反映强烈:“移民搬往何处?征用田地如何补偿?” 有移民群众提出,“田地不卖儿孙饭,一次性买断就断了子孙后代的活路,这样的事情不能做。” 

轮马、胆扎两个社区的群众普遍认为,两个社区土地面积20多万亩,即使征用一半也还剩余一半,不必搬到外地,要求就地安置,并保留原来建制村;田地补偿要求享受长效,不要一次买断;移民安置点规划成新农村,乡村旅游要发展起来,种植、养殖产业也要发展起来。

面对众说纷纭的意见,一位移民搬迁工作队队员回忆说,“宣传工作不到位,准备不充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产生了抵触情绪。” 由于征地、移民搬迁工作开展不顺,作为槟榔江水电开发的龙头工程,三岔河水电开发工程被按下了暂停键。 

腾冲移民搬迁工作队经过一次次测算、一次次研究汇报,又一次次与槟榔江水电开发公司磋商,仅与搬迁群众就进行了40余次大大小小协商、谈判,“长期固定实物补偿”的思路初具雏形,在省、市召开的槟榔江流域水电开发移民安置工作协调会上,同意确立在该流域进行“长效补偿”试点,三岔河水电站开发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工作队上门做我的思想工作就达五六次。虽然有抵触,但大家都看得懂、听得懂。”回忆起当初的“纠结程度”,王兴乔感慨地说,由于工作队的耐心讲解,在移民新村建设规划图公布后,愿意搬迁的群众就占了绝大多数。

为了让安置点的群众生活得比原来更好,助推乡村振兴,腾冲槟榔江三岔河水电站项目31亿元的总投资当中,移民安置工程资金占比超过一半,达16.4亿元。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建成10个移民安置点、7座桥梁,改复建环湖道路42.8公里、10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1个垃圾集中焚烧厂、移民生产道路40公里、2个村委会、2所小学、2个卫生室。 2019年,发放移民安置群众直补资金和长效补偿资金共2150.3万元,其中直补资金258.3万元,长效补偿资金1892万元。 通过移民搬迁和移民后期扶持,三岔河库区移民群众的住房、教育、医疗、饮水、电力、交通等公共设施及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民群众提前实现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家有5口人,搬迁后田地长效补助每年有5700元,我两口子养殖肉牛56头,种植重楼2亩,年产值5万元。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归根结底还是党的政策好,村上的致富带头人选得好。”孙家坝村民小组王基华感慨地说道。

党旗飘扬边境线

“近年来,胆扎社区特别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胆扎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根助介绍,一是形成了生产生活互帮互助模式;二是建立了社区党员群众互助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贫困结对户出谋划策,帮助贫困户找到致富门路。

逐渐富起来的村民没有忘记党员、干部为胆扎脱贫付出的一切。

郭彩廷生前是腾冲市猴桥镇政府的一名干部,曾担任猴桥镇企业办主任。2019年3月,他主动请缨到胆扎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到任后,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郭彩廷又第一个站出来,主动申请担任覆盖5个傈僳族寨子的第一党支部书记。他说:“我能听懂也会讲一部分傈僳族语言,工作起来方便些。”

为了当地脱贫致富,郭彩廷和同事不辞辛劳地奔走在边境线上。2019年7月11日,郭彩廷在驾车下乡扶贫、抢险救灾途中,被突发的泥石流冲下山谷,不幸因公牺牲,4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郭彩廷牺牲了,但在胆扎村干部群众眼里,郭彩廷从未走远,扶贫英雄永不谢幕。在进驻胆扎村的105天里,郭彩廷走遍了全村735户农户,多次走访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2户住房短板户。他用傈僳语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了每家每户。“有困难,找彩廷”成为胆扎村群众的一句口头禅。在他的帮助下,孤儿余生强的生活有了着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房子盖好了……

    以郭彩廷为代表,广大扶贫干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了胆扎的每家每户,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

近年来,猴桥镇重点在“国门新村”、胆扎孙家坝实施“边境党旗红”工程,让国旗和党旗飘扬在边境,也飘扬在各族党员和群众心里。基层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引导全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奔小康。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胆扎社区形成了边境维稳相互监督机制,社区实行党员结对到户到人,对重点人员采取一盯一、多盯一的方式做好监控工作,认真开展治安排查,力争在两年内达到无毒、无赌社区标准。与此同时,社区通过建设党建文化长廊,形成“学有典型、干有目标、看有榜样”的运作模式,党旗辉映下的胆扎社区小康村以更新颖的姿态屹立在了边境线上。

产业发展边防安

“十三五”时期,腾冲市以实施“美丽家园,小康库区”建设项目为契机,将移民安置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乡村产业旺起来,家园美起来,钱袋子鼓起来。

“我家有5口人,搬迁后,田地长效补助每年有7100元,我本人在胆扎边防检查站任保安月工资2000元,妻子在胆扎边防检查站做饭月收入2800元,大儿子在腾冲送快递每月收入3000元,大女儿在腾冲服装店做销售每月收入在2200元左右,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0元左右。”熊家寨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熊文孝家的情况令人欣慰。

近年来,胆扎社区积极盘活资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以集体经济发展推动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公益事业建设,架起村委会与群众的连心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力助农增收,因地制宜确立“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大户示范带动”的思路,党员干部带头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特色种养殖道路。随着产业兴旺,乡风更加文明、乡村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如今,走进胆扎社区村委会所在地孙家坝,屋舍俨然,建筑齐整,店铺林立,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自东向西流贯其间,为街市增添了无限的生气。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