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边境小康村——张家湾村

关注

原题:搭乡村建设快车 边境群众抵达富足站点——文山州马关县小坝子镇张家湾村产业发展

013.jpg

▲张家湾村果树长势良好 杨志军 摄

小坝子镇位于马关县南部边缘,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街省的新马街、猛康两县隔河相望,国境线长38.6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

张家湾自然村隶属于小坝子镇田湾村委会,共有79户32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户98人。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3亩,主要种植包谷、稻谷等传统作物,发展砂仁、刺梨、香蕉、草果等特色产业。

2020年以来,小坝子镇党委政府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积极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经验,扎实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滞后、发展途径不多、群众缺乏持续稳定收入来源的问题短板,不断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子,让昔日的“穷”村蜕变为家禽成群、遍地蔬菜的美丽新村。

山梁上开路子

“太好了,以后这条公路修成了,村民们再也不用日日夜夜徒步走羊肠小道出山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在‘水、泥’路上跌跤了。”田湾村党委书记王正良在道路修通的时候激动地跟验收组的同志说,修通公路是张家湾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现在终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为现实。“乡亲们都说,这是一条通往山外的致富路,是奔向小康的幸福路,承载着我们子孙后代走出大山的希望。”

“张家湾村到街镇的地形为大沟壑,可以喊得答应,但是就是难以走得到。道路交通运输困难,村寨仿佛与世隔绝,有值钱的东西都没办法卖出去,想要点现代化的资源,比如化肥都要花费几倍的力气。”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修路,田湾村党委想尽了一切办法,先是发动群众无偿扩挖路基。路基有了,没有铺垫,车一过还是一个大坑,村上的干部又带着群众向上级申请物资。因为项目资金投入太大,一时难以解决,张家湾村也只能申请一点,再依靠老百姓提供劳力,一截一截地铺垫。边境小康村项目实施之后,道路改扩建完成,通车当天,老百姓比过年还高兴。从最开始的土路到砂石路、再到现在四通八达的“产业道路”,是一代田湾群众见证的奇迹。

斜坡上创产业

张家湾村的承包土地都是大斜坡,可以说没有一处平坦的地块。为了给老百姓增加收入,田湾村党委绞尽脑汁,通过考察市场,利用各种资源,发现砂仁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张家湾村老百姓有自己的土地,有种植经验,在家务农人口多,种植环境好,道路四通八达,当地党委决定依靠基础设施优势,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发展砂仁种植。

面对动员,群众反映不一,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保守观望的。差不多一半的群众认为:“砂仁要三年才有收成,亏本了怎么办?利益风险大,咱老百姓承担不起大风险啊!”“大家担心的问题我都知道,我们对这个风险也进行了评估。不管干啥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至少搞种植咱老百姓都会,大家都有种植经验。”村党委书记王正良耐心细致地为大家说明,“砂仁种植我们几个干部和党员考察过了,市场卖价比较稳定,咱们这的气候也适合,种植上是有优势的。这个情况我也向政府报告过,只要咱们有信心管理好,他们都是支持的。”之后,王正良和几个党员干部到农户家中一一了解群众想法,做群众工作。村委会干部自发成立自己的砂仁种植专业技术协会,在村委会的带领下,40余户群众积极发展砂仁种植,目前全村共种植砂仁2000亩,长势良好。

张家湾村小组有一户典型的“懒汉”型农户李富(化名),家中只有他一人,尽管有自己的土地,却不愿发展产业,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引导,帮助建房,无偿提供肥料,李富仍然“无动于衷”,甚至多次将村委会提供的肥料转卖给其他村组的群众。但是村党委并没有放弃他,在李富和别人的土地纠纷中,田湾村党委努力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终于争取到他的认可,答应尝试进行产业发展。在种植协会带动下,“懒汉”李富种植砂仁20亩,草果5亩,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家湾村民王自成前不久新房刚刚装修完成。他家中有2个孩子读书,一个上大学、一个上中专,经济开支大。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王自成种植了砂仁、杉木等热区经济作物近30亩,辛勤的劳作收获丰硕的果实,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认真合理的管理,家中积蓄越来越多,孩子上大学不用愁了。看到王自成家中的变化,张家湾的村民纷纷自发加入干事创业行列。

村民杨海万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但是4年前查出了“肝硬化”,他就只能回到农村老家养病。杨海万生病后,家里也就没了经济来源,孩子在读高中,加之每次治疗都得花很多钱,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在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2017年杨海万开始种植砂仁12亩、杉木8亩、草果2亩,让他重燃了生活的信心。

小坝子镇党委、镇政府坚持边境小康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边境小康村建设帮助群众彻底“拔穷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分析研究现状,在以往乡村规划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张家湾村产业优势,通过加强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业发展等手段,为边境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张家湾村共种植水稻1000亩、玉米1005亩、砂仁2000亩、香蕉1120亩、草果550亩,养殖生态土鸡2000余只,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群众摒弃“等靠要”的心态,靠自己的勤劳实现脱贫致富,生活越过越好。

边境上护家园

2020年10月1日,张家湾40余名村民在趾男山参加田湾村委会组织的第68次护边群众宣誓活动。趾男山,位于马关县小坝子镇田湾村委会中越边境上,是云南省与越南老街省、河江省三省交汇点,海拔1596米。

1952年,历时6个月的小坝子剿匪战全面结束,全镇获得解放,为庆祝解放,军民在趾男山上修建“毛主席万岁”5个大字,自1952年起,每年国庆节,当地群众都会组织队伍从山脚抬白泥土到山顶加护字体,除草清扫,举行守边宣誓活动。张家湾村小组长王正东激动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只有边境稳固,家园才会越来越美丽!”田湾村党委还邀请村里的老人讲述以前的守防故事,指导村里完善村规民约,把年轻的村民发展成党员、村干部,让张家湾村民产生守边人人有责、守边就是守家的情感认同,成为边防力量的重要补充。

作为抵边村小组中的一员,张家湾村小组一直以来坚持以“巩固边防、睦邻友好、兴边安民、维护稳定”作为边防工作的指导方针,积极推进边境管理工作法制化进程,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深入边境一线开展国界知识、国防知识和《云南省边境管理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

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境外疫情防范工作形势转变,张家湾第一时间响应上级安排,切实增强了值守工作保障,做到严守关口不放松,有效保证了执勤力量,为马关县疫情防控筑牢第一道安全屏障。做好统筹协调,形成联合防控,联合镇内边境派出所、卫生机构、村组干部和群众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发力、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联合值守的作用全面突显,同时开展边情走访和法规宣传,注重群众思想教育和心理疏通。护边员按照常规开展巡边护边工作,做到力度不减,积极协助开展打击走私和偷越国境行为,确保边境线时时稳控。  

(责任编辑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