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筑牢共奔小康之路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全力推进民族地区健康扶贫

示范

◆文  /  沙洲

016.jpg

▲2019年10月9日,禄丰市罗次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进村入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健康体检

017.jpg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人民医院为病人做核磁共振

018.jpg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人民健康,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健康云南建设,全力推进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投入力度、发展速度均为我省历史之最,各族群众享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健康实惠,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根基。

健康扶贫取得全面胜利

地处高原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受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藏族同胞卫生健康条件相对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迪庆州不仅缺医少药,而且没有产儿科专业医生。高寒、缺氧等问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严重威胁,危重新生儿救治及转运存在较大困难,新生儿病死率居高不下的状况长期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群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迪庆州人民医院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就医状况。但是高原病和气候环境条件依然在一段时期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是云南省健康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同胞许下的庄严承诺。为全力推进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省卫生健康委主动派出专家组到迪庆州“把脉问诊”,精准识别健康扶贫短板,聚焦迪庆州三甲医院创建,启动“组团式”“造血式”对口帮扶,在多学科实现了“零的突破”。

以儿科为例,2015年9月,在省卫生健康委的帮助指导下,昆明市儿童医院展开对口帮扶迪庆州人民医院工作,结束了建州60多年以来没有儿科的历史。2018年5月,两院又合作建立了迪庆州首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当年就成功救治了数百名急危重新生患儿。

在省卫生健康委的“造血式”帮扶下,迪庆州的儿科从“零”起步,发展到了独立科室、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一应俱全,人员、技术、设备应有尽有;从面对危重新生儿束手无策,发展到能及时开展有效救治,极大降低了当地新生儿的死亡率、转诊率。儿童及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及早产儿的医疗与护理服务均可在州域内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独立开展专业诊疗工作的突破。

受益于健康扶贫的不仅仅是迪庆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上帕镇双米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恒四坡,52岁那年被县医院诊断为胃癌,但自己却没有能力承担外出就医费用。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后,福贡县人民医院邀请保山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到福贡县会诊。很快,两地专家在福贡县为他成功实施了胃癌根治手术。近年来,像恒四坡一样从因病致贫的重压下“翻身”的少数民族群众还有许许多多,全得益于云南精准发力的健康扶贫工程。

“云南省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有129个县,有88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中有27个县还是深度贫困县。在需要脱贫的人口中,因病致贫的人就占到了22%,而在这中间我们的少数民族群众又占到了44.26%。”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杨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如何让少数民族兄弟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云南所面临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对于生活困难群众来说,减支就是增收。2017年9月,云南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倾斜报销为基础,加大医疗救助,政府来兜底的“四重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围绕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尽量少生病”的目标,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同时,医疗救助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起付线,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2016年的61.15%提高到2020年的89.45%,吹响了打赢健康扶贫“翻身仗”的号角。据统计,自《措施》实施以来,全省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30万户112.60万人全部脱贫。其间,省卫生健康委还针对迪庆州、怒江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地区,出台健康扶贫专帮方案,实施省直医疗卫生机构“组团式”帮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36种大病专项救治,为各族群众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火墙。

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省环境卫生、公共卫生、食品卫生、人的卫生得到全面改善,各族群众的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唐胜村卫生室新旧对比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过去,在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昭通市彝良县等地,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唯一途径就是转运到上级医院。但由于山高路远,转运途中随时会发生危险紧急情况。”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前,省内偏远地区的一些村卫生室条件简陋,设备不齐,有的甚至还是茅草屋。为了得到确切的诊断,一些百姓只能奔波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到州市或省城看病,“挂号三礼拜,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就医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加在一起,成了许多家庭“不可承受之重”,看病难、看病贵也成为了制约民族地区民生发展的一只“拦路虎”。

“对于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来说,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是他们主要的就诊场所。”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方便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医看病,“十三五”期间,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提质达标、远程医疗“乡乡通”等项目。

例如,怒江州卫生健康系统充分发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脱贫攻坚精神,聚焦脱贫出列指标和成果巩固要求,对照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着力补齐短板,通过整合专项资金等方式,对全州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全面进行提升改造。同时,根据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规划,还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了医疗卫生机构。经过提升改造,全州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村卫生室全部建成“小楼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群众彻底告别了以往“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象,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怒江州只是全省卫生健康条件得到巨大提升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6626所,比2015年增加了2439所,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

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省卫生健康委还坚持“练内功”,不断强化提升医疗专业队伍质量。“仅仅建卫生室还不行,我们还要有合格的医生。这几年,我们对村卫生室的医生专门开设了村医课堂,对学历达不到中专的医生,省财政全部资助,让这些乡村医生去深造和学习,让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洋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现在老百姓在县域内的就诊率能够达到90%。可以说老百姓的大病小病,都在县域内得到了有效的诊治。

值得一提的是,诊治不但有当地的医务人员参与,而且还有省外专家参与进来。比如,在省卫生健康委的牵线搭桥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团队曾亲临彝良县医院,为当地一些重症患者展开救治。其间,由省内外专家所组成的医疗团队还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对两名胎龄27周、体重仅1公斤左右的双胞胎患儿进行了成功救治,使其双双脱离了生命危险。

▲2017 年11 月14 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到贡山县开展“走进独龙江”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活动

“小病不出村,大病基本不出县目标的基本实现,不但大幅度降低了患病群众的经济负担,而且使各族群众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省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介绍,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水平的持续提升,直接促进了全省居民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72.76岁,提升到2020年的75.26岁,是全国进步幅度最大的省份。在健康扶贫中,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交出了一张优质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来,在‘十四五’期间,人均预期寿命要提高一岁,这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任务更加艰巨。”正如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指出的那样,虽然全省的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如期胜利,但如何巩固健康扶贫的成果,有效地实现和乡村振兴的衔接,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问题,提升民族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是云南卫生健康事业在“十四五”期间所面对的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健康云南建设,坚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为云南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

(本文图片由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提供)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