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傣锦献礼:德宏各族人民跨越70年的国家认同

家园

◆文  /  陈思洁

024.jpg

▲毛主席题词被做成锦旗,这是访问团赠送给少数民族的重要礼物之一

云南省博物馆中存放着两幅傣族织锦,中间为毛主席像,正上方为3颗五角星,左右两边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字样,下面为“毛主席万岁,保卫世界和平,中国边区民族”。较旧的一幅制作于1954年,表达了边疆傣族人民对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感激之情;新的一幅出自芒市芒核村的傣族群众、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传承人帕小罕、孟月相坐母女之手,是傣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再次献礼。跨越66年的两幅傣锦,传递了傣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与真情,见证了德宏民族工作的伟大历程。

“派下去”:中央民族访问团到芒市慰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大部分边疆民族地区相继获得解放,为了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同时宣传《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密切政府与各民族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中共中央制定“派下去”和“请上来”的民族工作意见。所谓“派下去”,即派出由党政干部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到少数民族地区访问;所谓“请上来”,即组织边疆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及内地参观访问。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派出中央访问团,代表政府访问少数民族地区。7月2日,中央民族访问团西南访问团率先出发,以夏康农为团长、王连芳为副团长的第二分团负责访问云南。

12月下旬,访问团到达芒市,带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以及大量的礼物,如盐巴、布匹、针线等少数民族喜爱却缺乏的生活必需品,更带来了党中央、毛主席对边疆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访问团受到芒市各族各界代表、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各族群众穿着节日盛装,采来大把的鲜花送给访问团,将自己珍贵的礼品和锦旗委托访问团带回北京,献给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访问团的慰问活动,打破了历史上由于民族压迫制度造成的民族隔阂,加强了同少数民族的联系,每到一处先请当地同志介绍情况,征求民族干部和民族上层的意见,然后制订工作计划,并取得当地领导机关的同意,再开展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图片展览、举行各民族联欢活动、为群众放映电影、进行文艺演出等方式,广泛深入地与芒市各族各界群众代表、土司、山官、头人等进行接触,积极宣传党中央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消融了冰冻已久的民族隔阂。访问团还在芒市法帕乡法帕村开展典型户调查、家庭调查,广泛听取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将调查的情况整理汇集,为中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资料。

芒市的各民族群众从访问团的一系列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有效激发了各族群众的爱国热情,极大地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祖国大家庭的民族团结。

025.jpg

1953 年6 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时,云南省委赠送的纪念锦旗

“请上来”:芒市土司方克光参加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观礼  

在派出中央民族访问团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的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采取“请上来”的方式,组织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安排他们到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参观,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睦与相互了解。

1950年9月,云南省组织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前往北京观礼,芒市土司代办方克光代表芒市各民族参加。

最初,解放军41师师长查玉升亲自到芒市动员方克光参加参观团,但他还未决定是否前往北京,几位傣族老人以早年干崖土司刀安仁去北京,被关进监狱,至死未能返乡的先例劝告道:“北京是汉人皇帝居住的地方,我们傣族人去不得,要三思而后行。”方克光没有接受亲友劝告,向查师长表示感谢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盛情邀请,表示十分荣幸地接受了邀请,并带其女方鹤琴、方鹤韵,侄子方伯龙一同前往。

出发前,他的妻子买来许多彩色毛线和丝线,邀请亲友帮忙赶织傣锦和“筒帕”,给方克光带到北京献给党和国家领导人,表达傣族人民的美好祝愿。木织机欢快地响起,从早到晚。

9月上旬,方克光一行从芒市出发,在前往保山途中,行至昆畹“七〇七”公里处,被一具横躺着的尸体挡住去路。原来是国民党特务辛朝汉混入施甸邮电系统任查线员,窃听电话得知查师长陪同方克光到保山的情报,串通“匪头”杨谦,率众100余人设伏,想谋杀查、方二人,以破坏解放军声誉,挑起民族纠纷。在查玉升师长和警卫部队的反击和护卫下,方克光一行人得以安全离开。方克光在和女儿方鹤琴讲起“七〇七”战斗时说:“查师长亲自端着机枪,打垮了匪特;查师长身上那种高尚的精神,打垮了我‘脚踏两只船’的谋略。”所谓“脚踏两只船的谋略”,就是边疆历代土司用以对付皇帝、国民党政府的一种手段。显然,此次查师长和警卫部队的拼死保护,已经为方克光决心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心埋下种子。

他们抵达昆明后,9月13日晚,云南省军政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在省府礼堂欢宴赴京参加国庆典礼的第一批少数民族代表17人。次日,从昆明乘飞机抵达重庆,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亲自宴请接待他们。之后从重庆乘轮船到武汉,饱览壮丽的长江景色,从武汉乘火车,于26日抵达北京。

10月1日,方克光身着傣族服装,胸前佩戴红绸子条标志,登上天安门东侧观礼台,同首都几十万群众共同观看国庆典礼,观看工人、学生、军政机关干部四五十万人的游行队伍,感受日渐发展壮大的祖国力量。3日晚,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方克光在怀仁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献礼、致敬。当晚,在西郊公园的住处,方克光再次和女儿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担任芒市土司代办时,遇到的“汉官”都是只为私利,欺压老百姓。对比共产党的一切礼待、关切与重视,这是他从“脚踏两只船”转变成“脚踏一只船”的思想基础。

在京期间,方克光先后参观兵器、劳模展览会,石景山发电厂、铜铁厂等工厂,回民学院、蒙藏学校、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等学校,并游览了北京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北海公园等名胜古迹。10月28日离开北京,先后到天津、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工厂、学校、名胜古迹,感受内地城市全方位的发展。11月24日从重庆乘机返昆,在巫家坝机场受到省委、省人民政府及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的欢迎。

观礼回来后,方克光大力宣传新中国的伟大,宣传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好。以方克光在当地的影响力,从他口中分享此行的见闻和感想,参观过程中所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礼待和关怀,国家军事力量和国内城市的发展程度,对于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认同意义非凡,很大程度上坚定了各民族跟党走的决心。在生命最后垂危时刻,他仍不忘留下遗嘱给子女:“你们要永远跟共产党走。”云南省省长郭影秋送挽联:“恰值祖国解放归来,君具卓识;正当边疆需人孔急,我有余哀”。

此后,每年国庆日均有各民族代表赴京参观,规模逐步扩大,参访次数、人数不断增多。从1950年至195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先后组织了45次包括各民族各阶层代表4170人的代表团、参观团到北京观礼和到省外各大城市参观学习,各地(州)、县也分别组织参观团到内地参观。

少数民族代表通过参观学习,亲眼看到祖国辽阔的疆土,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城市发展,无不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特别是第一次看到现代化工厂和交通运输等设施,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阵容,更感到祖国的强大和前途的光明。代表们每一次回来的分享与宣传,都有效地激发了各族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激情,提高了维护边疆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也增强了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的决心和信心。

026.jpg

德宏职业学院开展的傣锦传承活动

跨越70年的“新”傣锦:民族团结的不断延续  

2020年3月,通过昆明理工大学尹睿婷老师的介绍联系,芒市芒核村傣族群众、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传承人帕小罕、孟月相坐母女,了解到1954年芒市傣族人民织傣锦赠送给毛主席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动高兴,主动要求说:“2021年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全家、我们全体傣族人民、我们芒市边疆各族人民永远感激中国共产党的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我们傣族等各族人民要永远紧跟中国共产党走,永远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恩情,永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永远以是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当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所以我们要代表傣族人民再织一块一模一样的傣锦,献给我们亲爱的党,我们永远要做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典范。”(“微美芒市”微信公众号,2020年12月4日)时隔66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一模一样内容的两块傣族织锦,表现了傣族人民同样真挚热烈、发自内心的情感。

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开创性的“上来下去”的互动访问形式,有力推动了边疆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从心存疑虑到了解信任再到强烈热爱和衷心拥戴的历史性转变,为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创举。

(责任编辑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