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辉煌四十年 奋进新时代

推荐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成立40年发展成就综述

原題:辉煌四十年  奋进新时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成立40年发展成就综述

文  /  朱垠汁

002.jpg

40年来,新平县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春风,新平各族人民群众践行誓言,矢志不渝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与新中国共奋进,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经济发展翻天覆地、城乡面貌沧桑巨变、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始终牢记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绿色矿冶集聚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围绕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专业化、城镇特色化的工作思路,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在新常态下奋发有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县域综合实力稳居全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

40年来,我们始终坚定发展信心,坚守改革创新,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新平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挖掘优势资源,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废待兴向繁荣兴旺迈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平县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巩固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矿冶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生物加工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40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576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约(预计)213.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64元增加到2020年的约(预计)67517元;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477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约(预计)19.78亿元。

003.jpg

▲新平高速路 张明坤 摄

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以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矿冶业、加工制造业、生物资源加工业、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为主导,多元发展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实现了从1980年的一产为主到三产引领、二产支撑、一产优化、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称号。

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大飞跃,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1980年的582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约70亿元。水利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2298件,小(一)型以上22件,小(二)型97件,小坝塘579件,总蓄水量1.34亿m3;建成小水窖29256口;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291件,比1980年的165件增1126件。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境内公路里程5698.80公里,一批高等级公路正加速推进。光缆、移动4G网络覆盖面持续扩大,5G网络投入使用。县城面貌大变样,建成区面积由1980年的0.3平方公里拓展到6.8平方公里。

004.jpg

磨盘山森林湖 杨会 摄

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美丽县城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巩固提升,戛洒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明显,扬武、漠沙特色小镇创建有序推进,城镇化水平达41.51%,2020年,新平县被评为云南省第一批美丽县城。今天的新平,百业兴旺、活力迸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扎实。

40年来,我们始终加强党的建设,坚守政治方向,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1949年8月中旬,滇中游击支队进驻新平,成立了中共新平县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全面推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群”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以及“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取得实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人心,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步伐加快,桃孔村党总支书记马光会被中共中央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百名好支书”。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人大、政府、政协、法检两院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履行职责,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党管武装得到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连续三届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成效明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2011年以来,连续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今天的新平,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团结奋进、共创未来的氛围更加浓厚。

005.jpg

哒菲杰 张明坤 摄

40年来,我们始终贯彻党的政策,珍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步伐。新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县发展大局,着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进步、极大改善。完成“直过民族”整村推进项目46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从原始生产生活状态一步千年,跨越到社会主义,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县城平甸河两岸,建成长4580米集花岗岩雕刻艺术、安全护栏和文化走廊于一身的“世界最长的彝族浮雕”;全县共建设图书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132个,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出台《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与现代生活融合交织,加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花腰恋歌》荣获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两项大奖,拍摄了《稻子熟了》等微电影,打造了《扬武烟盒舞》等民族歌舞剧。“陇西世族庄园”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平“傣族服饰”被推荐上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年一度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传统节日“漠沙戛洒花街节”“火把节”等民族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丰富和提升了新平旅游的文化内涵。 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共 11 处,可移动文物 82 项 344件,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17 项,群众文化工作队表演节目《彝山花鼓》获国家级金奖。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编辑出版了《中国彝族经典文化图集》《中国民间故事集·新平卷》《南娥与桑洛》等书籍,206 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成功创建了中国楹联文化县和中华传统诗词之乡,被评为“最具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创共建,全面实施“八大重点工程”,深入开展“九进”活动,全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获得“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荣誉称号,戛洒镇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荣誉称号。今天的新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

006.jpg

花腰傣刺绣 张明坤 摄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绿色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完善制度,出台《玉溪市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水资源条例》《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2017年创建为云南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县;2020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戛洒江和平甸河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均为Ⅲ类,地表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县城昼、夜声环境质量监测值均达到2类区标准,达标率100%。绿色生态创建走在全市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65.2%,生态乡镇创建实现全覆盖,全县12个乡镇均创建为省级以上生态文明乡镇,其中桂山街道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7所,市级绿色学校33所,省级绿色社区6个,市级绿色社区12个和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个。加快实施增绿添绿、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植树造林等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山林长制,全县河库渠及重要林地实现河长、山林长全覆盖,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实现“零投诉”。今天的新平,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基础更加牢固。

007.jpg

扶贫新村 杨会 摄刺

40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坚守党的宗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预计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79元,比1980年的117元增加了15862元,增长135.6倍;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33元,比2003年的6083元增加了37650元,增长6.2倍。脱贫攻坚实现大突破。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2.58亿元,完成3个省级贫困乡、32个国家级贫困村、3176户贫困户11106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零,46个“直过民族”村整村推进,兑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的庄严承诺。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失业人员多渠道就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8%,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5301人,比1987年增长44.2倍,建成敬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老年活动室32个。教育体育事业持续推进,全县建成各级各类学校193所,有教职员工3824人,在校学生38221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县幼儿园晋升为省一级一等示范园;全县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建成全民健身活动点100多个,各类专业体育协会组织16个,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健康指数日益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2019年全县有医疗机构183个、卫生技术人员1349人、病床1427张,县医院巩固二级甲等医院、争创三级乙等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县人均寿命达76.87岁。今天的新平,民生改善、保障有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显著。

008.jpg

火把节民族广场 

40载峥嵘岁月,40载薪火相承,新平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务实担当、奋勇争先,紧扣小康目标,勇担时代重任,努力开创新平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新平县委宣传部供稿)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