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芳香镇沅 美丽蜕变

推荐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成立30年发展成就综述

原题:芳香镇沅  美丽蜕变——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成立30年发展成就综述

文  /  李其华  罗靖尧

105.jpg

“1990年,我每月的工资只有245元,当时农村老家的居住、生活条件很简陋,人们普遍贫困,卫生条件也很差,吃的是包谷饭,穿的是缝补的衣裤,几天才能吃上一顿肉。现在每月领到手的退休金就有8104元,收入翻了很多倍,想要啥就买啥,还物美价廉,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普洱市镇沅县九甲镇退休教师罗成儒口中的巨大变化,只是镇沅21万普通老百姓生活得到切实改善的一个缩影。

109.jpg

1990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镇沅成立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同年5月15日,在县城举行成立大会。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深度贫困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谱写了全县21万群众团结一心、自强不息、顽强奋进、脱贫攻坚的壮丽诗篇。

107.jpg

▲采茶姑娘  润建华 摄

经济总量由“小”变“大”

30年来,地处哀牢山腹地的镇沅,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经历了基本解决温饱、稳定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向全面建成小康迈进的历史阶段,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也随之跃上新台阶,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开始成为百姓新的追求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沅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四个问题”的基本方略,制定“12357”脱贫行动计划和“一决定一清单两办法”工作制度,出台“9+8”政策,细化20项目标任务,出台21项配套政策,压实“3个50%”责任,抽调1122名干部驻村驻组帮扶农户,3037名领导干部实现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脱贫攻坚成为全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全市率先创新“三板管理”模式,2014年以来,全县37643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县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战果辉煌。

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73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6.1%)、全省(8.1%)、全市(8.1%)2.4、0.4和0.4个百分点。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54737.9万元,同比增长2.3%,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2501万元,同比增长4.1%。全年全县12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8348万元,同比增长2.7%,增加值率达30.43%。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704.6万元,同比增长12.0%,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77403万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124万元,同比增长3.8%;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5元,同比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8元,同比增长10.7%。

104.jpg

▲镇沅民江大桥

基础设施从“弱”变“强”

“对面能说话,相逢走半天,人们出行基本靠双脚”,这是和平镇的66岁退休老人刘从焕口中30年前薄弱的道路设施情况。

30年来,县里从吃紧的财政里挤出资金,全力以赴上项目夯实发展基础,重点加强了交通、水利、农田等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全力加快以路网、航空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建了恩水、古梅、秀山至大朝山、九甲至米亚街、恩古等公路,1997年5月,全县110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全县公路里程达2268公里;2012年,弥宁公路改为国道G215线,恩乐至景谷段公路改建为三级公路。2011年至2015年,投资14.19亿元实施公路项目77个1173.5公里,修建了千家寨、勐五等公路,建成了恩乐民江大桥、振太曼干河桥等。2016年以来,镇沅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打通“北上南下、东西贯穿”的快捷通道,县道干线公路全部达到标准四级公路以上,100%的村民小组通了公路,客运通达率从零到100%,高等级公路从无到墨临高速年底即将通车,通车里程将达120公里;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实质推进。

建成靛坑河、五一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19座,建成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和集镇供水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实施了新江水库、靛坑河干渠水源工程,完成了闪桥、菠萝坝、文板等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建成了磨刀河、小街河、拉练河、那董电站等一批小电站,实现经济增加值42.04亿元。

能源通信基础持续夯实,720个通信基站落地建成,实现4G网络全覆盖、城区部分通5G、光纤宽带通村组,村(居)委会、村小学和卫生室100%通宽带网络,村级活动场所、村卫生室100%建好使用,网络信息业务快速发展,全县的基础设施从弱变强。

108.jpg

▲蔬菜产业

产业结构从“一”到“多”

过去的镇沅产业结构单一,广大农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吃饱穿暖曾经是头等大事。特别是生活在者东镇的拉祜族苦聪人普遍沿用“木犁木耙、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的原始生产方式,严重阻碍着农业农村生产发展。

30年来,镇沅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努力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把规模产业做出品牌。经过30年不懈奋斗,形成了矿、林、烟、畜四大支柱产业,茶叶、核桃、蔬菜、林下经济、花卉五大骨干产业,以及旅游文化新兴产业的“4+5+1”的多元化产业体系。201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87亿元,增加值25亿元,产业结构优化为31.3:27.2:41.5。实现粮食生产12万吨,发展生态蔬菜9.5万亩;完成烟叶收购26.53万担,超产1万多担,生产总量、亩产量、收购金额、烟叶税收、贫困户户均收入均居全市第一。打造“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品牌,成立县茶叶协会,引进中茶集团带动茶产业,有机茶园转换认证8318亩。种植坚果10.7万亩,发展水果产业3.33万亩,种植棕榈2万亩,发展林下药材2.57万亩。生猪出栏42万头。

工业经济集聚效应明显,构建中、东、西产业集群,昆钢嘉华、黄金企业、金穗粮油、昌辉实业、楚景木业等规上企业支撑发展,帮助华硕公司规范生产,引进宝岭公司开发高岭土。2019年接待游客125.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3亿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彰显活力,入驻企业269户,开发特色产品489个,实现线上线下交易4.88亿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04亿元。

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59亿元,是1990年392万元的1469倍,贷款余额49.94亿元,是1990年747万元的668.5倍。从1990年前全县仅有几百台手扶拖拉机到如今小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生活越来越亮堂、日子越过越富裕。

001.jpg

▲凤凰移民新村

城乡面貌从“差”到“美”

曾经的镇沅县城就是一条“夹皮沟”,只有一条正街,建成区只有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接近6000人。面对城小人少、综合条件差的镇沅县情,全县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地实施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伟大工程。

30年来,镇沅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了城乡互动、城乡互通、城乡相融的发展新格局。围绕“文、水、特、业”四字,推进勐大、者东、振太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重点村组两污治理设施173个,建设垃圾收集设施1617个,提升改造县城、集镇公厕26座,村组公厕680座,农户卫生厕所1.4万个,建成卫生村26个,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6个。打造美丽乡村20个,九甲和平、按板罗家入选省级美丽村庄,获得国家级传统村落荣誉称号4个,拆除两违建筑6.8万平方米。完成苦聪人博物馆、镇沅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建设,完成无量湿地、风雨桥、县城街道鲜花点缀及野花工程、县城出入口建设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县城垃圾处理场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建了一批文化广场、文体设施、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

实施村庄整治151个、饮水工程155件,完成村组公路硬化709公里、串户道路硬化2.9万户,建成村组活动场所723个、村卫生室42个;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电网通村到户。建成曼干田、文帕、船口、大田、等拱等一批美丽乡村。

到2019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了3万多人。全县人口从1990年18万增加到2019年末的21.3万人。如今的镇沅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美丽县城”“省级先进平安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无传销城市”等,县城哀牢小镇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宜居小镇,“世界茶王·芳香镇沅”城市品牌正响彻四方。

103.jpg

▲镇沅拉祜族苦聪人新村

社会民生从“难”到“优”

“以前的教学楼是土坯加青瓦建盖的,吃饭就用一个小铁锅,自己烧柴做饭吃,条件很差,生活很困难。如今,校园绿树成荫,综合楼、多功能教学楼、宿舍楼、教师住宿楼错落有致,多媒体教室、舞蹈室、食堂、图书馆等一应俱全,教育事业从‘有学上’转变到‘上好学’。”现年59岁的振太镇中心小学教师兰康感慨万千。

30年来,镇沅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19年民生支出比重高达75.1%,切实解决了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1990年有各村分散办学的小学648所,中学5所,附设初中班56所115班,到今天形成了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技术教育等综合配套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目标综合考核连续三年获全市第一,初中教育水平测试三年蝉联全市第一,高中、小学教育稳居全市前三,开办村级幼儿园15所;者东镇小学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通过评估验收。

创新开展深度贫困人口培训,建成哀牢山、无量山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县乡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121个,实施群众素质提升培训2.28万人次。科教农卫等专业人才从1990年的207人增加到2019年末的1万多人。

推进健康镇沅建设,县医院提质达标通过省级验收,完成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中医院建设全面动工;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率先在全省、全市实现艾滋病防治“一降、两消除、三个90%”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72%。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6.37%,居全市第3位;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4851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9600户,城乡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如今各族群众种粮有补贴、看病有医保、读书免学费还有各类补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十分优越。

102.jpg

▲民族文化馆

生态环保从“松”到“紧”

“我们以前,家家都要砍树备柴,晒干后挑回来做饭,有的农户还会毁林种地,管理比较松懈。”谈起以前的森林保护,者东镇新光村的白贵生这样介绍。

为实现山青水洁天蓝土净目标,镇沅在全市率先实行以煤替代木柴作为烤烟燃料,减少了烤烟产业对森林资源的消耗;自断“木头财政”后路,制定出台了严格保护生态的各项措施,推进“七彩云南·生态镇沅”保护行动,落实林权改革政策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治理、森林抚育、生态公益林保护、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

严格控制木材采伐指标,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实施绿色经济创建项目7个,发展林下经济开发种植面积达3.5万余亩,实施天然林保护238.29万亩,营造林4.59万亩,义务植树40万株,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45%增加到2019年末的72.6%。建成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99个;生态绿色屏障不断夯实,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突出城乡环境整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5%和75%;规范农村农药、化肥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镇沅青山绿地、碧水蓝天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101.jpg

▲健康扶贫

组织保障从“点”到“面”

30年来,镇沅坚持把夯实基层党建作为工作重点,从一个个点统筹连成一个面,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到1002个,党员发展到1万多名。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初步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格局和运行体制,创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对全县1002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驻点帮扶。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室1101个,实现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实现组织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太阳能路灯亮化、垃圾池、卫生厕所“五位一体”的服务设施全覆盖。全县10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人才队伍不断培养壮大,少数民族干部从1990年的271人增加到2019年的2000多人。

坚持“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2019年宣传媒体由30年前的几只高音喇叭发展到有自己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镇沅信息网、两微一博、《茶树王》文学期刊等,建起了宣传文化中心、图书馆、体育场,9个乡镇都有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省级文明单位、文明集镇、文明社区和十星级文明户。

106.jpg

▲民族大联欢  润建华 摄

30年岁月流淌,记录着镇沅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见证了镇沅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镇沅将蹄疾步稳,一如继往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进“芳香镇沅”高质量发展,为“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谱新的篇章!

(镇沅县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  王菁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