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民族团结花长开 峨山甸水分外美——弥勒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

纪事

□  文  /  张文超

001.jpg

拖峨山是弥勒的父亲山,甸溪河是弥勒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彝、苗、回、壮、傣等23个民族,在峨山甸水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睦相处。随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幅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在弥勒大地铺展开来。

凝聚共识  奏响最美丽乐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据2019年统计数据,弥勒市常住人口56.35万,其中23个少数民族人口占44.9%,各民族呈现“小聚居、大杂居”的分布格局。“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已成为弥勒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共识和政治责任、历史担当。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既是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促进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重要举措,更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建设滇中绿色发展强市的现实发展需要。”今年4月,在弥勒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梁凌云的讲话掷地有声。

弥勒市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市级各部门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示范创建领导机构,高位高效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

同时,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一条主线、围绕三个重点、打造八项示范、聚焦“十一进”工作的创建工作思路,把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基层单位,并将创建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和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考察重要内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

作为弥勒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十一进”中“进机关”的示范窗口,政务服务中心立足政务服务工作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职能特点,把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自上而下形成了人人讲团结,个个为民族团结进步作贡献的良好局面。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弥勒市西三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全校917名学生中有88%是少数民族,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以来,学校建设了300平方米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分设民族历史、民族人物、民族舞蹈、民族团结等板块,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民族知识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同学团结友爱,树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的典型。

家住东山镇将军寨的王丽萍家是一个由彝族和汉族组建的家庭,多年来,他们一家人心向民族团结,在爱党爱国中传承良好家风,带动左邻右舍的彝、壮、苗、汉各族同胞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成就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荣获红河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示范家庭”荣誉称号。

目前,弥勒市12个乡镇和农场管理局、65家机关单位、40个社区、 1102个村(居)民小组、26所中小学、40个宗教活动场所、 28家医院、47家规上企业均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先后投入民族发展专项资金4477.22万元,市级整合配套8.14亿元用于示范创建工作,为高质高效推动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拖峨山下、甸溪河畔,在这个由56万各族人民组成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信心和决心坚如磐石。

002.jpg

坚定信念  汇聚磅礴力量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是弥勒市23个民族共同的信念。

东山镇旧城村委会新寨村是一个苗族村寨,66户村民分住在南盘江北侧半山腰多处,是弥勒市较贫困的村组之一。2016年,全村被列为易地扶贫整村搬迁对象,2017年1月23日,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入住新居。

挪了“穷窝”,更要拔“穷根”。东山镇通过科技培训不断提高搬迁群众从事种养业的水平,劳务输出搬迁贫困户73户293人。同时,为有劳动力、有技术、有烤棚的105户搬迁户分配烤烟合同1320亩;投资800余万元建设年存栏4500头生猪的规模养猪场,引导涉及整村搬迁和纳入中央规划的120户479人贫困群众以小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入股,连续分红5年。

回族同胞居住的朋普镇小寨村通过成立养牛协会、搭建牲畜市场,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形式,辐射带动彝、苗、壮、汉等8个民族、10万户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奔小康。

除了产业带动,位于弥勒市北部的可邑村,聚焦“旅游+”打造“阿细品牌”,运用演艺、娱乐、节庆、会展以及文化餐饮、旅游商品、特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把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融入旅游产业,转换为经济价值,走出了一条“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构建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路子,使居住着204户786名彝族支系阿细人的村子,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600多元增加到目前的18000元。

实践证明,只要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能凝聚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

2015年以来,弥勒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9.7亿元,聚焦聚力“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指标,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全部竣工、农村危房“全面清零”、控辍保学清仓见底、基本医疗全面落实到位,3个贫困乡镇脱贫、49个贫困村出列,净脱贫46429人,其中少数民族减贫3546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弥勒56万各族群众携手奋进,不仅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时代伟业,也在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中展现了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弥勒市各族群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互助精神,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8名党员医护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湖北,各族群众纷纷踊跃捐资3000余万元支援湖北和家乡抗击疫情,捐款数额为红河州第一,民族团结之花在抗疫一线绚丽绽放,各族干部群众尽显家国情怀和担当本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汇聚了磅礴力量,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在疫情防控中得到较好检验。

003.jpg

共建共享  结出最美果实

弥勒市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团结为基石,以进步为核心,以发展为关键,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让全市各族群众共享创建成果。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等加快发展。

——加快弥勒大型灌区、山区骨干水源联通、洗洒水库扩建工程,实施一批自然能提水工程,加快实施4.5万亩高标准农田、万亩核心烟区恢复、虹溪花卉产业园建设,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挖掘弥勒历史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加快打造西部民族文化走廊,开发建设了可邑彝族风情特色小镇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特色乡村旅游景点。

——连续举办10届弥勒阿细跳月民族节和民间“爱佐爱莎艺术节”、两届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完成中央电视台《乡约》《山水中国美》《喜上加喜》栏目录播,弥勒本土原创歌曲《花开幸福来》获第九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平台”。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硬件建设,先后建成一批民族文化传习点、民族团结广场、开放式公园,群众活动有“场地”。加大传统技艺开发与旅游的融合,鼓励文化企业和开发商研究开发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产品,先后开发了三弦、阿细挂包、弥绣、弥糖等深受群众喜爱的弥勒旅游文创伴手礼产品,来往弥勒旅游有“情谊”。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你帮我,我帮你,弥勒市各民族兄弟姐妹心与心贴得更近、情与情交得更深,携手并进,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巩固提升、持续发展。在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中,弥勒市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把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

一方面坚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集中宣传,先后投入800余万元用于制作宣传牌、宣传墙、专题片、公益歌曲和媒体对外宣传。充分发挥市、乡、村演出团体和文艺队伍作用,借助“文化三下乡”“乡村大舞台”演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浓厚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心。

另一方面,围绕红色文化浓厚、少数民族集中的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革命老区各族群众在各个历史时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思想深处形成和固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为引领的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除此之外,弥勒市在全省首家创建并推广“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各类代表与各族群众“一对一”结成“民族团结”共建对子,面对面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手把手指导群众谋发展,促进党群和谐、政群和谐、干群和谐、社会和谐。

今日之弥勒,民族团结之花扎根于交往交流交融的土壤中,盛开于共同奋斗的征程上。各族群众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峨山甸水间处处演绎着手足相亲、肝胆相照的动人故事,处处奏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乐章。

(本文图片由弥勒市民族宗教局提供)

(责任编辑  孙铭)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