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怒江州:抓牢抓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

示范

□  文/朱熙

028.jpg

▲怒江第一湾(怒江州委宣传部 供图)

怒江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1%以上,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不足5%,61%以上的面积纳入各种保护区范围,保护任务重,人地矛盾突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曾经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为让10万群众搬出这些地方,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终本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决策部署,通过整合涉农、东西协作、“光彩事业怒江行”捐赠等有效资源补上资金短板,提出靠近县城、靠近中心集镇、靠近边境乡镇等“三靠近”的安置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应搬尽搬,坚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安置方式,对居住地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十三五”期间,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规模已超过10.2万人,其中,集中安置在县城9个小区17324户67733人、中心集镇18个小区5839户21029人、中心村39个1808户6440人、边境1个小区112户475人,分散安置44户182人,并陆续入住在6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个个安置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老百姓从大山搬进了社区居住,过上了美好新生活。但如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管理,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也成为全州各级各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怒江州各县(市)做了积极探索,助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贡山县: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给梦想插上翅膀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通语立志,筑梦前行。随着易地搬迁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搬出大山,走进城市。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群众由于没有掌握普通话,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技术、外出务工经商,大大阻滞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普通话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普通话的水平,贡山县在茨开镇幸福新区、普拉底乡腊早村南大门安置点、普拉底乡金湾小区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通话培训。培训教师根据搬迁群众特点,围绕生产生活技能、文明礼貌、举止行为、就医看病、家庭卫生、发生紧急情况等,采用了互动、交流、点名回答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培训,对检测达到合格标准的参训群众,颁发合格证书。参训群众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敢说到踊跃说,掌握了更多与人日常交流的普通话用语,为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幸福社区的课堂上,学员们手拿免费教材,老师们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有趣的情景对话,教授了自我介绍、买卖产品等日常用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员李艳芳学得非常认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老师教授的内容。她说,孩子快上幼儿园了,她希望自己能学好普通话,成为孩子合格的“第一任老师”。

另一名学员娜有花今年23岁,在县内一家车行里务工,课堂上不时地提起笔在本子上记下老师讲的要点。“听说小区里要举办普通话培训班,就立马报了名。培训的这两天,我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也没怎么念过书,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老师教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现在我在车行上班,从外地来洗车的也很多,这样我与他们交流就更方便了。”娜有花说道。

贡山县通过普通话培训,把扶贫和扶志、扶智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搬迁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贡山县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使用普通话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了群众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的能力。

福贡县:文化进社区 感恩新生活

夜幕降临,福贡县江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文化广场大舞台前人头攒动,“福贡天天乐,百姓大舞台”活动热烈登场。来自包括安置点在内的本土歌手、搬迁群众轮番登台,把一个个自创编排的精彩节目带上舞台,过去在田间地头埋头劳作的他们,此时成为了主角。台下,县城居民、搬迁群众以及外地游客不时跟着一起踏歌起舞。

为更好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巩固脱贫成效,福贡县在安置点举办“福贡天天乐 百姓大舞台”文化进社区活动,用百姓的歌舞,展现百姓的精彩,旨在不断提高搬迁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通过举办文化进社区活动,让群众能真切地感受到新环境的温暖,能够在安置点住得安心,更好地融入小区生活,踏上崭新的发展道路。

刚从舞台上下来的坡思才一脸兴奋,刚刚他们为台下群众表演了傈僳族传统舞蹈。今年54岁的坡思才,2020年3月份从架科底乡搬进安置点,白天在安置点小区做保安,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的工资。晚上闲暇的时候他加入了社区表演队,每天准时参加节目编排,乐在其中。“之前在大山里做什么都不方便,如今搬出了大山,住进了城里,生活条件改善了。党和国家的政策那么好,趁着现在还年轻,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坡思才表示。

福贡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方位构建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就业服务、文化服务“五大体系”,全面抓牢抓实5274户21655名搬迁群众的各项扶持工作,助推搬迁群众实现了“五心”,即“放心住”“暖心住”“舒心住”“安心住”和“开心住”。

兰坪县:“特殊群体”献爱心 “暖心”服务进社区 

搬出大山后,搬迁移民群众“搬迁进城,住上新家”,生活有了奔头,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出现。如何丰富搬迁安置点留守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留守老年人有“家”的感觉和归宿,促进安置点儿童健康成长,为安置点入住贫困户年轻人安心在外务工、解除后顾之忧成了搬迁社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兰坪县永祥社区,有这样一支“特殊群体暖心服务队”,每天穿梭在社区居民楼道里,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扫地洗衣、整理家务、洗头理发、送餐上门等暖心服务。

永祥社区搬迁户余国文今年已84岁高龄,妻子患有慢性病,行动不便,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暖心服务队对二老进行了特殊照顾,每天帮忙打扫卫生、洗衣、购买生活物资。“暖心服务队每次来都要做好饭菜后才离开,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我们,太感谢他们了。”谈起这支爱心队伍,余国文满是感激。

2020年5月25日,永泰社区“爱心食堂”正式营业,如今已过去10月有余,食堂工作人员依旧忙碌,他们一早就去采购新鲜蔬菜,经过烹饪做出了美味可口的菜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包饭菜,并送到他们家中。

易地搬迁点爱心食堂的建成,切实解决了易地搬迁点老年人群体做饭难等问题,给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既温暖了人心,也以实际行动传承与弘扬了孝善美德。

如今,兰坪县在永安、永昌、永泰、永兴、永祥五个社区开设了“爱心食堂”,到爱心食堂就餐的有老人、孩子、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爱心食堂专门成立了一个送餐队开展送餐上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我们每个社区开发了六到八人的公益性岗位,组成特殊人群暖心服务队,以‘流动爱心食堂’的方式为特殊群体服务,让搬迁群众安心生活。”兰坪县委常委、城区临时党工委第一书记杨海春介绍说。

兰坪县根据特殊群体的需求,通过组建社区“特殊群体暖心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居家、党建、就医等“九大”暖心服务,积极统筹协调解决搬迁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持续进行遍访入户工作,在群众大会、客厅及烤火房上“面对面”做思想工作、“实打实”回应关切,最后达到“心连心”,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2021年1月29日,国家民委印发《关于命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提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以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重易地扶贫搬迁与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和谐社区建设相结合……鼓励支持各族群众进城就业创业和融入城市”,对怒江州城市民族工作给予了肯定。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民族工作,没有现成蓝本和固定经验可以参考借鉴。近年来,怒江州在各族搬迁群众入住新家园后,逐渐将城市民族工作重点转移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上来,以帮搬迁、帮融入、帮就业等服务为抓手,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宣传、活动平台,努力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区,不断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助力各族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