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同住一座城 都是一家人——云南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探索与启示

示范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城市民族宗教工作处

027.jpg

昆明北市区 王建中 摄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既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也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难点。云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导向,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服务管理,维护平等权益,努力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工作水平。昆明市、泸水市、大理市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和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紧紧围绕示范、试点工作要求,先行先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党建引领核心

一是高位推动。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全市民族工作内容,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定期组织相关部门通报研究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加强领导、相互配合、落实责任、依法管理、建立桥梁、提供服务、维护权益”的工作思路,健全齐抓共管、分级负责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形成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二是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调动社区群团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积极作用,进一步健全参与机制,激发各族群众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如大理市成功探索出“堡垒建设阵地化、学习培训常态化、服务工作制度化”模式,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与城市民族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向纵深发展。三是配强队伍。昆明、大理民宗部门专设城市处、城镇民族科,选强配齐社区党政班子,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原则,采取“导师带徒”、跟班学习、定期培训、互观互学等方式,不断提升社区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管理能力。四是经费保障。昆明市、大理市、泸水市将创建工作与党委、政府其他重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社区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整合辖区资源,协调推动辖区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持续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各族群众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二、强化政策法规支撑,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学习宣传中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昆明市制定出台了《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意见》《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大理市制定下发了《大理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泸水市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为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加强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和法律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昆明市下发《昆明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市内15个法律援助机构、5家开发(度假)园区挂牌设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依托云南云誉律师事务所人才资源成立“昆明市少数民族法律维权中心”,储备了维吾尔、藏、蒙古、壮等各民族律师170多人;开通少数民族绿色维权通道,确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获得及时高效优质法律服务,有效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避免了聚众维权、串联维权、打砸维权等暴力维权现象。大理市依托司法部门和律师协会,在社区建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设立法律服务热线,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各类法律援助,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和6995网格平台,在全市31个社区建立民族工作服务站,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和信访窗口,开通少数民族群众维权热线电话,建立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分析研判机制。泸水市不断完善措施,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服务指引功能,在新成立的8个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充分运用“12348 云南法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云南掌上12348”和“云岭法务通”(法律服务机器人)四网的功能,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学法用法;完善“三调联动+律师调解”机制,在8个社区安装了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每个社区公告一名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基本信息,通过定期驻点值班、电话值班的方式为社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同时运用“法润脱贫”微信群,解答群众问题、收集群众需求,积极参与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028.jpg

翠湖社区:构建“党建共同体”发挥凝心聚力关键作用

三、强化协同配合,构建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新格局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协作机制,形成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协作机制。昆明市与昭通、曲靖、玉溪、楚雄、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大理、德宏、临沧10个州(市)民宗部门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对接协作机制;大理市与州内11县签订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动协作协议书》,市辖关迤社区与太邑乡者摩村党总支、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沟党总支等签订《党建联建共创共建协议书》《少数民族人口输出地输入地对接联系协议书》。二是建立部门联系协作工作机制。昆明市民宗委与民政、工信、商务等部门协作,以城市社区为平台,推进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打通民族地区与城市间联系的“大通道”,搭建起智慧城管系统平台,提升了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网格化水平;与商务、城建、街区等部门协作,建设民族特色商业街区和民族贸易市场,支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创业;与教育等部门协作,建成民族中学14所、民族小学57所,46所中小学被确定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有效确保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与城市户籍适龄儿童就学享“同城待遇”;与市卫建等部门协作,积极引进高端医疗机构到昆合作办医,鼓励专家进社区下基层服务,确保了每个社区均有标准化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少数民族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三是引导社区建立创建联盟。大理市按照“巩固提升、培树典型、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导辖区社区间签订创建联盟协议书,积极开展联盟创建,共担覆盖责任、服务管理联抓、教育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文体活动联办,有效提升了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以及反映群众意愿、化解民族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拓展“五位一体”平台服务管理能力。依托少数民族“服务联系、业务信息服务、创业促就业服务、纠纷调处和法律援助、社团培育”五平台,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数据化、信息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各民族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使各民族群众交流有去处、诉求有说处、困难有帮助、发展有空间,在城市留得下、融得进、富得起。昆明市涌现出一批如关上中心区社区、盛高大城社区、桃源社区等类型多样、亮点纷呈、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样本”。大理市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结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实需求,设立少数民族之家、少数民族服务窗口,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开展热情帮扶和贴心服务,努力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有房、儿女有学、保障有享、习俗有尊、权益有护”,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创业。依托社区、职业院校、网络教育平台及有关企业等,定期组织待业人员开展劳动实用技能及语言文化培训,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技能,并联系企业、家政服务机构等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帮助其尽快融入城市,为共同建设幸福家园作出更大贡献。如泸水市2020年共组织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基建等各类培训291期,参训人员19185人;设立就业服务站16个,开发聘用公益性岗位14629人,共建了服装厂、棒球加工车间、电子产品加工厂、鞋业加工厂等23个扶贫车间,吸纳2000多个就业岗位;在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专设200个“扶志摊位”,给予租金减免政策,鼓励群众艰苦创业。三是真心真情关怀,增进交往交流交融。结合重大庆典活动及民族传统节日积极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定期入户走访,及时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如昆明市把“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理念融入社区民族工作中,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城市少数民族失地群众可持续发展、城市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帮扶、城市少数民族老年群体服务等工作试点;坚持数字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网格化模式“四化”发展方向,推动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各民族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造条件,各族群众交往更加频繁、交流更加深入、交融更加密切。  

029.jpg

社区组织辖区各民族居民学习《流动人口服务手册》,上好融入城市生活第一课 王冶 摄

五、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利用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载体,通过图片展示、发放民族团结宣传资料、张贴民族团结宣传画、悬挂民族团结宣传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营造人人珍惜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让民族团结意识浸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思想基础。如泸水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积极开展“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峡谷红旗飘飘”“我是中华民族”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进“五个认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上来。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各种节庆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脱贫攻坚专题文艺演出,持续抓牢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思想观念。二是强化示范引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提升创建工作品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点。充分挖掘各部门、各行业在促进民族团结、密切民族关系、切实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如昆明市积极探索搭建沟通政府、单位、少数民族的社区连心桥,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持续发挥社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民族文化大舞台、民族图书阅览角、少数民族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少数民族热线电话、少数民族爱心食堂等服务阵地作用,开展“民族团结百家宴”、民族团结促进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沟通会和“少数民族同心圆”等品牌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各民族一家亲共识。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