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李涛:拉祜山寨的平安“守护者”

关注

◆文  /  王健

013.jpg

尽管已收获了无数殊荣,但当他从红河州绿春县的拉祜山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之后,作为一名党员公安干警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坚定了。他叫李涛,是绿春县公安局的一名禁毒民警。2017年,他从禁毒民警“转型”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告别家人来到边境线上的拉祜山寨。

4年来,身为一级警司的李涛坚守扶贫一线,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真心帮扶,在他和队员们的带领下,当地拉祜族群众培植产业、建设家园,一个个真扶贫、扶真贫的感人故事在红河大地上上演。

驻村啃下“硬骨头”

拉祜族是云南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绿春县,拉祜族主要分布在平河镇一带的山寨里。“拉祜寨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排得上号的贫困村,是绿春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当地群众深有感触地说。

2016年之前,拉祜寨共有人口33户168人,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寨内还存在吸食毒品现象。作为一名公安战线的禁毒民警,从进驻拉祜寨那天起,李涛就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压缩涉毒人员活动空间,每天不定时对村民进行尿液检测,并辅以宣传教育,宣讲禁毒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配合医务人员从生理、心理上对村民进行疏导治疗,多方面帮助他们戒除对毒品的依赖。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科学引导和带领下,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从“要我戒毒”向“我要戒毒”转变,实现了生理和心理的脱毒。

“工作队第一次进入拉祜寨时,整个村子里只有3个人。”李涛说,为摸清人口底数,他和工作队队员们带上干粮进山联系村民。为了不漏掉一个村民,他们从一个山谷穿越到另一个山谷,每天都要翻越好几座山。不少村民被李涛等工作队队员的真情所打动,主动去做其他村民的工作。就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拉祜寨村民陆陆续续回到寨子里集中居住。

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李涛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从小事着手,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带领村民搞好村寨卫生。每天清晨,队员们会带领村民们一起长跑3公里;每天傍晚,队员们会组织村民集体收看《新闻联播》,并组织开展篮球、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不断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在工作队队员一点一滴的努力下,村寨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生活习惯得到改善,村民奋发向上的动力也被一点点地激发出来。李涛与工作队队员们用忠诚、坚守、担当充当当地群众的平安“守护者”。2019年,李涛荣获“云南十大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014.jpg

▲升旗

来自“疫”线的初心告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李涛和队员们坚定必胜信念,连续数月坚守“疫”线,在拉祜寨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拉祜寨位于中越边境附近,为了把疫情堵在国门外,李涛和工作队队员们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宣传引导工作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工作,因村施策,在平河镇大头片区实行“五个不准”“五个必须”的疫情防控措施,并由民警入户监督落实,亲自示范如何佩戴口罩、如何洗手,定时对村寨进行消毒,帮助村民购买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对过往车辆、行人进行体温检测,构建群防群治人民防线。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时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由于防控宣传到位,并未造成村民恐慌,各家都在有序开展春耕备耕。”李涛回忆说,在疫情带来的新挑战下,收官之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工作队队员们科学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抗击疫情、一手备战春耕。全体队员精心谋划、精准帮扶,制定了防疫与春耕两不误的工作思路,拉祜寨的田间地角呈现出一派紧张忙碌的春耕景象,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里危险让我来”,在拉祜寨,李涛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化作实际行动,与所有工作队员一起始终践行着“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的要求,谱写了绿春公安民警奋斗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美篇,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不断挥洒汗水,收获了拉祜群众“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的高度赞誉。

015.jpg

共话脱贫计

当好“领头雁”红旗满寨飘

自进驻拉祜寨第一天开始,李涛和驻村队员们便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通过无数次入户走访、摸底排查,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做实做好,并及时将党和政府所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到位。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有村民突然问李涛:“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个鸡蛋,也要分给老百姓吃的好人。”

工作队队员们不但这样说,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把寨子里大事小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把贫困户家里的困难当成自己家里的困难来解决。他们对待群众的热心劲儿和对待工作的认真劲儿,村民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的感谢党,是党派来了工作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在感慨的同时,有的还提出了入党申请。

一度让队员们感到困扰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拉祜寨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力缺失。工作队驻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拉祜寨临时党支部,李涛任组织委员,和其他党员一同帮助拉祜寨成立村民小组党支部,选配党性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老党员为支部书记,形成“一寨两支部”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格局。

在临时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同步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工作期间,李涛指导拉祜寨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建立党务公开措施、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等,让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生活经常化,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随后,李涛和党支部又组织开展了“户户红旗飘”工程,组织村民集体学写字、唱红歌,在潜移默化中凝聚拉祜寨村民的向心力。原来不会讲汉语的村民在工作队引导下,开始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逐渐根植拉祜寨村民的心间。在党建活动的带动下,村民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出来。

016.jpg

商讨对策

念好致富经“涛哥”记心里

要发展生产就要有土地,但拉祜寨的经济林和承包地因多种原因被非法转让,土地成为拉祜寨脱贫攻坚的一大难题。李涛与工作队队员经过奔走调研后,将土地问题上报当地党委、政府,由党委、政府出资,通过工作队不断对村民进行政策宣传、思想引导,最终将转让多年的土地收了回来。同时,李涛带领队员经过多次考察,利用拉祜寨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首先发展黑木耳和榆黄蘑产业,通过拉祜寨土地入股、群众“投工投劳”、“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黑木耳12亩、榆黄蘑10亩。此外,工作队队员按照产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的思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拉祜寨周边闲置土地,组织全寨村民示范种植高原梨15亩;本着绿色无公害的理念,在不喷洒农药的情况下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态有机茶,打造拉祜寨“茶叶专业村”品牌。2019年,村寨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600元增加到4000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实现整村脱贫,李涛与工作队队员为拉祜寨群众铺设了一条致富路。

“如今,在工作队的引导和示范下,拉祜寨每天清晨都会有村民小组长组织大家一起去干农活,科学耕作、科学养殖的劳动模式和习惯已逐步形成。”李涛介绍,在工作队队员和全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拉祜寨慢慢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稻谷、玉米产量和牲畜成活率大幅提升,实现了粮食自给,不再缺粮少肉,解决了基本温饱;全寨还恢复种植草果500亩,所有农户都拥有了自己的增收产业,有了自给自足的基本保障。李涛因此而成为了拉祜群众所信赖的“涛哥”。除了“涛哥”,村民还称他为“倮佰”(拉祜语,意为亲人)。在村子里走一圈,李涛随时能听到群众的各种亲切问候。

经过4年多的努力,现在的拉祜寨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家门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供水、电力、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产业链明晰,贫困户一个接一个地摘帽,曾经低迷寂静的山寨“活”了起来——山坡间、山路上都是忙碌的身影,欢声笑语回荡;青山环绕着新房、秀水倒映着村落,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眼望去处处充满勃勃生机。曾经的穷寨,变成了中越边境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