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绘制云南各民族最美安居“版图”——云南省住建厅帮扶民族地区过上小康生活纪实

示范

◆文  /  沙洲

025.jpg

住有所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近年来,为加快实现全省人民的小康梦,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省住建厅)为各族群众的安居乐业做了很多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点赞,绘制出一幅全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最美“版图”。

易地扶贫搬迁迁出美好新生活

2019年12月1日这一天,对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弄独村的贫困户邓兴明而言是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因为他们全家终于住进了县城附近的新家。

邓兴明原先的家位于海拔2300米以上、坡度约60度的山上。由于村里没有平地,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在2018年前,村里的道路是名副其实的“马路”(只能供马走的小道)。邓兴明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搬到县城附近,与城里人一样住进小区房,有活动广场,出门就有公交车。

“圆梦”的不止邓兴明一家。据了解,以邓兴明所在的维西县为例,全县对5324名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困难群众告别了木楞房、土墼(jī)房,搬进了砖混结构的楼房,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窥一斑而见全豹。与邓兴明家一样,怒江州有2/3的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告别了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状态,改变了“晴通雨阻、人背马驮”的出行状态,改变了往返几十里山路上学、看病的生活状态……

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十三五”以来,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云南全力推进搬迁安置和后续扶持各项工作。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关系贫困群众持久脱贫、稳定脱贫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易迁项目质量安全将直接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成败和实施效果。一直以来,省住建厅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易迁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务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强化责任落实,扎实做好易迁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易迁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云南的易地扶贫搬迁为众多少数民族贫困群众铺平了通向美好新生活的道路。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2832个集中安置区、24.46万套安置房全部建成,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部投入使用,99.61万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并如期脱贫销号,完成了全省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效益最优的“挪穷窝、换穷业”行动。云南省集中各方力量,用效率回应艰巨的建设任务,用周到回应群众普遍关切的发展问题,率领各族人民携手走进了“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安居

2020年6月下旬的一天,曲靖市会泽县金钟街道办事处温泉村的佟朝万父子领完钥匙后,高兴地邀请人们去参观新家。“原来住的村子环境恶劣,现在搬进新城,就医也近,打工也方便。我们非常满意。”畅想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佟朝万父子满心喜悦。随着最后一批搬迁群众的入住,历时两年多建成的会泽县城安置点安置了8万多名搬迁群众,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目前,安置点的8万余人“搬家”工程已基本完成,在充分满足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品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对于云南各民族群众来说,如何通过安居工程的实施,实现小康生活十分重要。在此前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省住建厅领导表示,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农危改工作。“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拉动投资超过800亿元,通过城镇化集中安置,云南省城镇常住人口净增长约66万人,为全省城镇化率提高贡献了1.4个百分点。部分搬迁群众启动了生活性、生产性消费,消费的增长对区域性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全省复垦复绿土地2万多亩,5782个地质灾害频发迁出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云南省共搬迁彝族、傈僳族、白族等42个少数民族41.7万名贫困群众,占搬迁总量41.9%,促进了多民族融合发展。

在此过程中,省委、省政府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摆到全省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制定实施《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突出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四个优先”,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分别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几年来,脱贫攻坚“党政主责、部门主推、企业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中投入343.9亿元,云南着力实施了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25类项目,“直过民族”聚居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生活用电、动力电、光纤、宽带,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云岭先峰”为民服务站、活动场所等。全省“直过民族”聚居区水、电、路、通信及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显著的改善。

026.jpg

▲广南县岜夺村面貌一新 记者 张彤 摄

打好民族特色村寨牌

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石灰村委会地处高寒山区,是该镇最偏远的贫困村,所辖的火地村民小组一直以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群众生活十分贫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和脱贫攻坚的帮扶下,10多年来,石灰村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好了。尤其是在省直相关部门真金白银的助推下,“投资2万元建设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还安排资金3万元用于石灰村文化广场的路灯安装”。当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文化广场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省直相关部门还结合石灰村土壤、气候等环境适合种植李子等水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石灰村发展水果种植,为村民发展了一项增收致富产业。“如今,过去老少边穷的石灰村俨然已蜕变成和谐幸福新农村,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

云南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其村寨建设关系到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然而,受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影响,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大都坐落在山区,不仅山高路遥,且环境恶劣,交通通信更是落后,各项发展极为缓慢,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同时也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而少数民族村寨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每个少数民族村寨都蕴含着该民族的生存智慧、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建设其实就是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按照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省住建厅在省委、省政府指导下,制定了大力融合发展第一二三产业,推进民族村寨“产业兴旺”;绿色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民族村寨“生态宜居”;持续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村寨“乡风文明”;和谐构建治理体系,实现民族村寨“治理有效”;稳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带动民族村寨“生活富裕”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和发展规划路径。

2015年以来,云南省共安排资金5亿元,规划实施了33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30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建设项目,按照“村落布局符合地域特点、村庄环境优美、村内环境整洁”的原则,重点加强民居修缮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内环境美化。与此同时,立足乡情村情,狠抓特色产业培育,积极发展地理标识特色作物、农副产品等,鼓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许多特色村镇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通过改圈、改厨、改厕,集中绿化、美化、亮化村镇环境,使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融相促。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一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走出了大山、走进了生活、走向了世界。云南省24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游的名片和展示美丽云南的窗口。

把助力民族脱贫落到实处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住建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主动履行定点帮扶责任,圆满完成了定点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强化顶层设计,紧盯最困难人群,着力解决其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在定点帮扶过程中,省住建厅从2015年8月起,定点帮扶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下庄镇大仓社区和金旦村两个行政村,2018年3月加挂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牛倮河村。

在定点帮扶期间,省住建厅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建立了厅、县、镇、村“四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累计协调、筹措资金6000余万元投入所驻村各项帮扶工作。省住建厅各处室、各支部帮扶责任人也多次深入结对帮扶的贫困群众家中,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致力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群众思想工作,解决群众在产业扶贫、金融支持、教育发展、医疗救助、转移就业、生态补偿、易地搬迁等方面的政策“困惑”,结合脱贫致富成功经验,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提升群众对扶贫成效的满意度。

派驻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以村为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掌握政策法规,熟悉村情、民情,着力提高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紧紧围绕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深入村组、农户,逐户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在2021年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云南省住建厅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荣获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省级住建部门,也是云南省获此殊荣的“两不愁三保障”承担“住房安全有保障”任务的省级主责单位。同时,省住建厅娄煜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伟大征程上,省住建厅以实际行动向全省各族群众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