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石高峰: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

关注

010.jpg

作者职务: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所长、研究员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内在精神构架的共识,它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意识。文化认同不仅影响到个人对自己身份的确定、对社会群体角色的认定;还会影响到民族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持、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持与强化、增强不同的文明与文化之间的理解。

特别是到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的文化属性、民族文化属性、传统文化属性也面临如何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文化价值认同的现实。所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文化关系,促进人类的理解与和平,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领。

一、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如果说,中华文化是大江大河的话,那么,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无数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比如,孟子在他的书里就直接说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秦国更是在历史典籍中被称为“戎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从历史典籍来看,还是从民间传承来看,中华民族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历史上如此,现实中也如此。

再如,汉语里面常说的“呼啦啦”“滑溜溜”“乌漆麻黑”之类的词,都是少数民族语言,而且很多是游牧民族语言。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鲜卑族民歌翻译成汉语。此外,《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译成汉语的长篇史诗,讲述的是各民族共同认可并追求的英雄品格及精神。历朝历代用汉语书写的各民族历史典籍浩如烟海,而且这个传统一直保存至今,这也说明,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二、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文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当中,多次强调了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给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以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

据统计,关于文化有217个定义,我个人认为,文化就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文化需要引导而与时俱进。无论是多么优秀的文化,都必须顺应时代,拥抱现实和未来,才可能积淀成为一种“集体人格”,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构架”。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在人间普及一种爱和善。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人类凭着聪明,画出了一条条界线,最后用爱,把它们全部推倒。”中国儒家提倡“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与人为善”“止于至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56个民族具有共同的精神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仁、爱、礼、义”,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始终贯穿了一种“仁、爱、礼、义”之风,从古至今,中国各民族都在追求仁爱、高尚、互敬、忍让、秩序,它不是流于空泛的,而是一套套的行为规范,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世界上,有的民族“立圣人”,有的民族“立巨人”,有的民族“立骑士”,有的民族“立武士”,唯有中国“立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国古人把一个人最为辉煌的成就归结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德”居首位,把君子的风范推崇到了极致。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了大半辈子,他说,虽然中国人有专业的装备,有海军、陆军,很容易征服邻近的国家,但是他们从没有想过发动侵略战争,他们很满足于自己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欲望和野心。

我们的文化是热爱和平的一种文化。我们在进行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当中,一直注重的是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共同富裕等。我们的这些发展理念,与我们五千年文明史中辉煌灿烂的文明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文化的进步,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交往交流交融,故步自封,游离于时代之外,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淘汰。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必将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伟大文化。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