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凝心聚力谋发展 团结进步谱华章

关注

◆文  /  峨山县民族宗教局

019.jpg

▲在峨山民族团结广场,各族人民手拉手,同跳一支舞。 施贵生 摄

1951年5月12日,峨山在全国率先成立彝族自治县,自此,峨山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共同迈步伟大征程,共同投身伟大实践,共同谱写了峨山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华章。近年来,峨山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新时代峨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为主题,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峨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让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在峨山高高飘扬。

020.jpg

免费义诊 柏云飞 摄

“六大工程”抓牢抓实创建工作

近年来,峨山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实施“六大工程”,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抓牢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1988年、2005年峨山县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峨山县委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0年峨山县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形成了“共建共荣共享”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群众安居的良好局面。

一是实施发展动力增强工程。实施峨山县建设民族自治经济强县行动计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二是实施民生持续改善工程。峨山县用8年时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无新增返贫、致贫人口,2020年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达11832元,历史性消除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加大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美丽县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全县人均预期寿命可达78.47岁。

三是实施民族教育促进工程。推动学前教育“普及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缩小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2017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优秀组织单位”;2020年被表彰为“玉溪市初级中学质量监控综合评价先进县”,峨山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转变。

四是实施民族文化繁荣工程。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彝族祖先文化、圣火文化、花鼓文化、彝绣文化,老龙洞古人类遗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花鼓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四腔、彝族服饰、彝族开新街等文化遗产内涵,让世人共享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成果。

五是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抢抓全省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的机遇,成功创建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政策法规宣传教育“6+N 进”活动,使宣传教育活动向实体化、常态化、大众化、时代化、特色化发展。

六是实施民族事务治理工程。编制实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规划,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扎实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全县科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58.97%。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云南省宗教事务规定》《峨山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的法规文件,全县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021.jpg

老旧小区换新颜 施贵生 摄

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创建走深走实

峨山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创新“123”创建工作模式,形成了一套立体化工作机制,打造了民族文化党建、民族特色宣讲两大特色创建品牌;用好学校教育、红色革命教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三个阵地,成功打造了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9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5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以点带面,有力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是培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峨山被誉为“彝人祭祖圣地”,滇川黔桂四省区最早在峨山共同举行祭祖活动。随处可见的彝族刺绣、花鼓等被各族群众广泛接受,彝族民歌唱遍了峨山的村村寨寨,彝族美食成为峨山各族群众共同的舌尖记忆,民族文化成为了峨山对外宣传的特色文化名片。彝族花鼓舞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涌现出了《阿普笃慕》《花鼓飞花》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了峨山优秀民族文化走出大山、走进生活、走向全国。

二是传承了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峨山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拥有宝贵和丰富的革命斗争历史,涌现出了朱士元、朱大吉、李桂英等一批优秀的革命先驱。峨山各族人民在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里,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谱写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在创建工作中,峨山县把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红色革命教育相融合,教育引导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全县各族群众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进一步激发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增强了一心向党的行动自觉。1951年自治县成立以来,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峨山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工作,112名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带着真情入村、入户、入心、入脑,让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从来没有想到过我的生活会这样的好,原来家里就有一张床、一口锅,现在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有病也能好好医,共产党是真正的好呀!”这是一位85岁的彝族老人发出的真实感慨。

022.jpg

幸福欢歌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峨山县秉承“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理念,紧紧依托各项民族政策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政策,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事业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严格落实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确保帮扶政策的连续性。

二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落实农业补贴制度,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以烟菜畜为重点的“3+N”农业产业体系,引导优势主导产业聚集,不断优化农业布局。扎实推进“一二三”行动,打造以甸中油橄榄全产业链发展为核心的“一县一业”,抓住种子、电商关键两端,提升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水平,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牌”。

四是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资源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卫生公厕覆盖率。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围绕交通主干道沿线、城郊接合部、集镇周边等重点区域,突出点线面结合,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创建。

让幸福绽放峨山的每一寸土地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回顾自治县成立70年来的历程,峨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结经验,最大的收获和体会,归结起来就是要始终做到“六个必须”:

一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是70年来峨山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障。

二是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这是70年来峨山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遵循。

三是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峨山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6亿元,是1952年的1826.5倍,年均增长11.7%。这一事实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70年来峨山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四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通畅,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这是70年来峨山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保障。

五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魂,全力构筑各民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这是70年来峨山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

六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70年来峨山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保障。

下一步,峨山将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工程,政治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全面部署,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为玉溪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贡献峨山力量。

一是在创建工作责任上再压实。严格按照玉溪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严格实行考核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县领导小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落实方案,全力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在创建工作保障上再强化。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发挥好“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持续深化“123”创建工作模式,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拓展创建活动,打造特色示范典型,构建生动活泼、联动联创的创建局面,形成人人讲团结、人人谋发展、人人促进步的浓厚氛围。

三是在补齐创建工作短板上再发力。紧紧围绕创建要求和评定标准推进创建工作,对标对表,深入查找创建工作差距和不足,对于做得好的要总结经验、形成亮点,基本达标的要巩固提升、增强实效,差距比较大的要拿出过硬措施、聚力攻坚,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力补齐短板弱项,确保任务不落空、工作不走样。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