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郑灵芬:“明子”一样的女人

人物

◆文·图  /  德宏州民族宗教局

009.jpg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关键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郑灵芬,这个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不忘带动附近村民共同富裕的“致富女能人”,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只有坚持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新发展。

一个回乡的决心

明子,是含松脂的易燃松树枝。在过去,居住在大山里的各族群众常用它来引火、照明,因此,明子也被赋予了光亮、温暖的含义。而德宏州芒市芒海镇赖南村明子山村民小组的郑灵芬,就像明子一样,照亮前行路,带领着各族村民共同走向富裕。

出生于1983 年的郑灵芬,从小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或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看到每日忙于农活与家务的母亲,郑灵芬下定决心,不愿在大山中继续消磨自己的青春,于是在 15 岁时,郑灵芬来到昆明闯荡,并结识了后来的丈夫银铜祥。

来到昆明的郑灵芬看到了与家乡不一样的生活,在打工过程中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磨炼出吃苦耐劳的品质。21 岁那年,她开始在昆明养鸡。最初作为养鸡散户,遇到很多困难,于是深知没有技术走不长久的郑灵芬自学养殖知识,养殖场也一步步建立,规模扩大到后来的 7000 多只,这里面的付出与辛酸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禽流感使得 7000多只鸡全部死去,20 余万元的经济损失,一度让她伤心欲绝。

2012 年,郑灵芬选择回乡创业。一方面是因为凡事亲力亲为的她每天要给客户送鸡,而自家的小孩上学也需要接送,时间上的冲突让她无法更加专注地继续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外奔波十多年的她也听说了家乡的情况,个别家庭甚至连几十块钱都拿不出,于是,回乡带领大家致富的想法涌上心头,丈夫拗不过她,最终同意一起返乡。

从无到有的摸索

从养鸡到养猪,郑灵芬开始接触新的行业,从 2012 年最初的 1 头猪,到 30 多头、再到200 多头,郑灵芬似乎逐渐步入正轨。2013 年,政府对养猪户进行了 15 天的培训,郑灵芬抓住机会,认识了很多有多年养猪经验的人,并建立联系,主动向他们学习养殖技术。然而因为经验不足,2014 年郑灵芬的养殖场繁育的 500 余头小猪陆续死去,没有一头活下来。现在说起来这件事,郑灵芬只是微微一笑:“现在想想,那次应该是我养猪这么多年亏损最严重的一次,但万事开头难,咬咬牙坚持过来,现在不也挺好的。”

乐观、坚强的态度让郑灵芬挺过最困难的时光,政府的支持又让她坚定了信心。她恶补防疫、饲养等技术,严格按照现代养殖场的建设标准,科学设计,合理布局。2017年,市农业局的支持资金到位,为郑灵芬补贴摄像头 8 万元,化粪池 5 万元。2017 年至 2019 年,她又获得了集体经济共计三年的 40 万元赞助。

政府前前后后的支持和她的个人投入,最终让她建设成占地 4600 平方米的高标准生态养猪场,优良的饲养环境、合理的饲料搭配以及严格的防疫措施,保障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的非洲猪瘟使得全国各地都出现疫情,然而郑灵芬的养猪场由于严格把关,疫情暴发以来,养猪场的防疫工作更加全面。因此在全国养猪产业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时,郑灵芬的养猪场安然无恙。

明子燃香暖人心

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加之郑灵芬自身的不断学习努力,2019 年她的年纯收入达 100余万元。“政府这么支持,我当初回乡也是因为想帮助家乡的困难户,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大家一起努力,村子才能发展。”郑灵芬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回乡的初心,始终践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养猪场需要员工,她就招纳明子山和周边村寨的村民,不仅免费教他们如何饲养,还发给他们工资,缓解他们因缺乏收入来源所带来的窘境。

董兴华过去是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郑灵芬帮助下养殖生猪后,家里的收入翻了几番,不再单单依靠几亩茶园,养猪为他家带来的收入达到了每年十余万元。

不过,共同繁荣发展的路,并不平坦。本以为帮助村民共同发展会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但让郑灵芬没想到的是,她的举动反倒引起一些村民的误解。当她提出要教大家养猪,想让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有的村民却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她只是想挣他们的钱,想让他们去她那里买猪,向她交钱学习养殖知识。

郑灵芬将委屈咽下,自己主动表示,先给村民母猪与猪崽,签下协议,等他们养好猪,赚到了钱再还猪崽的钱。虽说签协议是保证双方权益,但实际上是主动偏向村民,几乎是一个口头承诺就把猪崽给了村民,而且郑灵芬从养殖技术到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再到销售都要全程负责,做到了最大让利,引导村民一步步学会养殖,走向共同发展。

比如,协议规定,购买一公斤的猪崽,本村一般户要付 60 元,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要付 52 元,外村村民要付 88 元,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真心实意想帮助村民们共同发展的郑灵芬,最终赢得了信任,在她带动下,各族村民尝到了养猪的甜头。

邦瓦村民小组的村民大多是景颇族,现在家家户户跟随郑灵芬养上了猪。郑灵芬用实际行动感动着父老乡亲,附近村民靠着她传授的技术实现了增收,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独木难成林,随着明子山和周边村寨跟随她开始养猪,这个地方吸引了外面越来越多的客户,销售渠道也不断扩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故事,得以不断谱写。二十年如一日,郑灵芬直至今日还保持着手写记账的习惯,养猪的每一笔开支与收入都分毫不差地记载在那几十本账本里,但对于刚开始跟随她学习养猪的村民,郑灵芬用最低的价格卖出猪崽,用郑灵芬的话说就是:“对待村民,我宁愿记个糊涂账,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郑灵芬在个人走向富裕的同时,还不忘回馈社会,服务各民族群众。2014 年周边村寨发生泥石流,以及新冠疫情暴发后,郑灵芬始终不忘为家乡做贡献,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为受灾群众、疫情防控哨所、卡点捐赠蔬菜、肉食,始终与各民族乡亲走在抗灾战疫的前沿,不断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新篇章。

(责任编辑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