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激活红色记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创建纪实

家园

◆文·图  /  德宏州民族宗教局

013.jpg

▲纪念公园实景

2021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新命名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云南的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入选其中。

瑞丽畹町,昔日一座英雄的小城,如今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打造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推进,再度走在振奋爱国主义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前沿。

畹町,一座英雄的小城  

畹町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如今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际陆港。1938 年滇缅公路的修通,使这里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重要陆路通道的起点,因此也成为 3000 多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英雄史诗的重要起点。

德宏州一直注重挖掘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早在 2004 年就在畹町筹建了占地10余亩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在南侨机工后人的支持下,2005 年在园内建成了一座面向南洋,气势雄伟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2017 年又投资 7400 万元,在园内建成我国首个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为主题的纪念馆。

纪念公园以 3000 多位南侨机工的赤子功勋和爱国情怀,以及20 万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用血肉构筑了震惊世界的滇缅公路的家国情怀,讲好德宏各族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进的动人故事,为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初心使命、锻造爱国主义硬核力量提供充足养料。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的打造,使畹町这座面向东南亚越来越开放的小城,再一次成为讲述南洋华侨爱国故事的中心,成为连接祖国与东南亚广大爱国华侨的精神纽带,以及面向国内干部群众开展国防教育、爱国教育、青少年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地。早在 2005 年就被命名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 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9 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014.jpg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里展示的大型油画

“通过守碑,我离父亲更近了” 

“每天,叶晓东都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去畹町城北面的纪念碑管委会上班,他是这里的守碑人。他会擦净碑上的每一寸灰尘,长时间地在刻着机工们姓名的长廊上漫步。父亲陈团圆的名字,他会一遍又一遍地摩挲。”中央电视台 9 频道 2014 年播出的纪录片《南侨机工》,讲述了不少发生在畹町的故事。片子里面的叶晓东,因为寻找父亲的传奇经历,多次被邀请上电视,他讲述的南侨机工事迹唤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意识。

叶晓东原是畹町民族贸易公司司机,退休后自愿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工作,成为南侨机工爱国奉献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2005 年林晓昌过来找我,说他出钱建纪念碑,让我出力,就像我们父辈一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也满口答应他了,就过来搞管理。”叶晓东回忆起当初的决定时说道。

叶晓东的父亲陈团圆是马来西亚华侨,祖籍广东潮州。1939 年 2 月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侨总会”号召会驾驶和汽修的华侨青年回国参与滇缅公路的战略物资运输,听闻消息后陈团圆放弃原本舒适的生活毅然加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为抗日战争中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把一条公路(滇缅公路)作为战场,以汽车为武器,闯出一条血路,为生死存亡之际的祖国搭起来了一座生命线。”(凤凰卫视纪录片《失落的历史·南侨机工 1939》)

1938 年下半年通车,1942 年 5 月中断,3年来,从缅甸到昆明,当时国内无力生产的汽车坦克、枪炮子弹、汽油钢材、药品纱布等维系几百万将士抗战所需的国际援助物资,全部有赖于这条道路运输。1940 年 1 月的一份运货单提示,仅一周时间,南侨机工便抢运了 2329 箱迫击炮弹、1502 箱其他炮弹、186 箱飞机炸弹等共计 160 吨的军火。

滇缅公路既是“生命线”也是“死亡线”,对从南洋回国的青年华侨来说,滇缅公路的路况、致命的疟疾和日军持续的骚扰和轰炸,给他们夜以继日的运输路途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危险。3000 多名南侨机工中,有 1000 多位牺牲在这条抗战生命运输线上,据估计,滇缅公路平均每 0.8 公里就牺牲有一位南侨机工,他们平均年龄只有 23 岁。

叶晓东的父亲陈团圆牺牲得极为壮烈,他是被日寇抓住后活埋的,牺牲时他已经跟芒市的一位傣族女子结婚,有两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叶晓东才 2 个月。叶晓东 17 岁才得知生父的事情,40 岁开始四处寻访,重建缺失的历史记忆。2000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节目中,人们在陈团圆牺牲地点举办悼念仪式,叶晓东跪在父亲的“坟墓”前哭诉:“我们做儿女的对不起爸爸呀! 50 年后的今天,才找到你牺牲的地点。”(叶晓东:《我的生父陈团圆惨死在日军屠刀下》)

十多年来,叶晓东一直坚守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他的坚守早已超出了个人亲情的范畴,而是对南侨机工群体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和传承。“我通过守碑,离我父亲更近了。”2019年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中,叶晓东再次强调建造在畹町的这个纪念公园的精神价值。

015.jpg

南侨机工纪念章,印有“保卫祖国”的字样,这些视觉、文字和创意的展览,让纪念馆成为收藏和展示南侨机工精神的宝库

“80 年后,我们在这里让忠魂归故里” 

抗战胜利后,南侨机工有 1000 多人复员回南洋,剩下近 1000 人留在了国内。德宏不仅是南侨机工英雄史诗在地理上富有象征意味的起点,也是这份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的沃土。

叶晓东在畹町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南侨机工的影响和帮助。在文章中,叶晓东说,“流落在边疆的南侨机工,家境都十分困难,可是他们情同手足,互相关心。”南侨机工王亚文跟叶晓东都在畹町农具厂工作,“是王伯伯手把手教会我驾驶汽车的”。陈团圆生前的战友蔡文兴在龙陵瓷厂开车,“每次送货到畹町,总是带着一把面条、一把香菜或一点糖果到家里看望我们姐弟俩。他总是亲切地抚摸着我们说:‘你们两个长相与你爸爸一模一样,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你爸爸。’这时,我看到蔡伯伯眼眶里噙着泪花。”(叶晓东:《我的生父陈团圆惨死在日军屠刀下》)

在畹町,南侨机工这段历史在官方和民间都未曾有过记忆的中断。林晓昌与南侨机工林福来的父子情义是这种历史传承的另一个典型。

林晓昌原名黄晓昌,1979 年,18 岁的福建人黄晓昌来到畹町做外贸生意。1983 年,黄晓昌认识了生活在畹町的另一位南侨机工林福来。林福来老人没有子女,在了解他感人故事后,黄晓昌深受感动,提出认林福来为义父,把名字改成林晓昌。成为“义父子”之后,林晓昌对林福来百般孝顺,并义无反顾地接济其他留在边疆,生活陷入困顿的机工。不仅如此,林晓昌还四处搜集有关南侨机工的资料,为南侨机工事务奔走呼吁。

通过义父林福来的讲述,林晓昌对南侨机工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精神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从义父那里,他听说了一个富家公子的故事。阿陈(陈龙杰)的父亲是马来西亚的富商,当时号召华侨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这位富商父亲捐了一架飞机,后来阿陈坚持要回国,他父亲又捐了汽车,但仍然没有挡住阿陈回国抗日的决心。他瞒着父亲,偷偷报名参加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服务团,跟林福来分到了一个队。在运输的途中,阿陈得了疟疾,连续发烧3天,但还坚持开车。林福来的车跟在阿陈后面,看到他的车子扭扭歪歪,后来才发现他已经高烧昏迷了。牺牲前,阿陈对林福来说:“我报国之心可能到现在为止了,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把我埋在中国,不能带回马来西亚,我一定要亲自看到日本鬼子被赶出中国。”阿陈牺牲时年仅24岁。

晚年的林福来尽管生活幸福,但内心仍有心愿未了。他希望能够在畹町这个富有象征意味的地方新建一座纪念碑,以永远铭记和祭奠这些牺牲在祖国的忠魂。

2005 年林晓昌出资350 万元,在畹町面朝南洋和滇缅公路的方向,建起了一座16米高的纪念碑——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这个纪念碑是第4座南侨机工纪念碑,除 1989 年建在昆明的一座,另外两座建在马来西亚。这4座纪念碑和 2017 年完工的同样建在畹町的这座纪念馆,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要把南侨机工的历史和精神传递给后人,永不遗忘。

在2019 年江西卫视的《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中,林晓昌代表南侨机工的后人给作为“父辈”的 3000 多位南侨机工写信:“各位南侨机工先辈,今天我代表南侨机工的后人,写信请各位先辈回家。……现在,就在畹町滇缅公路西南的边陲,修建了一座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我(们)把所有收集到的先辈的名字,都刻在了上面……今年是你们回国抗日 80 周年,清明节我们数百名南侨机工的后人,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为先辈们举行了公祭。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穿梭在悬崖边的车队。80 年前,你们在滇缅用鲜血铸忠魂,80 年后,我们在这里让忠魂归故里。先辈们,归家吧!”

南侨机工中有 5 位女性,她们冲破种种阻力回国抗日,有的甚至不惜女扮男装。她们的事迹现在是畹町这座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 年 5 月 19 日,南侨机工白雪娇发表在马来西亚《光华日报》上的一封信,被广为传播,信中这样写道:“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白雪娇与林晓昌隔着时空的两封信,有同一个关键词“家”。80 多年过去,昔日舍去的小家,正在凝聚成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在畹町,日益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已经为南侨机工的先辈们建造了新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