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民富村美的曼掌村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文·图  /  勐腊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030.jpg

春日的曼掌,高大的榕树遮天蔽日,鳞次栉比的竹楼掩映在翠绿丛林之中;村民热情有礼,路过每一个院落门口,都有人主动打招呼,邀请你进去坐坐;村寨院墙上挂着的诸如“大众的团结,万事都兴盛进步”“不懒惰的人,会得到舒适的生活”等文明标语,集中体现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智慧,让人印象深刻。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和谐、宁谧、优雅,令人流连忘返。

曼掌村民小组隶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捧镇勐哈村委会,村寨依山傍水,生活在这里的傣族、汉族等70户村民300余人世代守望相助、团结和谐。2017年,曼掌村被纳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在勐腊县委、县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全村各项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先后获得省、州、县三级“文明村”荣誉称号,并于2017年和2019年分别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031.jpg

宣传教育美村

“村寨美不美,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曼掌村之所以越变越美,秘诀就在于有一个工作受到村民一致认可和拥护的党组织。“我们村自然环境优越,各族村民和谐共居,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十分悠久。”村党支部书记岩坎凤介绍,自2017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村党支部便积极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及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紧紧围绕“富民美村”的初衷,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要富村寨,先富脑袋”。在创建工作推进过程中,村寨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予以开展,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部生活会和村民大会,以看视频、听报告、学文件等方式,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抓牢抓实抓好,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植各族群众心间,不断增强各民族“五个认同”;同时,村党支部认真听取村民对于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为创建工作全面持久深入开展凝聚民心合力。

走进咪轰满老人的家里,门上挂着的一块“绿色家庭”奖牌引人注目,她家的庭院鲜花掩映、干净清爽。在老人看来,家中整洁会让人心情舒畅。像咪轰满家这样的庭院,在曼掌村可谓触目皆是。“村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实际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绿色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弘扬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扶贫济困、和谐共处等社会正能量。”岩坎凤介绍,在评比中获奖的家庭,村寨会将相应的奖牌挂到村民家门上,并在年底进行表彰奖励,此举在村民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讲团结、讲文明、讲奋进在村内蔚然成风,有效推进了文明乡风建设。

与此同时,村寨还成立了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由干部、党员带头分包划片,带领网格区的村民对房前屋后的垃圾、污水等进行集中处理和清运,彻底杜绝脏、乱、差现象的发生。“经过治理,曼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但村民的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生态意识显著提高,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且共同劳动也促进了各族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和谐了邻里关系。”岩坎凤介绍,如今,环境保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被写进村规民约,得到村民高度认同,村寨村风民风也随之逐年好转,村寨不但靓在“面子”上,更加美在“里子”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032.jpg

优秀传统文化兴村

曼掌村历史悠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在创建工作中,村寨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科学规划村寨建设,利用“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资金,对村内实施了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工程,新建了舞台、篮球场、陀螺场、气排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村寨还注重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民族村寨、民族风情和民族体育壁画的打造,把创建工作与打造云南重要特色集镇结合起来,使美丽村寨既有‘景’,更有‘魂’,成为各民族和谐宜居的共有精神家园。”岩坎凤介绍,在此期间,村寨组织全体村民学习“民族健身操”,同时邀请象脚鼓舞、章哈(歌手)传承人到村内教学。在村民的广泛参与下,村寨还创作了“百人象脚鼓舞”《欢乐吉祥鼓》,公开表演时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成为村寨乃至勐腊县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村民咪叫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开心地介绍说:“在过去,每天劳动之后,最大的娱乐休闲方式就是在家看电视。如今,篮球赛、陀螺赛、歌舞赛等活动,让人忍不住一有时间便想加入其中,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滋味。”

值得一提的是,曼掌村还组织球队等队伍外出交流,与其他村寨搞文体联谊,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而曼掌村的文艺表演队,还把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建设、禁毒防艾等内容编入节目之中,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法律法规的同时,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033.jpg

特色产业富村

走进曼掌,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种着青枣树,一颗颗青色的果实挂在枝头随风摇曳,令人不禁有摘下一尝的冲动。

近年来,村寨依托良好环境资源,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合作种植新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冬闲田种植青枣、玉米、无筋豆等短期作物,为村寨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村民波温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他家已种植青枣10多年,家里有80多棵青枣树,靠卖青枣每年增收1万多元。

除了种植,村寨还利用交通便利的地域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鸡、猪、鱼、肉牛等养殖业,帮助村民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收入来源。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今天的曼掌村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不但是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一颗重要硕果。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