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平安坡村:从老屋摇摇欲坠到远近闻名富裕村的蝶变之路

示范

◆文·图  /  麻栗坡县民宗局

001.jpg

郁郁葱葱的小山包上笼罩着薄雾,山泉水潺潺流下,山脚的梯田绿意盎然,旁边是一幢幢黄墙灰顶的充满民族特色的二层小楼,走进宛如画卷的文山州麻栗坡县平安坡村,映入眼帘的一切不禁让人想起诗人孟浩然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想象,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危房林立、不通硬化路的小山村。

平安坡村临近中越边境,汉、壮、瑶3个民族在这里世代和谐共居。虽然风景秀丽,但受历史自然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一段时期内,这里交通不畅、人烟不旺,与其他地区相比,各族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

2016年,平安坡村被纳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村寨开启了飞速发展的进程。村民们建起新房、栽下林果、发展产业,生活蒸蒸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团结村、富裕村,并于2020 年8月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山寨换新颜,农户喜开颜

“众人拾柴火焰高”。平安坡村的发展就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过去的平安坡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村寨发展。“村党支部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采取‘政策资金扶持+村民自筹’方式,号召村民投工投劳、邻里互助,最终解决了多年来村里没有几座像样房屋的难题。”平安坡村党支部书记韦开菊指着村里鳞次栉比的二层小楼介绍说,原先,村里有16户人家的老宅摇摇欲坠,继续居住下去十分危险。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商量后决定,采取“申请政府补一点、亲戚朋友借一点、投工投劳抵一点、银行贷一点、自己筹一点”的办法解决燃眉之急。

002.jpg

平安坡村民的诉求,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通过6 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各族村民携手推倒了饱经风霜的土屋,一同建起了新房。村民们都认为,合力建房是村寨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既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的人心合力,又极大激发了村民的自身发展动力。

“随着省民族宗教委‘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落地平安坡,村寨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飞速发展。”韦开菊介绍,在工程建设中,上级有关部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以农危房原址拆除重建为主,非危房和公共基础设施适当改造提升为辅,始终保持原有民风民情和自然风貌,努力将平安坡打造成乡村休闲体验型旅游示范村”的思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筑风格“三个统一”的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绘制村寨发展蓝图。

放眼全县,平安坡村建设速度一直名列前茅。几年间,不但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小洋房”,而且硬化路直通家门前,太阳能路灯、活动室、文化广场、公厕、垃圾房等主要生活设施也应有尽有。村民罗德华是村里贫困户之一,住新房是他们家多年的夙愿。看着新建好的房子,他眼含泪水、心怀感激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不然我这房子再过20年也建不了。”

不只是基础设施条件日新月异,近年来,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各项事业也在村寨得到全面落实和发展。村民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五个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唱响幸福曲,携手奔小康

“共同富裕不能止步于建房修路,还要有过硬的产业支撑,村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韦开菊说,村民们纷纷入住新居后,当地党委政府立刻把为各族群众铺就“致富路”提上日程。

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指导下,村寨整合“十百千万”、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建设款项921万余元,因地制宜打出“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稻田养鱼+蔬菜种植+旅游服务”的脱贫致富“组合拳”。由党员干部率先带头,带动村民种植百香果、火龙果等特色经济林果121亩。

村民田茂聪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2020年以来,他先后种下了50亩橘子。他说:“去年,我们家仅仅是林果收入就达50000余元,而过去种植一亩玉米,一年到头才收入700余元。”村里像田茂聪这样依靠特色种植、养殖发家致富的还有很多。

003.jpg

▲村民积极美化村庄

一组数据或许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平安坡村近年来的发展。2014年以来,村里先后成立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杉木种植合作社各1 个,发展了稻田养鱼100 亩,生猪养殖1000 头,鸡鸭养殖10000 只,休闲农家乐5 家,实现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由强到弱的“跨越式发展”。

“村寨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3064.67元,增长到2021 年的16840元。在2020年,村里的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出列,平安坡村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就业渠道更广。”韦开菊说,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村寨始终坚持“既要管肚子,又要管脑子”,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村小组班子入手,健全完善了村妇女、青年、治保、调解等组织,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同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文化活动室主阵地作用,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向村民集中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村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写入村规民约,同时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让“讲文明、树新风、团结互助”等成为村民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整个村寨的“精气神”也因此而为之一振。

在日常工作中,村党支部工作人员和党员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及时了解情况,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针对村民卫生意识薄弱这一痼疾,村党支部从建设环卫设施、路灯等小事入手,建立健全环卫治理“门前三包”和网格化管理办法,压实党员干部责任,通过“党员带头干、村民齐上阵”的方式,每月固定开展全村大扫除5次。

“我们通过村民共同‘擦亮村寨面容’的方式,促进各族村民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韦开菊介绍,近年来,村寨不断把“守边疆、建家乡,聚合力、奔小康”的历史使命落实在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之中,厚植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进而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由于地处边境的特殊地缘关系,平安坡村成为了疫情防控强边固防的第一线。作为抵边行政村,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国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献至上”的老山精神,挨家挨户宣传抗疫防疫政策、知识,团结带领辖区群众在各个卡点配合上级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把新冠病毒堵在国门之外。用实际行动再次主动承担和践行了为祖国和内地各族人民守好边、固好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凯歌。

【经验启示】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中,平安坡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发挥“红色引擎”动力,把村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汇聚起强大合力,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

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之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平安坡村党支部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守边固土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村寨谋发展,为群众谋福利,着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获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与拥护。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