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刀安仁:民族复兴的百年求索路

人物
文 / 龙成鹏 图 / 赵芳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云南因地处边疆,在那段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先后遭受了英法日等帝国主义的直接侵略,民族苦难尤为深重。云南各族英雄儿女矢志不渝反帝反封建,共赴国难、奋起抗争,苦苦寻觅一条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道路,刀安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image.png傣剧《刀安仁》2016年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文以化人 文脉不息滋养家国情怀

近代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上西学东渐,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心城市渐渐失去对读书人的吸引力。但在云南边疆,特别是土司上层群体,依旧以延续传统为尚,加之科举废止,各类“秀才”流落边疆,纷纷被招揽进大大小小的土司、头人衙门,更有的开馆办学,于是,出现了各民族文化在边疆融合发展、“礼失求诸野”的局面,为边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奠定了文化根基。

刀安仁不仅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哺育滋养,作为土司,他还自觉推动中华文化在各族群众中的推广普及。

刀安仁(1872—1913年),字沛生,又名郗安仁,1891年继任干崖宣抚使司第21任宣抚使。曾聘请大理剑川秀才蒋贵(白族),既为官署文案,也任学馆教师。据说蒋贵常与刀安仁谈古论今,讲述故事,评论文章,为刀安仁打下了扎实的文史基础,为其此后融入革命队伍,致力于民族复兴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刀安仁爱好文学,擅用汉文写诗。从流传至今的作品看,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旧体诗的知识和技巧,思想观念上也完全融入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传统。

不过,刀安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数他用傣文写的长篇叙事长诗《抗英记》,这首诗融入了当时新兴的(中华)民族叙事特征,完全站在中华民族和爱国主义的政治立场讲述傣、景颇、傈僳、德昂、阿昌等各民族互相协作、团结抗敌的事迹,堪称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性文本。

刀安仁曾以土司身份领导了“八年抗英”,但在《抗英记》中,他讲述的故事却无关他个人,更超越了时代。他歌颂具体的、来自各民族的英雄儿女,他关切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命运。在这首长诗结尾时他这样乐观地断言:“洋人没有什么可怕,我们的双眼应该眺望远方!一代一代勤俭奋发,让烂漫的花朵自由开放!”最后一句是:“祝各民族同胞喜笑颜开,祝边疆土地的一草一木永世繁昌!”

作为土司,刀安仁还致力于推动边疆文化建设。组织翻译了汉文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白蛇传》《包公案》《杨门女将》等作品。他还改良傣戏,从腾冲、大理的滇戏团中汲取营养,组建了具有现代色彩的傣戏创作组、男女傣戏班,作品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开启民智。这些带着新思想的文化普及推广,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边疆的创新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落地生根注入了新鲜的养分。

image.png傣剧《刀安仁》2016年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投身洪流 成为旧时代的叛逆者

刀安仁的一生始于反帝,终于反封建。他反帝的行为,以“八年抗英”的事迹最为著名。

1891年,19岁的刀安仁继任干崖宣抚使,也正是这一年秋末冬初,英帝国主义悍然入侵干崖的铁壁关地区。铁壁关、虎踞关、天马关、汉龙关等关隘所在地是中国领土,守护好关隘是各土司的政治使命,干崖地界守护铁壁关的斗争持续了近8年,成为刀安仁政治人生的“成年礼”。

刀安仁善于总结创新,针对丛林条件,创造推广了“七里蜂护窝”战术,创造了各驻点之间传递信息的“天光报信”法,他还探索组建新式军队,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抗英斗争经验总结和拳术、武器使用的训练。

刀安仁还非常注重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杀敌,他的《抗英记》就从总结历史的高度、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各民族在抗敌中的表现进行了生动勾勒。他提到敌人的枪口不会有所选择,各民族同胞在帝国主义入侵的现实面前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诗中大段描述战斗和取胜的场景,他认为各民族亲密无间的配合是夺取胜利的根本。“一棵藤条显不出拉力的强韧,再大的石块压不断一把竹签!”刀安仁写道:“景颇山寨的头人哟:为聚集钱财苦思不眠。为着支援抗敌御辱,景颇兄弟勒紧了肚肠。”“傈僳族勇士的弓箭手们,在洋人面前胜过猛虎下岗。”“景颇老人送来山中野果,景颇姑娘背来包包饭团。”各族战士和群众“亲密无间、肝胆相照”。长诗里,他不惜笔墨,记录下了各个民族的英雄:“弄璋寨子的英雄波保秀”“遮冒寨子的勇士姓晃名六”“弄轰寨的波保旺堪称好汉”。他总结:“英勇的战士布满各寨,英雄的血汗筑垒了边防。”

维护民族团结,刀安仁不仅想到了,而且做到了。他联合虎踞关的盆干景颇族组成了互相支援的联合防线,在1893年虎踞关召开的边防会议上,还把铁壁关保护战经验向各土司和各族战士宣讲。因为英军封锁,景颇族人生活困难,他特地从干崖司署调来粮食,帮助景颇族同胞渡过难关。

英军长达8年的军事入侵和诉求勘界等软硬花招没有得逞,但铁壁关的抗争最后在外交上失败了。1898年,怯懦的清廷代表刘万胜以交换俘虏为条件将铁壁关地区划归英国。刀安仁多次拿着证据据理力争,刘万胜无言以对,却以刀安仁犯有欺君之罪,要斩九族为威胁,逼迫刀安仁撤军——而这些俘虏据说被英国人注射了慢性毒药,回来后纷纷死掉。

边疆危机是多种原因造成,既有帝国主义处心积虑的侵占,也有朝廷的无知、软弱,还有地方官员的腐败、贪婪。刀安仁从抗英的胜利与失败中不断成长,觉察到旧的王朝体制已经无能挽回颓势,加上去缅甸、印度考察,跟革命党人结识,去日本留学等见闻增长,他最后坚定了反封建的道路,多次变卖家产支持中国同盟会、支持腾越起义。他叛出了赐予他的家族世代“皇恩”的封建王朝,成长为那个充斥着麻木、迷茫、彷徨时代里清醒而坚定的革命典范。

“壮志未酬空遗恨”

孙中山曾为刀安仁写过一副著名的挽联:“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中华精英,癸丑同恸悲屈子。”把他比作常遇春和屈原,前者英年早逝但功勋卓著,后者爱国赤诚却含冤而死。

今天看来,刀安仁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悲剧,更是一场必然的时代的悲剧。

刀安仁在“八年抗英”等相关经历中,早早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这也让他遇到了巨大的困惑。那就是:战士们勇敢杀敌,但代表朝廷意志的官员却总是掣肘。于是,抗英斗争告一段落后,刀安仁和近代很多仁人志士一样,转向积极的求索,最后走向了革命。

1905年春,他远赴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地游历考察,既看到了西方文明为这些地方带来的积极改变,也看到了殖民主义给当地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在游历中他结识了缅甸进步华侨商人,他们向刀安仁阐述了用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张,并希望刀安仁把干崖打造成革命基地。

游历归来,刀安仁逐渐明确了未来的两条路,一个是发展实业,建设好家乡;另一个是训练人才,筹备起义。为此,他在干崖创办军国民学校,聘请革命理论家秦力山到干崖任教。秦力山还介绍刀安仁东渡日本留学,并举荐给孙中山、黄兴。

留学日本是刀安仁的壮举和创举。1906年初出发时,他已经34岁,去的路上听到父亲病逝噩耗,但他依旧没有回头。他的留学,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学业,也是他为发展干崖的精心布局。

他自费组织了青年男女十余人一起留学,分别进入法政学校、士官学校炮兵科、师范学校攻读,刀安仁还安排专人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印染、丝绸纺织、蚕桑栽培养殖、园艺和橡胶加工等专业。可见刀安仁推进家乡现代化建设的迫切心态。

刀安仁的另一部傣文叙事诗《游历记》生动描写了当时的求知心态:“我们中华边疆的弱小民族啊,曾为追求真理而经历了人间沧桑。如今,……满怀信心地跨入了新式的学堂。我们奋发上进的心啊,就像日本的樱花迎着朝阳开放。我们展开求知的双翼,在知识的云天里翱翔。我故乡的兄弟姐妹们啰,我们将要实现多年的梦想。”

同年,在孙中山的主盟下,他与同伴刀安文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里最早的两位少数民族会员,也是孙中山主盟的极少数会员。刀安仁对革命一片赤诚,刚到日本不久,他就让家人变卖官租汇来3万块银元,其中2万捐给了同盟会。1907年回国前夕,又让家里汇来5万银元,其中一部分购买枪支弹药计划带回干崖搞革命,一部分也捐给了同盟会。(《刀安仁研究资料选编》,第23页)

刀安仁计划发展的产业有橡胶种植、桑蚕种养殖、印刷厂、火柴厂、纺织厂、缫丝厂、橡胶加工厂等。他还着手规划干崖新城,打算将新城和旧城连接起来,布置工业园区,建设现代新都市,规划凤凰山的山区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园;设想发展水运,依托大盈江,让汽船进入缅甸,直通印度洋。刀安仁甚至用他发展实业的梦想说服了一些日本人,吸引他们到干崖投资建厂,并带回了一批日本技术专家工人。

这些想法一部分开始落地。1909年秋,干崖实业公司已初见成效,新成银庄已经开业,信誉卓著,印刷厂已经开工,用傣文印刷了一些课本和文艺作品,火柴厂已试生产出一批火柴,丝绸厂已生产了一些样品,桑蚕也已经试养,橡胶树也茁壮成长。为了进一步宣传“发展实业,光复民族”,刀安仁还邀请德宏各土司现场观摩参观,土司代表们开了眼界,一部分表示回去模仿。

但到1910年初,日本来投资的公司迫于清政府的反对——大概也因为没有见到成效,废止合作,撤回技术人员。刀安仁多次函电交涉,甚至亲赴日本谈判,都没有挽回合作,干崖短暂的实业救国梦最终破产。

另一方面,刀安仁回到干崖发展实业的同时,同盟会在缅甸、云南发展迅速,这中间也有他的参与。1908年3月同盟会东京总部授权,在缅甸仰光组建同盟会分会,孙中山派出干将汪精卫等人到仰光帮助指导。这一年5月,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大批革命党人进入缅甸、进入滇西,仰光分会和干崖这个前线指挥据点的力量不断壮大。

在孙中山和仰光分会的领导下,预备在1908年夏举行滇西起义,因意外未能成行。同年11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仰光分会认为起义时机成熟,仓促在干崖组织了傣、汉、景颇、阿昌等各族人民参与的敢死队,翻越高黎贡山,于12月1日围攻永昌城(保山)。但起义因消息泄露而失败。在干崖活跃的革命党人不少离开干崖,参与到昆明、成都的革命中。

刀安仁在艰难中求索,革命和实业遇到了重重阻力。1910年6月,在见到孙中山后,他汇报了这两年的工作,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才能更好地发展实业,并勉励他集中力量筹办滇西起义。1911年10月27日,周全谋划的滇西起义(又称腾越起义)最终取得成功,刀安仁组织的800多人的滇西国民军参与了攻克腾冲战斗,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云南辛亥革命由腾越起义、重九起义和临安(建水)起义组成)。

腾越起义的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在腾越的封建专制统治,宣告成立了“滇西军都督府”,公推刀安仁、张文光为都督,孙中山致贺电嘉奖。接着,刀安仁倾其家产,筹措大量军费,支援起义军向纵深发展。正当革命蓬勃发展之时,刀安仁遭人暗算,被捕入狱,后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合力营救得以出狱。1913年,刀安仁忧愤抱病逝于北京,享年41岁。

刀安仁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辛亥革命的共和理想并不成功,也无法取得成功。刀安仁对国家民族的满腔热爱、建设家乡的种种理想主义的实践,很难在那个时代实现。但几十年后,他的这种理想被另一些人实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5月干崖宣抚司辖地和平解放,经过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直接过渡”,经过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盈江的发展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刀安仁当初的设想。

在今天的盈江,刀安仁和他的革命同志曾经做出的探索和牺牲,并没有被人遗忘,盈江县已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各民族正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团结奋进。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