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日子久久长
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万千或宏大或细微的示范区工作,无一不以这样的理念作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好日子,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想,肩负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托,云南各族儿女在2020年将实现“不同的民族,五个相同的生活”: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
同,就能一起走,前方是和和美美的好日子。
好日子,是一个并不虚幻的梦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用六项重点工程、30个项目去支撑起这个梦想的真实。一是民生持续改善工程,包括如期实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持续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水平、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和边民保险保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7个项目;二是发展动力增强工程,包括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沿边开发开放4个项目;三是民族教育促进工程,包括推进学前免费教育、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中等教育水平、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教育5个项目;四是民族文化繁荣工程,包括民族文化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开发、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建设、民族文化校园传承、民族文艺体育发展、民族文化传播能力建设6个项目;五是民族团结创建工程,包括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宗教和谐和顺、开展民族宗教领域交往交流4个项目;六是民族事务治理工程,包括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完善民族工作服务管理体系、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构建民族宗教理论研究体系4个项目。
一起走,通过六项重点工程的实施,去担当起党中央赋予云南的重大国家任务,用云南的示范进一步坚定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展示我国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和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时代形象。
如果说,2020年努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一次任重而道远的征程,《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便是前往终点的路径,它给予了一个各民族人民通向目标的支点,着力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力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三个着力”则意味着在三个困难路口需要加速奔跑,而终点的奖杯就是兑现“五同”所给予各民族人民未来好日子的许诺 。
李娜莫,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村民,她说:“获得产业互助发展资金支持后,今年的收入可能会超过4.5万元。未来,会有更多可能!”
张慧菊,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下西莲花村村民,她说:“敲核桃赚来的钱供女儿读上了大学,当上了老师。女儿说未来要用工资给我快乐地养老!”
杨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他说:“未来,不管是城里还是村里,不管什么民族,不管是刑事还是民事的案子,都能得到律师无偿的法律援助。”
岩瓦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布朗弹唱传承人,他说:“明天,我要走出大山去唱,富民政策一串串,全面小康有希望;民族政策像太阳,布朗山寨满春光;粮胶果菜大发展,村民富裕山寨美;弹起三琴颂党恩,小康日子幸福长……”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万千或宏大或细微的示范区工作,无一不以这样的理念作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无一不以“不离不弃不怨”的真诚追求,去为“一家人”,为各族人民谋那个“小康日子幸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