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 楚雄州职业教育传承彝族文化的路径探析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力推进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努力挖掘彝族优秀文化,楚雄州职教园区依托社会组织,积极开发职业教育传承发展彝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较为有效地推进了职业教育促进彝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作。

    评论:(0)

  • 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浅议

    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评论:(0)

  • 大理白族自治州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的经验及启示

    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2个县(市),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白、彝、回等47个民族的群众,364.54万人(2021年)。

    评论:(0)

  • 云南省“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 实施效果研究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工作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新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

    评论:(0)

  • 以“五个之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战略定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系统的持久性工程,必须要遵循科学的构建路径,坚持系统化的建构思维,以“五个之基”,打造坚固强大的民族共同体。

    评论:(0)

  • 发挥民族发展资金专项审计作用 有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是国家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扶持补助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关心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各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主要用于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和民族村寨发展等方面

    评论:(0)

  • 文献:各民族“三交”的叙事文本

    总结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民族工作经验,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下同)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民族工作效果的一把最具分量的标尺。

    评论:(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 民族文化的互鉴与融通研究——以玉溪为例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玉溪是多民族聚居区,彝族、哈尼族、傣族、回族、白族、蒙古族、苗族、拉祜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常住人口的34.5%。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经济社会实现了长期的稳定与发展。

    评论:(0)

  •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 担负起民族出版新的文化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民族宗教委的领导下,云南民族出版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耕云南民族文化沃土,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评论:(0)

  • 书松村的 乡村振兴之路——关于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书松村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白马雪山腹地,是游人前往德钦县城及“观雪山、看日照”游览梅里雪山的必经之地。但以往世人对村子的知晓远不及对该地旅游路线的熟知,因而书松村显得熟悉又有些寂寥,始终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里。

    评论:(0)

  • 云南省民族宗教数字化建设与发展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评论:(0)

  • 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共筑民族团结思想根基——普洱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经验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做好民族工作宝贵经验时深刻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如何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赓续民族团结精神血脉,深度研究挖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丰富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普洱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共筑民族团结思想根基需要答好的重大命题。

    评论:(0)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云南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新疆、云南、内蒙古等边疆地区,始终站在国家全局,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反复强调要努力促进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边疆地区现代化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评论:(0)

  • 协同共育: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机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既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我们应立足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进路、育人场域建立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共育”机制,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各展优势,形成互动高效、配合密切的育人合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归属,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夯实思想基础。

    评论:(0)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婆娑世界
大美云南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  城市民族网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