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共筑民族团结思想根基——普洱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经验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做好民族工作宝贵经验时深刻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如何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赓续民族团结精神血脉,深度研究挖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丰富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普洱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共筑民族团结思想根基需要答好的重大命题。
一、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普洱市有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14个世居民族。10个县(区)中有9个自治县,是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地,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多元一体”的民族市情特征,使普洱成为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也是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大观园。1951年,普洱专区3000多名各族群众在宁洱立碑盟誓:“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建碑70多年来,普洱各族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誓词碑上的誓言,“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到底、命运与共;坚守初心、奋斗筑梦”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成为各族群众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发挥民族团结誓词碑作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基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着力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
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核心区建设的“普洱民族团结园”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时还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近年来又建成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进一步丰富了展陈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功能。每年团结园接待全国各地参访者超过10万人次,深入宣传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和现实意义。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全国的关注。
(二)着力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宣讲誓词碑精神。
全市各级党校、民族干部学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始终把“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培训班的重要内容和必修课程,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自觉认同和各民族间深度融合。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国家民委复制并立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石榴园,学院举办的干部培训班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开展现场教学,充分宣传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和精神内涵,发挥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用。
(三)着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
普洱学院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拉祜族研究中心、佤族研究中心、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搭建普洱民族文化特色数据库,组建边疆民族地方社会治理等科研团队。成功举办“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主题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座谈会、“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频座谈会等活动,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着力打造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的文艺精品。
以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为主题,普洱市创作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批文化精品。先后创作打造了以孟连县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宾弄赛嗨”升华提炼的脱贫攻坚剧目《扶贫路上一家亲——宾弄赛嗨》、反映直过民族佤族在誓词碑精神引领下实现千年跨越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创作现代花灯歌舞剧《盟誓》、主题文艺演出节目《誓言如钟七十载》。组织市内外新闻媒体和文学爱好者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开展广泛的宣传报道和文学创作活动,集结成《誓言》一书公开出版,普洱本土作者创作的连环画《丰碑上的誓言》、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实书籍《红色誓约》发行,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都为新时代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以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经验和启示。
(一)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作为“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的重要产物,是当时历史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蕴意着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筑中国梦。
一是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要把握好共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因为共性才使得中华民族能汇聚磅礴力量,正因为差异性,才使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增进共同体、尊重包容差异性,才能共创伟大辉煌,谱写共同繁荣、共享成果的生动局面。要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时代进步与现实发展必然趋势,是对中华民族未来性的崭新期待,昭示着中华民族必将走向包容性、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要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把握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促进其相互作用,让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有深度,也有厚度。
二是必须深化“五个认同”。“五个认同”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历史通过民族团结誓词碑展馆、博物馆等实物实景得到充分展现。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共有利益。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十二个必须”之一就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和民族问题的总钥匙,其核心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誓词中“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表现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向往,和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奋斗的决心。
一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把握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利益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政治诉求,保障和维护政治利益。以经济发展为动力,凸显资源禀赋,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注重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满足各民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建美丽家园,全面开启以“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为目标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二是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始终高举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以激发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动力,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为目标,牢固树立“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的理念。秉持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尊重各族人民的意志,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中,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营造环境氛围,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三)要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普洱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关系。民族团结誓词“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表现了各民族自愿地、慎重地、庄严地、公开地以佤族同胞的神圣仪式,向人们宣示民族团结的盟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集合了56个民族的生活思想、信仰价值、智慧力量、历史记忆,形成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
一是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深挖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现实价值。要更加注重挖掘整理、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找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契合旅游发展的连接点,不断扩充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对外辐射度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决民族问题的卓越智慧与突出成就。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大力赓续民族团结誓词中所展现出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守正创新等为核心内容的精神,勇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重任,汇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要凝聚思想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略,促进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是解放中国各族人民的救星,团结各族人民的核心,做好民族工作的保证。民族团结誓词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表现了各民族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决心,表达出边疆民族群众深厚的爱国情怀。
一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牢记“国之大者”,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完善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普洱民族工作格局。要强化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重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让每一位民族地区干部都能成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一面旗帜。
二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各族儿女把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作为精神血脉厚植于心、代代相传。爱国不渝,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认同,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各族儿女增强拥核心、勇担当、作贡献的自觉。要从厚重的历史中涵养爱国之情,汲取前进力量。要教育和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高高擎起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本文摘自《2022年度云南民族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责任编辑 刘瑜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