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松村的 乡村振兴之路——关于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观点
文 / 迪庆州文物管理所 杨秀芸

书松村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白马雪山腹地,是游人前往德钦县城及“观雪山、看日照”游览梅里雪山的必经之地。但以往世人对村子的知晓远不及对该地旅游路线的熟知,因而书松村显得熟悉又有些寂寥,始终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里。

“书松”藏语意为三个“属卡”(属卡:迪庆涉藏地区解放前传统的基层社会组织,一般由一个以上的自然村组成)组成的村子,隶属于德钦县奔子栏镇,位于镇政府驻地北面20公里处。全村13个小组散布在源自白马雪山的书松河两岸缓坡台地上,2022年,共有234户1457人,村委会驻地海拔278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传统藏族村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对涉藏地区的特殊关怀和“三区三州”政策扶持下,书松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历史性地告别了贫困,过上了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只是起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松村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康庄大道?近期,笔者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书松村做了一些调研、思考。

书松村民居二楼藏式客厅.jpg书松村传统民居二楼藏式客厅

一、书松村特点和比较优势

走进书松村,就会发现这个坐落在大山沟里的小村子自然资源富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风淳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迪庆藏文化的后花园。

(一)历史文化悠久。考古发现,书松村境内有书松安曲石棺墓、约尼石棺墓等文物遗迹,据推断时间大约为春秋早期(约公元前770年),说明2800多年前书松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农田边已经被遗弃的古碉楼群,依然诉说着明代以来这里的沧桑历史。另外,境内还拥有东竹林寺、塔巴林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遗址遗迹成为研学者了解、研究书松村深厚历史、民风民俗的重要依据,也证实了书松村历史上就是民族迁徙的大通道和茶马古道的途经之地。

(二)民俗文化丰富。除了拥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多姿多彩的歌舞文化是书松村又一特点。迪庆境内最为著名、特色鲜明的锅庄和弦子两种藏族舞蹈,在书松村内和谐共存。能歌善舞的书松人既会跳锅庄舞,又会跳弦子舞。目前,书松村通堆水组一带仍然传承着最古老、完整的奔子栏锅庄舞。锅庄舞庄重典雅,是书松人重大日子里的首选节目。每到重要喜庆日子,村里的男女老少盛装打扮,集中到舞场,可以跳上几天几夜不休息。而弦子舞欢快活泼,更受青年人的青睐。每逢村里有节庆和婚礼活动,男女青年们都会闻讯赶来,名义上来看锅庄舞,但只要室内的锅庄舞一开始,他们就在夜幕和星光的映衬下,单独组织起弦子舞。在过去,弦子舞也成了书松村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约定终身的好机会。书松一带过去婚姻比较自由,年轻人只要相互认可,就可以跟父母提出结婚请求。一般来说,父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委托亲属出面,带着一根哈达、一坨茶叶就可以把亲事定下来。这样简单的聘礼,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思议和无法想象的,却体现了书松一带淳朴、自然、善良的民风民俗,至今仍然保留着……

与歌舞文化一样,书松村的建筑文化也独具特色。书松村传统藏式民居融合了干热河谷地区的平顶碉楼和高原坝区的斜顶房,一般为三层建筑,一层为牲畜圈,二层为生活起居用房,三层正面为佛堂和客人的卧室,侧面留出一块平台用于晾晒青稞、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大多数人家三层顶上再加盖闪片瓦,用于储藏秸秆、腌肉、核桃等需要阴干的物品。房屋建筑构思设计精巧,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这既是半农半牧的传统生活顺应干热河谷气候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世居在这里的藏族百姓的生活智慧。

(三)自然资源富集。书松村从金沙江畔到白马雪山顶,在不足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海拔相对高差达3400多米。由于海拔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特点十分突出,具有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高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和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红豆杉、滇金丝猴、矮岩羊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其中,书松境内的白马雪山和日尼神山就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和乐园。日尼神山状如一个拔地而起的金字塔,不与周边的山岳相连,极为独特和壮观,是奔子栏一带被赋予“神山文化”的一座高山。山上有成群的矮岩羊、獐子等野生动物栖息。因为书松村村民世代崇尚自然、提倡众生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野生动物们因此拥有了一片可以自由繁衍生息的乐土。

白马雪山则是杜鹃花的世界,每年5-6月份,各色杜鹃花竞相开放,繁花似锦,宛如一片花的海洋,白马雪山杜鹃林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到了深秋时节,白马雪山U形谷里的落叶松林一片金黄,在主峰扎拉雀尼皑皑白雪的辉映下,与远处黛青色的云杉林和雪山下映衬着蓝天白云的清澈溪流构成了五彩斑斓的秋日画卷。这些美景共同造就了迪庆与众不同的自然奇景。书松村境内还有雪山深处的求雨湖——黑海,另外通堆神瀑、吾学久木等自然文化景观资源也极具特色。

(四)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书松村的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全村的住房、水、电、路、通讯、活动场所、幼儿园、卫生室、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全面覆盖,村民们靠着采集虫草、松茸,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收入大幅增长,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000元,如期实现了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松村由于通公路早,滇藏公路214国道穿村而过,进进出出的人流多,村民的思想也比较开放,读书和外出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多。以书松村追达小组为例,全组有32户人家,每户至少都有一人在外工作。其中的20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占到全组总户数的63%,这样的比例在全州看都比较高。由于外出工作人员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村形成了重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会氛围,也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如金字塔一般耸立的日尼山.jpg日尼山

二、书松村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

近年来,书松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来衡量,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与其他发展较好的村子相比较,书松村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气候比较寒冷、耕地资源少、质量偏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主导产业不突出;生态保护面积大,保护任务重;基层组织服务意识和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人居环境有待提升等。

书松村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立足自身优势,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书松村地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认真落实好天然林保护等相关政策要求,逐步推广新型替代材料代替建筑和生活用材,转变用木材建房、烧柴取暖等传统方式,保护好森林资源。认真制定村规民约,全面加大对松茸、虫草等生长区域的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村民相互监督管理,严格禁止人为的破坏,让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对白马雪山和214沿线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力度,努力恢复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发展好特色富民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书松村自然资源丰富,要结合传统犏牛养殖等畜牧产业,以效益和质量为导向,加大科技支撑,推动畜牧业向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发展。结合书松村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推广种植重楼、金铁锁等适宜的中药材,提高经济效益。结合东竹林寺、塔巴林寺、白马雪山等旅游文化资源,以小规模的文化体验和徒步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从而带动住宿、餐饮、向导等服务业发展。同时继续加大外出务工的宣传培训和服务,积极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就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三)完善好公共基础设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书松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目前还不够完备,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抓好通组路、通户路的硬化。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追达组等多个小组灌溉水源紧缺问题,为产业结构调整打牢基础。切实抓好学前教育机构、乡村卫生室、村组活动室等场所,以及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电力、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发展打牢基础。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突出抓好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加大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净化,努力建设美丽幸福乡村。

(四)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乡村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书松村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首先,应当落实好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积极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应当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注重对境内石棺墓、岩画、壁画、古碉楼等文物遗址遗迹的进一步挖掘保护。其三,做好锅庄、弦子、卡甲等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让村民们在文化传承中陶冶情操、增进感情,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最后,还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保护、体现特色抓好乡村规划,加强对宅基地和建筑风貌的管控,保持传统风貌,留住最美乡愁。

(五)提升好基层治理水平。作为涉藏维稳的重点区域,书松村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从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中选优配强各级党组织和村社的负责人,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反对分裂的桥头堡、民族团结的工作队、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要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加强基层群众民主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守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

(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