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扬续薪火 书香云岭添卷帙——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实

文化

◆   文 / 本刊记者 方绍荣 通讯员 李楠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

“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2023新年贺辞言犹在耳、催人奋进。

春节前夕,记者慕名来到了坐落于昆明市青年路文化科技大楼10楼、享有“云南民族文化基因库”“云南民族文化音视频数据库”之誉的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

一个个全神贯注、伏案忙碌的身影,一张张热情洋溢、满怀自信的脸庞,一句句坚定执着、朴实无华的话语……扑面而来的,是全社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烈气息,是“发不同青心同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场景。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筹创于1987年,成立于1993年,曾是原云南省文化厅的直属事业单位,2009年,响应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转企改制,成为云南文博产业集团所属的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国有企业,主要致力于云南优秀民族文化的抢救性记录、保护和传承。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成立30年来,以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集图书编辑出版、影视编导、摄像、录音、后期编辑制作、特技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拍摄、制作、出版和发行了1万余种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特别是涵盖云南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原创音像出版物,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豪迈步伐,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抢救和保护云南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加强与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自北京的新年礼物

“我们申报的3个项目,全部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啦!这是国家赠予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是全社职工的光荣与自豪!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是中央宣传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提出的重点项目,标准要求高,遴选程序严,能够入选十分不容易。”提起这份厚重的礼物,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总编辑、总经理白燕女士依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与喜悦。

1271677053747-.jpg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总编辑白燕在图书捐赠仪式上发言

2023年11月,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上正式公布了《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2年度)入选名单》,确定《中国共产党历史歌典——歌声中的百年风华》等61个项目入选,其中,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申报的《红河南岸哈尼族彝族乐作舞遗存集》《云上梯田长出的音乐——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3个音像出版项目全部获得立项。

“为什么选择这些项目进行申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要依托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殷切嘱托。”白燕总编辑说道,“在2013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我听说,在云南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不能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又明确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要把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发展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时刻激励、鞭策着我们,一定要竭尽所能,为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评审专家们一致公认,正式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的这61个项目,展示了民族音乐历史宝库,呈现了民族音乐发展成果,挖掘了民族音乐红色基因,保护了濒临失传珍贵资源,推进了民族音乐数字化开发,具备较好的传承价值、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我社申报的3个项目获批立项,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厚而独特,也反映出我社在少数民族原生艺术类方面的努力、优势和成果。”

《红河南岸哈尼族彝族乐作舞遗存集》,讲述的是广泛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流域南岸的原生乐作舞。特别是红河县垤施村、洛孟村哈尼族、彝族共有的“乐作舞”,被誉为“乐作舞的皇冠”,最具代表性。2008年6月,拥有近两百年历史的乐作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上梯田长出的音乐——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展示了作为哈尼族多声部发源地的红河县阿扎河乡东部以普春村为中心的几个哈尼族村落和其间哈尼人民歌颂劳动,赞美爱情和大自然的美妙歌声。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收录了德钦的弦子、奔子栏的锅庄、拖顶的酒歌、塔城热巴舞、筛巴学勒以及唱不完的山歌、情歌、劳动歌等等民歌,种类繁多、精彩异常,最大化留存了完整的迪庆藏族原生民族音乐视频资源,保护濒临失传的珍贵民族文化遗产。

十年耕耘  硕果累累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是云南民族音像出版社踔厉奋发、蓬勃发展、成果辉煌的十年。“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在一个个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的带动下,选题策划加强了,管理更加规范了,出版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出版物的品牌群正在形成。”白燕总编辑介绍说。  

十年间,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原创实施完成8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2项“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音像制品出版规划项目、15项国家民族文字出版资金资助项目、7项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项目。其中,《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史诗》《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先后荣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云南省迄今为止获得国家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两个优秀音像出版物,为云南争得了荣誉和光彩。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十年来,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打造的下列重点音像出版物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享有较高赞誉,充分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的特色优势、专业能力和水平。

一、《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史诗》

2023JY001111-1-.jpg

▲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出版物《云南民族传唱艺术》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史诗》音像出版物,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于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该作品以藏语、彝(撒尼)语、哈尼语、傣语、佤语、拉祜语、阿昌语等民族语言为载体,配以字幕翻译,将《阿诗玛》《格萨尔王》《哈尼哈巴》《梅葛》《查姆》《达古达楞格莱标》《四季生产调》《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司岗里》《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等云南九个少数民族的十一个传唱艺术的经典唱段,以及九个少数民族的传承人、民风民俗进行了原生态、客观真实的展现,内容丰厚,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对切实保护、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深度挖掘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忠实反映少数民族文学原貌,扩大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充实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宝库,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二、《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

2023JY001111-2.jpg

▲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出版物《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音像出版物,是 “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5年5月被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评为“优秀”项目,2016年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作品内容详尽丰富,是一部大部集、大容量、珍贵的音视频出版精品,以民族立卷,全系列由《布朗族原生音乐》《阿昌族原生音乐》《普米族原生音乐》《怒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德昂族原生音乐》《独龙族原生音乐》和《景颇族原生音乐》8卷构成。节目总长度为7216分钟,共有129张光碟,其中音频成品为112碟CD,6366分钟;视频成品为17碟DVD,850分钟;音频CD收录曲目1407首,视频DVD收录曲目选例183首。

三、《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系列》

2023JY001111-3.jpg

▲ 荣获“2016年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电子游戏出版物提名奖”——音像出版物《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系列》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系列》荣获“2016年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电子游戏出版物提名奖”,为汉语、民族语、缅语、英语共8种语言版本音像出版物。通过运用现代化的视频手段,用影视镜头,忠实地记录、再现了云南的苗族、彝族、白族、傣族(花腰傣)、壮族这五个民族的手工刺绣技艺,以合集套碟及单集碟出版发行,旨在继承和开发云南民族民间刺绣艺术,保护传统手工刺绣,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民族民间独有的手工艺术的价值,欣赏刺绣作品独特的魅力。

四、《云南民族传统技艺》

2023JY001111-4.jpg

▲ 音像出版物《云南民族传统技艺》全套礼盒

《云南民族传统技艺》系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项目涵盖了云南民间美术和云南民间工艺美术两大类的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音像纪录片的形式系统展现云南纳西族、傣族、彝族、白族、阿昌族、苗族、藏族等民族精彩纷呈的民族传统技艺,共15集,全长676分钟,具体为《纳西族东巴文东巴画》《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贝叶经制作技艺》《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傣族剪纸》《傣族织锦技艺》《白族扎染技艺》《彝族(撒尼)刺绣》《彩绘(白族民居彩绘)》《陶器烧制技艺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斑铜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等非遗内容,展现了云南各民族卓越的创造才能,让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五、《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探寻及保护》

2023JY001111-5.jpg

▲ 音像出版物《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探寻及保护》

《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探寻及保护》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6年12月出版。共10碟,分别为:傣族傣绷文、纳西族东巴文、独龙族独龙语、怒族柔若语、阿昌族仙岛语。在彩云之南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辉煌灿烂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其丰富性可谓全国第一,世界罕见。它们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但由于族群分化、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的冲击等种种原因,它们中的一些已濒临消亡,怒族柔若语言、独龙族语言、傣绷文,已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此外,纳西族的东巴文,阿昌族支系仙岛人的语言,也被有关专家认定为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位著名的国际语言学家说过,“语种的消亡与物种的灭绝一样可怕”。因而,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意义。该出版物旨在挖掘少数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生存方式、思维意识和文化内涵,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六、《原来我是中国人——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口述史》

2023JY001111-0.jpg

▲ 云南民族大学研究员,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德鋆(左一) 和《1949—1957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口述史研究》一书作者伍琼华、白燕(右一)作交流探讨

音像出版物《原来我是中国人——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口述史》系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配套出版图书《1949—1957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口述史研究》。作品在“交朋友,做好事”的民族团结思想指导下及以“建政”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工作背景下,以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的成长经历入手,采录45位亲历者口述,以亲历者的经历补充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云南少数民族工作的进程,以期呈现党中央的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实践工作,通过小角度小事件来见证云南最伟大的历史转变,体现党的先进的民族政策,突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定位,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8集音像节目分别为:第一集 综述篇——面对与承担、第二集 民族干部培养篇——向着光明的地方去、第三集 教育篇——最美的花开、第四集 卫生防疫——冲破愚昧与瘟疫的屏障、第五集 健康医疗—— 一医一药总关情、第六集  教育篇——南糯山的读书声、第七集 商业萌芽篇——“融”与“通”的漫漫长路、第八集 文化篇——流光溢彩的燃情岁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云南民族大学研究员、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德鋆先生以《边陲女性肩扛乾坤的历史咏叹》为题为该书作序,热情称赞道:“端详《1949—1957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口述史研究》的命题亮眼、篇容丰盈、内涵广博、意义重大且全由亲切可感引人入胜又前所未见的真实故事、话题、材料、图片织就的书稿,不由顿觉欣喜,为之感慨,为作者挚诚而别有见地的情怀和辛劳勤恳付出之功在心海漾起钦赞之波。”“这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不是一本平平常常的旧忆讲述记录。她宛若一幅为挖掘、认识、弘扬传统,直通未来,从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出发,以独到眼光、视角和高水平叙事能力绘制出的历史画卷,形象、生动、准确、深刻又五彩斑斓地将新中国诞生之初边陲云南各民族妇女在革命建设事业中的真实奋斗场景,清晰、细腻展现出来。边疆少数民族妇女在党的培育、带领下如何挣脱旧枷锁,创造新生活,对新中国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特别是在建国之初国家、边疆面临数不胜数的极其复杂、困难、严峻局面的那几年的成长、奋斗、奉献经历,书中做了真切、平实、生动的话语与情景、人物、事状自然谐一的描述,一个个人,一桩桩事,一幅幅一幕幕又实又活的画面,不只显示出边陲各族妇女的智慧、善良、质朴、忠厚、坚韧、挚守、美丽、最能吃苦耐劳和具有无穷创造力的本色,而且鲜活、深刻地勾勒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妇女政策取得跨越历史的划时代成就,是一曲新中国遥远边疆民族工作与妇女工作的活灵活现又光芒四射的辉烨颂歌。”

七、《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

2023JY001111-10.jpg

▲ 音像出版物《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

《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是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在文山州富宁县委宣传部的协助下,依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对“坡芽歌书”进行全面深入地田野调研、采录和收集,使用音视频原生表现形式,对“坡芽歌书”的历史、现状做全方位的活态记述,实现对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永久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从而完整留下一部翔实的学习、鉴赏和研究的音像制品。“坡芽歌书”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云南著名、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鲜明地展现了富宁县坡芽村壮族作为稻作民族的诗性思维特点和艺术表现技巧,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该出版物入选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于2022年正式出版发行,视频总时长 576分钟。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传承概述篇 83分钟;二、81首坡芽情歌211分钟;三、坡芽情歌合唱巡演音乐会78分钟;四、口述传承篇204分钟。以U盘为载体的音像制品《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对坡芽歌书的原生活态演述、代表艺人及曲目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调查、研究和采录,这对坡芽歌书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八、《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

2023JY001111-11.jpg

▲ 音像出版物《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

《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 》(中文、英文、傈僳语、怒语)系“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规划项目,记录了抗日战争期间的1942—1945年,中国先后派出近30万远征军赴缅甸,与美、英同盟军共同抗击日军的故事。1942年,因战事变化,远征军分几路撤退回中国。其中,第五军直属部队及九十六师约4万人选择了从缅北葡萄地区翻越高黎贡山途经怒江福贡回国。穿越野人山,走出热带丛林,无数英烈魂留异乡,余下6000多名远征军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中国怒江。怒江各民族男女老少为援助远征军创造了“一根篾溜渡过千军万马”的奇迹,跋山涉水运抬枪炮、救助伤员,通宵达旦赶编篾溜、运送过江,家家户户捐出粮油、让屋腾地……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共同抗日的颂歌。

九、《傈僳族创世古歌〈创世纪〉》

2023JY001111-12.jpg

▲ 音像出版物《傈僳族创世古歌〈创世纪〉》

《傈僳族创世古歌〈创世纪〉》于2020年8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历经两年策划摄制出版发行,视频总时长150分钟,包括概述和傈僳族创世古歌《创世纪》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忠实记录了傈僳族先民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解释和看法。因为濒危的第一手史诗资源的抢救与挖掘、并以高质量影音摄制作为主要记录手段,《傈僳族创世古歌〈创世纪〉》跻身国家民族文字出版项目库入库项目、云南省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项目。

十、《大理守艺人》  

2023JY001111-13.jpg

▲ 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

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系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研究大理白族文化的重要文献。其囊括了大理银器、木雕、火草布、土陶、布扎、瓦猫、石雕、甲马、泥塑、剪纸、下关沱茶、凤羽砚、手工造纸等13项民族手工技艺,历经三年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才面市,内容丰富多彩,风格亲切自然。通过选取各门类2-4位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展示其情怀、技艺和作品,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深厚积淀。

十一、《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民族医药系列——彝医药、藏医药、傣医药》

2023JY001111-15.jpg

▲ 音像出版物《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民族医药系列——彝医药、藏医药、傣医药》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民族医药系列——彝医药、藏医药、傣医药》(中文、英文、彝语、藏语、傣语)系“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彝医、藏医、傣医中表现出的人体与宇宙天体、自然环境、社会人文、心理病例的平衡与关联,已经包含了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内容,这与现代医学的认知出奇一致。

十二、《海菜腔——云南彝族宝贵音乐遗产》

2023JY001111-14.jpg

▲ 音像出版物《海菜腔——云南彝族宝贵音乐遗产》

《海菜腔——云南彝族宝贵音乐遗产》(中文、英文、彝语)于2020年8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历经两年策划摄制出版发行,包括中文版、英文版、彝语版。出版物视频总时长60分钟,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它对以彝族海菜腔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歌,进行了系统发掘、抢救和研究,对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体系和音乐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十三、《阿细先基》

2023JY001111-16.jpg

▲ 音像出版物《阿细先基》

《阿细先基》又名《阿细人的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口头传唱的创世史诗,流传于红河州弥勒市西山地区的阿细人聚居地。由于长诗是由艺人用阿细语创作并演唱,散落于民间,所以长期不被外界所知闻。20世纪40年代,经诗人光未然、语言学家袁家骅先后搜集整理出版,才得以广为外界所知。《阿细先基》是阿细人精神和文化的表征,为研究阿细人的历史、文化、经济、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它以口传方式一代一代流传至今,现在能用阿细语演唱的人日益减少,能全面掌握《阿细先基》演唱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将其以音像媒体传承记录,具有非凡意义和价值。

十四、《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

2023JY001111-17.jpg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汉语、傣语、景颇语、德昂语)为国家民族文字出版资金资助项目,主要展示傣族、景颇族及云南德昂族传统体育。主要包含傣族传统体育项目德宏傣族武术,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赛龙舟,西双版纳的傣家斗鸡,西双版纳傣族象脚鼓舞;景颇族传统体育项目目瑙纵歌、象脚鼓舞、刀舞;德昂族传统体育项目篾弹弓、刀术、棍术、水鼓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成大量特征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深植根于红土高原,它们富有奇异的文化特征,具有传承民族、传授生存技能、体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抒发生活激情、培养审美情趣等丰富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坚强和毅力,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象征,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是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表征。

此外,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还先后出版了《百年寸轨个碧石——永恒的民族自立精神》《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知识系列讲座》《从刀耕火种到“互联网+”——怒江大峡谷精准脱贫攻坚系列纪实故事》《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地球妈妈》《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戏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白族戏剧、彝族戏剧、傣族戏剧、壮族戏剧》(汉语、民族语)、《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系列之一 —— 傣族民居、白族民居、佤族民居、哈尼族民居》(汉语、民族语)等出版物等。

2023JY001111-18.jpg

▲ 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任重道远  笃行不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做好新时代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JY001111-20.jpg

▲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采访结束时,白燕总编辑说,“成绩已经属于过去。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以忠诚、使命、担当、奉献和专业的精神,为发展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翻开《云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2023年至2025年间,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还将有多部音像和电子出版物问世。如:《云南纳西族童谣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云南丽江纳西族传统医药》《云南临沧佤族传统医药》《红河南岸哈尼族彝族乐作舞遗存集》《云上梯田长出的音乐——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绿水青山中的乡愁记忆——云南大理18个传统村落影像纪实》《普米族创世史诗〈帕米查哩〉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云南民族乐器影像图文志》《民族和谐进步走进新时代——建国以来云南各民族团结发展影像志(德宏篇)(西双版纳篇)(大理篇)(丽江篇)》《吴征镒——科学报国启示录》等。

2023JY001111-21.jpg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近年出版的部分图书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22年11月8日,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全体工作人员赴云南文学艺术馆电影馆、电视馆参观学习,特地将本社出版发行的《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探寻和保护》(怒族柔若语、独龙族独龙语、傣族傣绷文、纳西族东巴文、阿昌族仙岛语)》等17种58册音像出版物,《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等18种74册音像出版物分别捐赠给云南文学艺术馆和云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并在其间举办了简朴热烈的捐赠仪式。云南文学艺术馆和云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向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颁发了收藏证书。这样的赠送不计其数,特别是给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反哺。在这之前的10年里,赠送给各类图书馆、高校、中小学校累计数万册。

前程似锦,未来可期!乘着省委、省政府推动数字云南建设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东风,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续写新华章,再创新辉煌,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