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外普拉

人物

◆   文  /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李思蒙 

202303RW2-1-.jpg

常听友人说起外普拉村的美丽和神奇,于是内心便涌动着向往和渴慕。当走近她时,获得了幸福和满足,而离开她后,总是怀着绵绵的惦记和牵挂。当我再度走进这个风光秀丽的千年彝寨,心潮起伏,情感澎湃。

外普拉村坐落于滇中高原永仁县的大山深处,“外普拉”为彝语“石板河”之意,整个村落布局于“三山夹两河”的大石山上,人们称她为石板上的村庄。据史料记载,元代中叶就有彝家先辈在这里生活,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演进,形成了独有的农耕方式和生活习惯。多少年来,彝家人在生产、生活斗争中不断前行,使村庄不断彰显特色。

新中国的诞生,让外普拉村和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普拉村的百姓从此有了奔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外普拉村的儿女们在昔日喊山、喊水、喊太阳的石板坡上拼搏奋斗,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教育、文化齐头并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山更青,水更绿,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使这片醒来的土地再度辉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敞,成了远近闻名的彝家新村。在外普拉村的变迁中,彝家妇女成了真正的“半边天”和主力军。

202303RW2-2.jpg

▲彝绣培训

2017年,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扶贫实践,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地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以外普拉村为试点,实施以妇女为主的生计发展示范项目。于是,外普拉村的广大妇女们奔走相告,异常兴奋。夏学芳是我最早认识的彝家姐妹。去年金秋时节,我从昆明驱车两百余公里来到了外普拉村。记得那是一个秋光暖暖的中午,夏学芳背着孩子,按照之前的约定,已经在村口等我。她热情招呼我,一边接过我手里的拎包,一边拉着我的手,直往家里走。吃过午饭后,我们就毫无拘束地交流起来。她告诉我,她不仅是外普拉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成员,还担任着火波若玛艺术团的副团长,通过参与示范村项目提供的各类培训,她和家人获得了更多的技能,她自己除了不断提高的彝绣技能外,还能创作、设计、制作彝绣作品,有的作品还参加了非遗文化展览。除此之外,参加歌舞演出也是她的强项,她和姐妹们表演的彝族歌舞不仅受到外地游客的喜欢,而且还到州府、省城汇报演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了彝族的歌舞文化。她们火波若玛艺术团的歌舞表演节目,有的还被录制为综艺节目,向广大观众播出,好评如潮。她接着告诉我,家里除了种植庄稼外,又种植了烤烟、芒果,还饲养了黑山羊和生猪,年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看着她一脸的笑容,我打心眼里为她感到高兴,不断地夸奖她“了不起”。她摆摆手说:“李老师,其实在我们村有很多姐妹比我还做得好呢。”是的,在外普拉村,还有很多彝族姐妹,像夏学芳一样,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不断融入改革的洪流,勇于挑战、展示自我。

而今,再次走进外普拉村,我踏着暖暖的春光,直奔夏学芳的家。如今的夏学芳除了担任火波若玛艺术团的副团长,还担任着合作社的副总经理,可谓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她见我到来,欣喜地说:“李老师,你也不来个电话,好事先接你。”见到老朋友,我们相互握手拥抱,她告诉我,随着村里的发展变化,广大妇女的自信心比以往更强烈了,很多妇女都参加了技能培训,一些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姐妹,也勇敢地走出了灶台、房门,参加彝绣、唱歌跳舞的培训,有的还在赛装节上频频亮相。最先走出灶台、房门,走向舞台的人要算是罗祥萍了,罗祥萍也是合作社的成员,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外普拉村书院打扫卫生,见我到来,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来,“今天让你尝尝我调制的咖啡。”罗祥萍略带羞涩地说。我没有想到,在外普拉这个小山村还能喝到正宗的咖啡。罗祥萍告诉我,书院里有读书室、咖啡屋,很多培训班都办在这里。姐妹们在这里不仅学习文化,还接受了剪裁、缝纫、刺绣、厨艺、礼仪、歌舞等专业技能的正规培训,从而在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成为行家里手。

202303RW2-3.jpg

▲相互点评

斜阳西下,罗祥萍忙完活计后约我去她家看看。同她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向我讲起自己的故事。她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水泥路是新修的,以前是泥土小路,晴天像块铜,又坚又硬,风吹沙土飞;雨天像包脓,又滑又烂,泥水四处溅。现在好了,走起来舒适得很呢。”罗祥萍轻声细语,偶尔还朝我一笑。此刻,从她的笑脸上,我仿佛看到了她的内心世界,知晓了她的心路历程。通过路的变化,她分明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我说,“罗姐,你现在的路真正走对了,我们女性只要有志气,男人们能干的事,我们女性照样能够做成,而且还会做得更好。”她拉起我的手,会心地笑了,笑得开心而且甜蜜。可不是吗?如今的罗祥萍,不仅是村里的致富能人,而且是家里的主心骨。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彝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而这种精神品质,在思想意识转变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在充满活力的乡村变迁中,不再孤独和寂寞,心胸变得开朗,眼界变得开阔。

如果说夏学芳、罗祥萍得益于玫琳凯的启示,通过接受各种培训,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自由,实现了自我解放,那么彝家女孩朱永艳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更具新时代女性的代表性。

朱永艳生在外普拉村,长在外普拉村,凭着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圆了几辈人的大学梦。大学毕业后,她曾在城里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后来毅然回到村里创业。大学期间,她学的是广告学,她在认真学习了玫琳凯在村里实践项目要点的基础上,知晓了玫琳凯赋权女性的理念,特别是村里凭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平台、妇基会的资源,使得她的内心世界受到了震撼。她深知,这将推动以山村女性为代表的群体的崛起,必将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生的、持久的生命力。朱永艳不忘回乡创业的初衷,自己富了,还要带领更多姐妹们走上富裕之路,于是被大家推选为村合作社的副总经理。在副总经理的位置上,她倾注了自己的所有精力,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集体经济注入活力,作出自己的贡献。见到朱永艳那天早晨,她正忙着与火波若玛艺术团的姐妹们排练歌舞,她满脸的汗珠还顾不得擦去,就跟我畅谈起来,谈她走过的路,谈她对以后的规划。为了不影响她们的排练,我只好与她匆忙握别。

202303RW2-4.jpg

▲悉心指导

在外普拉村,像夏学芳、罗祥萍、朱永艳的女性还有很多,正是她们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为外普拉村的发展倾注了真情,正像“火波若玛”的彝语之意,她们是一群住在月亮里的女儿,就是这群月亮女儿,使外普拉村的天空蓝得出奇,蓝得皎洁。

 短短几天,我在外普拉村行走,在她的田间地角、房前屋后、读书吧、咖啡屋、绣花房、歌舞间,与那些朴实、真诚的彝族姐妹交谈、言笑,收获满满。离开外普拉村的那天早晨,夏学芳特意赶来为我送行,她拉着我的手真诚地说:“李老师,以后要常来啊。”此时,我看着远山,朝霞染红了天际,外普拉村在霞光中显得更加有活力,也更有诗意。

(责任编辑  方绍荣)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