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综述

理论
文 / 云南民族大学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 杨雪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担当和能力如何,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的可持续性。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国家安全领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回应这些新挑战、新要求,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近二十年来学者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研究主题分析

学界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越来越重视,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重要性的研究、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以及关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路径或对策方面的研究。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关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一般是在相关研究的总论部分比较概括地加以论述,但也有部分研究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如王曙光认为,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蕴含着对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并分别从三个层面探讨了其所蕴含的价值体现[1]。何春涛等认为综合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大学生国家安全素质以及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等多种原因,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非常紧迫[2]。刘飞燕等认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有利于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3]。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研究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对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探讨主要侧重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军事教育等传统国家安全领域。本世纪初有学者开始关注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提出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国家安全教育以外,要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流行疾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金融风险、文化入侵等的威胁,加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领域方面的教育;同时,也有学者关注到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此后,学界对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探讨主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进行。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此后,关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探讨呈现出多视角、多层面研究的态势,有的学者侧重于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有的学者侧重于研究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下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有的学者则关注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并对该领域的教育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

(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研究

关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一般分为成就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分析等,并针对现状提出了若干展望。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成就包括国家安全教育理论日趋丰富、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关注度逐步提高、部分高校开设了国家安全教育课[4]。问题分析一般从管理、教育系统本身等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宏观,有的微观。普遍认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教育内容空洞、单调,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所需,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等问题。

(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或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路径或对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而展开,专门以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优化路径为题展开的研究总体来说比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一是从政府、高校、学生几个层面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优化的路径。如吴跃东认为,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校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学生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提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5]。

二是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加强课程建设。如黄长健认为,须通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等路径加以改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6]。

三是从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优化路径。如赵伟等人认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升路径主要是:坚定信念,不断自我充电学习;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建设;拓展实践,发挥朋辈作用;运用多媒体网络创新教育方式[7]。

四是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路径创新的原则角度提出优化策略。如赵庆寺认为,强化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创新路径应以整体治理推进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以效果导向引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以法治教育协同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8]。

五是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相关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优化路径。如吕国辉认为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应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国家安全领导组织机制、长效落实机制、特色教育机制、自我教育机制和独立体系教育机制[9]。

六是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优化路径。如罗芳芳等人认为,通过增加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比重,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等路径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10]。

二、研究述评

总的来说,国内关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涉及面比较广。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探索,但是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研究视角不够开阔

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多集中在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研究主题比较狭窄,学科单一,缺少跨学科研究。

(二)研究理论基础较薄弱

从研究的理论和学科基础来看,该领域的少部分研究主要是基于教育学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多数研究就事论事、表层浅析,缺少抽象层面上的理论建设和规律归纳。

(三)实证研究较少

近年来,虽然一系列实证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如针对上海10所高校、河北省5所高校、乌鲁木齐市4所高校等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现状开展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多处于宏观叙事。

三、研究展望

(一)加强国家安全学有关基础理论研究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以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为基础,只有伴随着国家安全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科学性、严谨性、实效性才会不断提高。国家安全外延比较宽泛,涉及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及太空、深海、极地等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各领域的安全问题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传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国家安全学注定是一门融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故学界应将系统思维、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思维作为国家安全学学科思维来开展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二)拓宽研究视角

教育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势必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也同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研究不仅要根植于教育学,也可以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视角进行研究,拓宽研究的视角,且可以不断进行拓展深化。如从教育学入手,思考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教育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从管理学入手,思考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从法学入手,思考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法规制度建设;从社会学入手,思考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调动社会资源;从传媒学入手,思考教育的途径、方式创新等;从历史学入手,回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历史经验;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思考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及其效果问题等。

(三)加强实证研究

研究面向实践、呈现出实证导向,这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研究者应树立问题意识,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问题,注重问题的解决。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证研究,可以沿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课程建设方面:从宏观层面研究如何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以及与中学阶段的衔接,如何编写高等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教材。从中观层面研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如何开发地方课程等。从微观层面研究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以解决如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以从如何强化师范专业国家安全教育要求、如何开展各学科专业教师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方面的专项培训、如何对国家安全教育关联度较高的学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如何选拔培育专门从事国家安全教育的专业骨干教师等方面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研究。也可以立足具体学校的实际从如何强化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如何指导教师做好课程开发、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

组织管理方面: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研究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问题,解决如何保障教育责任落实的问题。研究如何将国家安全教育督导纳入教育督导体系,研究具体的督导办法。研究各高校如何立足于自身实际构建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工作激励机制等。

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可以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分析其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如何结合不同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探索学科有机融入问题。研究如何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以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作用,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生需要。

(责任编辑  方绍荣)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