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虚空}赕萨拉帅:傣家少女的奉献
我是一个在菩提树下长大的女孩,在佛祖的护荫下,脸长得像菩提树叶一样又嫩又青,身材像槟榔树一样苗条好看,心像金鹿一样善良。
“贺嘎沙,贺嘎沙
全寨子的男女老少
同族的兄弟姐妹
一个坝子的乡亲
在座的人们
让我们端起葫芦
倒出圣洁的水
……”
早晨8点多钟,随着缅寺大佛爷都比罕念诵起那古老的滴水词经,赕奉仪式开始了。
在这次赕佛活动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其中6位傣家少女的赕“萨拉帅”。最抢人眼球的又是小玉波,玉波今年刚满7岁,读小学一年级,长得眉清目秀,乖巧可爱,不上学的时候,她就在缅寺的广场上陪游客照相,收入颇高,是这里的明星级人物。
佛爷诵完经就由十来个老人们分捆“朵萨拉”(可以理解为“奖票”或“抽签”),并交给小和尚们。
小和尚们拿到自己的那份“朵萨拉”,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到缅寺的后院里拆看“朵萨拉”,然后根据上面所写找到赕奉的人,自己或请朋友把上面所写的祝词念诵一遍,赕奉的人会虔诚地跪着听完祝词,然后毕恭毕敬、心甘情愿地把赕奉的物品举过头顶递给来人拿走。
看到玉波家赕奉的物品一份份地被人领走,我所关注和等待的是看哪个小和尚能得到玉波的“萨拉帅”。这不仅是在今天的几千份物品中仅有6份,因为有人告诉我,凡得到“萨拉帅”的小和尚一般都会和小女孩交上朋友或认做兄妹,成为终身的精神依托,有的还会成为夫妻。谁会得到玉波的这份“萨拉帅”呢?我在想。
这时,玉波的爷爷兴冲冲地走来,告诉家人说:“萨拉帅赕给了‘帕召’(傣语:佛祖。“帕”从字面来理解是“僧人”,但其含义实质上多指“有福”,“召”,是“王”之意,连起来“帕召”就是“有福之王”)。”原来,玉波的“萨拉帅”分在了给佛祖的那份里。这可是最高级别的赕奉了。
我从她全家人格外高兴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这似乎预示着玉波的一生将会得到佛祖的特别关照呢!
“我是一个在菩提树下长大的女孩,在佛祖的护荫下,脸长得像菩提树叶一样又嫩又青,身材像槟榔树一样苗条好看,心像金鹿一样善良。当我年满十二岁以后,人世间的喜乐情爱,贫穷苦难就会来到我的面前。今天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准备了这些物品来赕给佛祖,我千祈祷万祈求,希望佛祖保佑我织布是行家,丈夫种田是能手,命里见火能亲,遇水能溶。生的孩子女的长得像一只蜜蜂,男的长得像一头水牛,用他们的勤劳赡养双亲,从小就听话,自幼就很乖,在母亲的怀里不乱哭,在父亲的背上不乱搓………”
当念完玉波的“萨拉帅”祝词,玉波在家人的带领下离开缅寺,今天她完成了为未来人生的一个“储蓄”。明天,她还要背着书包去上学,有篇课文要背,如果背不出就要罚站,老师这样说过的。
什么是“赕”
“赕”是西双版纳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民族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一种民间习俗,贯穿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物质领域。他们信奉死后能投生的观念,认为今生的幸福和所有是前世“赕”下的,所以今生也要为来世“赕”下足够的财物,这样心里才踏实,来世才能过上好日子,才不会遭受贫穷和苦难。“赕”就是向佛祖、鬼神、祖先“奉献”和替来世“储蓄”。一年当中有很多次的“赕”事活动,比较大的就有赕新年、赕关门、赕开门、赕星、赕坦、赕岗、赕帕。在赕的过程中,人们毫不吝啬,把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年积月累的钱物赕光。这样做才能“心里踏实”,为自己的来世蓄下“足够”的钱财。有一个老人在赕佛的祝词中这样写道:“前世不得赕,今生我受苦,连儿女都要受连累,想到这些,我就自愿来赕,为自己为儿女存下一些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