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人,过日子——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报告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编
【本书简介】 什么才是好日子?怎么过上好日子?这是一个长久而热烈的话题。而让一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则是云南民族工作好不动摇的方向和恒久绵长的动力。
美好日子久久长
好日子,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想,肩负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托,云南各族儿女在2020年将实现“不同的民族,五个相同的生活”: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
聚力启航做示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并坚持了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云南是践行这条道路的成功典范之一。
闯出路子过日子
什么才是好日子?怎么过上好日子?这是一个长久而热烈的话题。而让一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则是云南民族工作毫不动摇的方向和恒久绵长的动力。
闯出路子过日子 满满的富足
富足,是任何时代人们对生活的真实追求,也是和谐的基础保障,不论国家、民族和地区,这都是生活乐章的基调。让各族群众脱贫致富,过上殷实生活,自然成为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首要目标。
曼丢村、曼列村:好一幅傣家田园画卷
有200多年历史的曼丢傣族村,在加快旅游开发的同时非常注重原生态风情风貌的保护,经过多年的建设,曼丢村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与民族文化保护和谐发展的路。傣族美食、傣家竹楼、别具一格的傣装、自家种的水果,在游客的眼中都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曼丢的乡村特色旅游,让古寨风貌得到了保护,也让村寨居民增加了收入。
紫溪彝村:这日子真是“扎实地赞”
当歌声响起,紫溪彝村的过往和好日子都在真诚质朴的歌声里了,这时,喜悦来到心里,你会不由自主地喝上一口,为了这好日子!一首首彝族敬酒歌,唱的是彝村的新生活。紫溪彝村的村民既过上了好日子,又让彝歌传到了四方,多好!
下西莲花村:“叮叮叮”敲出的富足
没有资源,下西莲花村人就走出巍山,到丽江,到香格里拉,找到了铁核桃,找到了中药材,带回村里雇工加工,然后再卖到沿海地区去。资源就这样有了,“一村多业,一户多业”的致富路也就走出来了。
罗里密村:做大四项传统支柱产业
产业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罗里密村的泡核桃、烤烟、畜牧业、林下种植业等产业已粗具规模,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罗里密走出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子,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切实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竹塘乡: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竹塘乡推行产业资金滚动发展模式,在有效地发挥了资金的带动效益,鼓励群众创业,增强产业积累意识,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规模的同时也改变了以往“输血”式的扶贫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推动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我会干”的观念转变,形成了群众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生产模式。
闯出路子过日子 直直的腰板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多方位的,不但要脱贫致富,还要把现代生活的诸多方面带入他们的生活当中,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让少数民族兄弟们有意愿、有信心、有能力、有保障,挺直腰板,参与到新的发展浪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