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浅议
笔者从事档案管理之初 沈仕琴 摄
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紧紧围绕存史资政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切实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支持档案工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档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部分档案 盘金祥 摄
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部分档案 盘金祥 摄
新时代的民族宗教工作,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作为一名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档案管理人员,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是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族宗教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时刻铭记“档案姓党”的政治属性,认清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政治特质、政治功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族工作“十二个必须”、宗教工作“九个必须”的政治内涵、重大意义。还需要时刻牢记保密规定,筑牢保密观念,增强保密防范意识,对知悉的国家和单位秘密,以及个人隐私切实履行好保密义务。
二要提高职业素养。民族宗教档案管理人员应钻研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分类整理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档案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和了解掌握本单位、本行业当前及一定历史阶段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工作的基本流程,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档案管理各种设备,能够熟练操作档案管理软件,能够熟练而高效地完成档案管理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提高科学的文物保护意识。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的属性,决定了档案具有文物一样的价值。今天的档案,无论是实物档案还是文件资料,都有可能变为明天的文物。文物是由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是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民族宗教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和秉持档案管理就是文物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就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识和观念,要像爱护文物、保护文物一样爱护档案、保护档案。
四要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是存放在档案室、档案馆的历史材料资料及实物,是档案馆(室)的“矿产”。档案作为原始记录、原始矿产,其本身虽然具有保存价值,但不会自己产生利用价值。民族宗教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主动服务精神,根据档案管理流程,主动对各种材料资料及实物进行价值判断,对具有保存价值的,进行分类整理、价值鉴定及立卷归档。还应主动对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关热点、焦点、难点事件处置的档案资料进行重点关注、专题收集、深入研判、超前谋划,形成有较高价值的档案信息情报,主动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作出贡献。
五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民族宗教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法律等知识、常识,熟练掌握与档案管理、档案保护相关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消防等基本科学知识,还应掌握一定的中外文学知识、中外古文字知识,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尤其是古汉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知识,这对于做好业务工作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档案存储载体及存储形式更加丰富,档案管理也逐步突破和走出传统的档案馆(室),“云档案”已走进公共视野,让档案(文物)活起来的呼声响彻世界。如何让档案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已成为档案学界的重要议题。民族宗教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无论是档案管理理念、档案管理制度,还是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方法,都需要推陈出新。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敢想敢做敢为、善想善做善为,在浩瀚的档案材料资料海洋,主动寻找价值较高、意义重大的信息,主动挖掘档案的现实价值、长远价值、证据价值,通过分析、判断,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情报,提供给单位、社会、国家利用使用,让档案事业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面貌,切实“活起来”。
(责任编辑 方绍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