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绵绵用力 久久为功——从松赞林寺管理局说开去

推荐

1500823795202120.jpg

清晨,香格里拉草原上沁人心脾的酥油香久未散去,噶丹•松赞林寺的辩经声随着炊烟一同升起……在这个世俗与信仰似乎无限接近的地方,平安和谐、岁月静好。正如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那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

香格里拉,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方,境内居住着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2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信仰各不相同。文化如何兼容并存?信仰如何互相尊重?平安和谐从何而来?一切,并不仅仅如我们眼睛看到的自然而然;要了解其所以然,要用心去倾听。

噶丹•松赞林寺是清朝康熙帝和五世达赖所建的康巴地区“十三林”之一,公元1679年兴建,1681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亲自赐名。建成之后,松赞林寺是迪庆地区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机构,成为滇、藏、川涉藏地区佛、法、僧“三宝”的殊胜道场,各地到此朝圣的信徒也是终年络绎不绝,香火极盛。

 “如今,松赞林寺生活着700多名僧人。寺院由‘扎仓’‘吉康’‘主康’三座大殿及八大‘康参’和400多栋僧舍构成。主建筑‘扎仓’,藏语意为僧院,是僧众学习经典、修研教义的地方。‘康参’,藏语意为僧团,即按僧侣籍贯或来源地的地域划分,将大寺僧侣划分为若干团体,形成教区区域性组织。康参由老僧主持,下设念哇、格干等办事人员,相对独立地管理教区的行政、宗教、经济事务。松赞林寺的八大康参为:东旺康参、扎雅康参、独克康参、杰迪康参、乡城康参、卓康参、阳唐康参、绒巴康参。康参之下的最基层僧侣组织称为‘密参’,意为一户或一户人,一般以特定的同一区域内僧人形成一个居住单位,共同生活,人数多在一二十人左右。”松赞林寺管理局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江小军介绍。

作为云南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松赞林寺的团结稳定对其周边地区的团结稳定作用重大。

1500823822327945.jpg

 “做好服务,非常重要”

寺院管理局主要做什么呢?江小军直言:“我们管理局在统战部门的领导下,在民族宗教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业务工作。政策由我们落实到寺院。服务、管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比如说,迪庆州把宗教教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特殊’惠民政策,所有僧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18岁以上的宗教教职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新农合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还建立了寺管会成员和宗教代表人士生活补贴制度。这些惠僧政策,由我们具体落实,以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的后顾之忧。”

2013年,省民族宗教委在全省推进“3121工程”(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实施3个自治州、10个县、20个乡镇、100个自然村(社区)示范创建),在迪庆称为“31211工程”,最后这个“1”代表和谐寺院(松赞林寺)。    

“创建活动对寺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寺院每年大型佛事活动多,来的僧众也多。以前,下雨下雪时,只能是风餐露宿,吃饭都成了一个大问题。当时经过调研后,我们用项目资金建了服务中心,建成后,格顿节、迎佛节等重大活动,所有僧人都可以容纳进去。”在江小军看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僧人们非常感谢党委、政府,这样的事情做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在僧众的心里,寺院管理局是自己的家。这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目标如何实现,那就要做好服务。”江小军和同事们一起,对寺院、僧人开展“亲情式”服务。

在原来良好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2017年,寺院管理局和管委会共同探索、延伸、增加了服务内容——五慰问,即对卸任堪布、民管会成员,每年进行慰问;僧人圆寂、僧人户籍所在家中白事、僧人圆寂父母健在,父母去世时要看望慰问;僧人重病,导致家中特殊困难的,要进行帮扶并向相关部门呼吁;70岁以上老僧,每年慰问;对僧人的其他困难进行关心关爱。

让僧人居安而不思乱,使其与普通群众一道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1500824082856160.jpg

 “引导必不可少”

 “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不只是说在嘴上,更要深深烙在每位僧众的心里。如何做?引导必不可少。

过去,香格里拉是云南连接康藏地区的重要通道。1936年夏,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人的领导下,红军横渡金沙江来到香格里拉。来到这里,摆在红军面前的,不仅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还有复杂多变的民族关系。为了赢得当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红军对部队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要求全体指战员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保护寺院。很快,沿江地区的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各族群众对这支红军队伍,从陌生转为欢迎。

贺龙、萧克等亲临松赞林寺,拜访活佛、喇嘛,并题赠“兴盛番族”锦幛一幅。松赞林寺为红军筹粮 2万多斤,还派出僧侣为红军当向导,支持红军北上抗日。 

信仰与热血的故事虽然早已远去,但仍旧穿越时空,音犹在耳。80年的岁月之后,这些故事也成了松赞林寺的无形资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讲。就是要把光荣传统、民族团结深深刻到每个人的心上。”

近年来,迪庆州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村驻寺入户促民族团结”实践活动,用民族语言讲解和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并把每年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月”、每年9月12日确定为“民族团结节”,确定不同主题,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筑牢全州干部群众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

 “管理要科学、合理、   有序、用心”

民族宗教工作可不是花架子,要走心、要实干。

“我们管理局有八个党员,分别挂八个‘康参’,还要一对一挂‘康参’的管理者,我们不仅要进入400多栋僧舍,还要进入僧人的家,在生活上、小事上了解僧人、关心僧人,才能和他们交心。喜欢我们的人要越来越多,朋友多了,工作也更好做!”

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寺院管理局模式是迪庆州的一个创举。2015年,迪庆根据寺院规模和管理难度,在全州范围内设立了11个寺院管理局。其中2个县处级机构、9个乡科级机构,管理机构进寺院,干部长期驻寺院,重点寺院派驻警务派出所,建立无寺院漏管的管理网络。

除此之外,迪庆州还不断建立健全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制度,实行僧尼双户籍管理制度、活佛转世管理制度、僧尼出入境管理制度、学经班管理制度、重大宗教活动管理制度、宗教场所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促进寺院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寺院民管会成员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好自身积极作用,为香格里拉的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服务、引导、管理,如同一个铁三角,松赞林寺及周边的僧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江小军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松赞林寺及周边的僧众团结稳定了,香格里拉就团结稳定了。”看来,做好寺院的工作,迪庆就有了“稳定剂”和“稳定器”。

松赞林寺管理局的做法在迪庆不是个案。在州级层面,迪庆州的民族宗教工作同样相当“给力”。

迪庆州成立了以州委常委牵头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州、县(市)、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联系23座藏传佛教寺院的结对机制;对驻寺活佛等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一对一”挂钩联系制度;建立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信息互通研判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形势研判会,特殊敏感节点坚持每天收集原始数据,每周进行一次总体社情研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一事一化解、一月一报告、一月一汇总、一月一分析、一季一研判、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充分相信和依靠各族群众,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进入了科学、合理、有序的轨道。

此外,迪庆州还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第一部藏传佛教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第一部民族团结进步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把多年来迪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效管理藏传佛教寺院的成功经验适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巩固。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在迪庆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近两年,在全州范围内以依法治理宗教事务为突破点,推进宗教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开展境外回流人员入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防范僧尼出境参加法会等专项整治活动。“可以说,近两年是历年来解决宗教领域急难问题最多的年份。”迪庆州民族宗教委原主任肖武坦言。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正因为有精细、走心的制度设计,有一大批实干、有创造性的干部,近年来,迪庆州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宗教问题而影响全局性的事件,实现了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小事也不出”的目标,实现了迪庆的平安和谐,成为全国涉藏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面旗帜。(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