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推进“文化传承” 延续“东川铜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汤丹样板

示范
文·图 / 王尉

19058fccba5f2a221cfdb120dd7369a.jpg

近年来,东川区汤丹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依托深厚的铜文化,大力弘扬矿山精神,多措并举传承发展东川铜文化,聚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

立心铸魂,弘扬天南铜都“铜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汤丹镇铜文化历史悠久、工业底蕴深厚、矿产资源丰富,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全省少数几个拥有古代、近代和现代产业文明的地区之一,是全国重点工业小镇、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为深化文化传承,汤丹镇多措并举让“千年铜都”留住辉煌的历史印迹。

系统性收集。汤丹镇系统收集整理东川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各民族在各个时期共同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光辉历史,以“千年铜史”“万人探矿”“民族融合”等优秀传统,教育引导各族人民不断升华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不断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

创造性转化。依托区级文保单位原苏联专家楼,聚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专家楼始建于1953年3月,原为支援东川矿山建设的苏联、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专家招待所,建筑占地总面积800平方米。为有效保护专家楼,按照党性教育、整合资源、因地制宜、保护利用的原则,整合现有文物、文献等资源,设立2个陈列室、27个展厅,以实物、文字、图片、音频、浮雕等方式,集中展示了东川从三千年前的青铜文明到近现代的铜山文化,为东川厚重的铜文化提供传承载体。

创新性发展。探索实行“红色资源+实训基地+铜魂传承”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采取观摩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讲好汤丹铜文化故事,让铜文化历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文化自信生动教材”。目前,教育实践基地年平均接待观众2万人次以上,参观人数每年以2000人次的速度递增。

fd21e4350b348ea9d4fa90e25e4677a.jpg

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在城市小区安居乐业

凝心聚力,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近年来,汤丹镇致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组织引领,统筹推动。成立了汤丹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紧紧围绕《东川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制定汤丹镇具体落实方案,推动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落实。

以人为本,项目先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十进十创”为抓手,以东川铜矿发展历史为重点,整合投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建设资金600余万元,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示范工程,推进“铜文化”广场修复、集镇美化亮化工程、洒海村农旅融合示范村等重点项目建设。

健全机制,常抓不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做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文化传承等工作,持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洒海村、望厂村两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94d3b65bfa17090979c10514d3a385d.jpg

东川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陈列室

共建共享,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汤丹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汇聚各方力量,聚力引导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繁荣发展。

构建统战大格局。紧扣区委确立的“33611”发展战略、打造“六个东川”和建设“三个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引导镇内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等人士,献务实之策、建可用之言、立科学之论,着力形成党外最大智库效应,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理论大宣传。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开展“五进”工作,引领并推动汤丹镇共青团、妇联、工会、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志愿活动、文明实践、困难帮扶等,倡导文明新风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

促进民族大团结。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全镇中心工作相融合,利用火把节、开斋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引导群众拥护党的领导,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促互进,唱好乡村振兴“交响曲”

近年来,汤丹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重点任务,以民族团结进步促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开拓发展思路,增强发展动力,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抓脱贫成果巩固。作为昆明市脱贫人口最多、搬迁规模最大的乡镇,汤丹镇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同心同向,各级干部不畏艰险、拼搏奋斗,舍小家为大家,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亮点纷呈,汤丹镇原党委书记罗雄、已故原扶贫办主任吴国良2人均荣获了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汤丹镇始终把狠抓就业、产业“两业”增收作为第一任务,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各项政策,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2年,全镇脱贫户和监测户人均收入达到11252元,增幅22.7%。

抓特色产业发展。汤丹镇紧紧围绕“五带一中心”产业布局,小江干热河谷产业带已基本成型、特色明显,与省级龙头企业共同建成的智能温室大棚,引领全区农业技术发展,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东山油茶种植及加工一体化项目已全部完工投产;达朵村大蒜、油橄榄,中山村羊肚菌,田坝村生猪养殖,江西村疙瘩红薯,弯腰树村花椒种植等村级产业发展效益良好。大地坡村全区首个农机劳务合作社、兴隆村家政劳务合作社特色明显。2022年,洒海村集体经济率先突破100万元,洒海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入选《昆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模式”》案例。

抓试点示范建设。围绕“绿美乡村”和“五有五好”示范村标准,示范引领推动全镇乡村振兴有序开展。探索利用田间路边、宅前院后闲置土地试点先行打造“三小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持续推进“一村一韵、一户一景”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在条件较好的村组,探索试点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间民宿。洒海村申报为“昆明市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同步申报“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新发村创建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元宝村铜山党员党性教育基地成功命名为“春融同心·昆明市统战文化基地”优秀创建单位。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