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用激情谱写生命凯歌——简评长篇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

原著
文 / 李光云

黄晓萍是一位读者喜爱的作家,她的小说、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作品所具有的立体感和艺术美感,相辅相承。近年来,她致力于报告文学的写作,在《真爱长歌》《军队、军人、军婚》大获成功后,最近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她的《阿佤法官鲍卫忠》。这部力作一如她的写作风格,主题鲜明、意义深远,文字优美且行文流畅,字里行间激情奔涌,直抵读者心灵。

近年来,黄晓萍的每一部作品,都会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关注和热烈反响,吸引着读者和评论家的目光。

《阿佤法官鲍卫忠》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题材的深厚功力。她把鲍卫忠四十五岁的人生画卷描绘得感人肺腑、荡气回肠;把鲍卫忠二十四年为民司法写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在全书十二个章节里,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句言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在她的笔下,都被深描得真实可信,精彩纷呈。黄晓萍长期生活、工作在云南彝族地区,与各兄弟民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只有像她这样的作家,才能驾驭这样彰显民族团结的题材,才能书写从民族团结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读罢《阿佤法官鲍卫忠》后,令我感动。

首先是作者对题材的精心布局。“引子”开启了作者对阿佤山记忆的闸门,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佤族人民,在岁月的演进中,在苦难中不仅奋斗不已,而且还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佤族文化。新中国的诞生,佤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引领下,当地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鲍光明就是这批少数民族干部中的典型代表。他从一个普通的佤族儿子成长为沧源县法院的院长。“鲍光明不仅将一生的心血倾注在沧源法制建设上,他的儿子鲍卫忠在他的影响下,立下做一名佤族法官‘江三木洛’的志愿。”江在佤语中意为秤,三木洛指男性的智者和英雄;江三木洛,寓意公平正义。鲍卫忠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佤族法官,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父辈的影响下,从一名普通法官成长为沧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阿佤法官鲍卫忠》开篇引子,让作品的整个脉络骤然清晰,看似简洁明快,其实作者通过引子的一段文字叙述,将佤族的历史渊源及主人公的生命本真和实践阅历付诸于笔端,其实就是心灵激荡的自然流淌。题记和引子的珠联璧合,精细巧妙,错落有致,令人读来不肯释卷。

再则是作者在写作中始终满怀激情,信心十足。文学创作是一份繁重的脑力劳动,特别是报告文学的写作,除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诸多的人物访谈外,还要阅读有关史料和收集各种材料。能否保持充沛的激情,在题材和体载驾驭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加关键。尤其是报告文学的写作,作家除了具有饱满的激情外,还有作家本身持有的立场,立场中的激情投入,方可将书写的对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面对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进步,面对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鲍卫忠这样的平凡英雄,如果没有崇拜之心,敬仰之意,感佩之情,即使再灵动的笔,再精妙的写作技巧,也不会凸显文学的典型意义。也就是说,再好的题材,再好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情节,没有作家真情的投入,就会变得“假、大、空”,失去了文学应有的意义和定力。鲍卫忠的事迹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家用诸多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他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毛头小伙”历练成为零信访、零投诉、零积案,啃下无数“钉子案”“骨头案”的正义“鲍公”。他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施展作为,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鲍卫忠的成长过程,既有父辈的期待,乡亲的关爱,更重要的是吸取了佤族历史文化的涵养,使他怀有的赤子之心,根系佤山大地,心怀父老乡亲。四十五年的生命历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坚定;二十四年的坚守执法,始终将乡情、友情和所有人的诉求,置放在法律的天平上,称出合情合理的重量。作者通过情节的书写,细节的深描,使鲍卫忠的人格力量凸显。他会为了1900元钱的案件开着车往返几十公里多次到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他会自掏腰包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执行款,让看病急需用钱的申请执行人暂渡难关,只因一句话“人家有困难”。他常说:“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这些情节、细节的描写,深深打动了读者。《阿佤法官鲍卫忠》的写作如同一块闪闪发光的试金石,使作品从头到尾都燃烧着火一般的激情,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尔后是顺其自然的流畅叙述和纯净隽永的文字让这部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文学性。对于读者,心理接受方式往往是感之作品的可读性、文学性和感染力。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扬眉剑出鞘》,至今让人难忘。作为数学家的陈景润,始终坚持破解数学难题的科学精神,作为击剑运动员的栾菊杰,始终秉持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有些报告文学作家,在文字上不加锤炼,在句式上又不注重推敲,显得生硬、粗糙,让读者读起来很不舒服。《哥德巴赫猜想》《扬眉剑出鞘》等一些优秀的报告文学,之所以受到读者喜爱,是因为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冲击力,而且在情感上有渗透力,在文字上有感染力。文风朴实不失优美,文字流畅不失纯净,夹叙夹议将十二个章节紧密相联,声情并茂让人物、事物紧扣主题,是黄晓萍报告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征和呈现出的亮点。《阿佤法官鲍卫忠》中的每一章,都经过精心谋划,每一个标题都作了认真推敲。“江三木洛”“佤山晨曦”“葫芦的传奇”“法理织绵”等标题,不仅精练,而且表意准确。读者一看到这些极富诗意的小标题,就急于知道其中的内容。夹叙夹议中对沧源的历史、人文、景观,对佤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奋斗精神作了恰当的呈现,让读者一览无余。对父母,对妻子、儿女的情感和家庭的描绘,尽管篇幅不长,字数不多,但是感人至深;对众多的诉求人和谐可亲,秉公办事,坦诚相待,催人泪下。比如鲍卫忠对父亲的尊敬,与妻子的恩爱,对子女的关爱,对乡亲们的爱戴,在作家的笔下,被书写得有血有肉,情真意切。

再就是将媒体资讯恰到好处地植入作品之中,不仅充实了作品的内容,也丰富了作品的厚度。鲍卫忠逝世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2023年5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云南省委分别追授他“全国模范法官”、“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3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再次召开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四级法院同步视频会议形式,学习宣传鲍卫忠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作家将这些权威性的资讯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具有文学的典型性,增强了文学的艺术感染力。

为了把这部报告文学写好,黄晓萍踏遍了沧源的山山水水,汗水洒过佤山村村寨寨。她怀着对鲍卫忠的敬仰之心、对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创作出了《阿佤法官鲍卫忠》这部力作。《阿佤法官鲍卫忠》每一章的描写,几乎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叙事诗,每一个句式、每一个段落,都诗意盎然,如歌似画。《阿佤法官鲍卫忠》的文字功力和写作技艺,使整部作品炽热如恒光,柔情似秀水。

《阿佤法官鲍卫忠》装帧别致、版式新颖,编校精准、印刷精美。这些,无疑为其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  方绍荣)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