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实施“阳光优材”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家园
文 /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刘广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始终站在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坚持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2014年起,我校党委开展“阳光优材”特殊关爱教育项目,把边远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特殊培养对象,关工委老先生“一对一”帮助学生,厚植少数民族学生爱党爱国思想根基和情感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思想引领与经济资助紧密结合,坚持“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坚持育才与育人紧密结合,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9年来共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360多名。

一、工作思路

“阳光优材”项目坚持“五位一体”工作思路:一是把握“一条主题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阳光优材”项目实施的战略目标,厚植少数民族学生爱党爱国情怀。二是建立“一支成长导师队伍”,选聘一批政治素质高、热爱学生工作、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担任学生成长导师。三是成立“一个自我教育社团”,在学工部的领导下成立“阳光社团”,让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生组织中,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四是建立“一套培养体系”,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业指导辅导、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是打造“一种自立自信文化”,挖掘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先进典型事迹,加大优秀事迹宣传力度,开展朋辈教育,弘扬乐观向上、自立自信的精神。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导师制”帮扶,对学生开展“一对一”辅导

一是严格导师遴选。选聘145人次政治素质高、热爱学生的离退休老教授和优秀在职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组成成长导师团队,通过培训、老导师经验交流分享后上岗。二是确保“一人一策”。学校建立详细的帮扶学生基本档案,导师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全方位了解学生需求,针对学生差异化的资助需求提供个性化辅导,采取不同帮扶措施。三是开展“亲情式共情式”辅导。针对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不适应的情况,开展“一对一”辅导,使其尽快认知大学特点,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专业认同感,提升时间规划能力,扣好进入大学的第一粒扣子。四是加强“大思政”教育。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五是学校保障到位。学校基金会专门设立“阳光优材”项目基金,给予每年1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活动开展,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二)开展“系统性”教育,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专题讲座;导师们以小组会、个别谈话等形式,讲述自身成长的人生感悟,以身示教,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开展学业指导辅导。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普通话、英语、高数辅导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依托辅导员工作室开展时间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进行社会实践锻炼。用好红色资源,赴上海、延安、井冈山等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实践锻炼,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开展返乡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关心社会、了解民生。四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绿色通道”迎新服务等校内外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精神。

(三)组织“参与式”锻炼,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一是健全组织架构。阳光社团由学工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直接指导,根据学生特点设立思想教育组、学习学业组、生活互助组、社会公益组等。二是丰富育人项目。阳光社团开展了无偿献血、筑梦光爱、微笑义工、校园群护、军训服漂流、动物救助等16项公益项目。三是发挥育人功能。坚持“助人更育人、扶贫更扶志、授鱼更授渔”的工作理念,培养学生从“经济上的受助方”变为“行动上的施助方”,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循环。

(四)进行“榜样式”引导,打造见贤思齐良好文化氛围

一是学习榜样。组织学生集体学习焦裕禄,李保国,马本斋,乌兰夫,拉齐尼·巴依卡,卓嘎、央宗姐妹等榜样事迹。集体观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嘎达梅林》等教育影片,学习榜样精神、感悟榜样力量。二是树立榜样。在优材学员中选拔荣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为宣传榜样,撰写事迹材料,通过校内外媒体宣传、宣讲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学优创先氛围。三是内化行动。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每日每月每学期学习计划,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榜样精神和榜样力量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三、实施效果

(一)抓住“最关键”群体,强化思想引领,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阳光优材”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回到家乡工作,他们将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骨干力量。我们紧紧抓住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这个“最关键”群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原则,紧扣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情感共鸣点和需求关注点,开展浸润式思想引领,主动帮助学生解难题、办实事、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不断增强对国家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凝聚“五老”力量,壮大思政工作队伍,丰富了全员育人格局

一大批讲政治、有威望的老同志直接参与育人工作,极大弥补了辅导员、班主任力量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生活经验丰富、时间充足等优势,弥补了年轻辅导员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方法单一等问题。导师通过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生活感悟等,言传身教人生道理和生活技能,丰富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内容。

(三)坚持“共情式”辅导,弥补学生情感欠缺,提升了育人实效

经过连续6年跟踪调查,参与“阳光优材”项目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专业认同和环境适应等方面有显著提升,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生群体。成长导师提供的亲情式、个性化、“一对一”深度辅导使学生“阳光”起来了,由默默无声到欢声笑语,由不善言表到侃侃而谈,由刚到校时的迷茫到目标明确。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更加深厚,据调查,100%的“阳光优材”项目学生表示,感恩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群体的关心爱护。

(四)育人成果显著,培养向上向善优秀学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阳光优材”项目获2014-2015年度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三等奖;“阳光优材”项目暑期社会实践获北京市关工委2018年关心下一代优秀主题教育活动二等奖;2020年获得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导师团队获得多次表彰,2017年“阳光优材”项目成长导师团队被北京教工委命名为“北京市教育系统老党员先锋队”;2019年“阳光优材”项目导师团队获得首届“北林榜样”荣誉称号,2021年关工委工作获得全国先进关工委称号。“阳光优材”学员中有40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7人参军入伍,68人发展成为中共党员,96%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责任编辑  方绍荣)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