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 协同共育: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机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既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我们应立足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进路、育人场域建立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共育”机制,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各展优势,形成互动高效、配合密切的育人合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归属,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夯实思想基础。

    评论:(0)

  • 城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实现路径研究——以云南为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城市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部署要求,把城市民族工作下沉到社区,牢牢把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回应社区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

    评论:(0)

  • 让云南民族古籍成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

    2022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要求“系统整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古籍文献,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整理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古籍文献,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评论:(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路径——以云大附中的实践探索为例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云大附中)是一所云南省基础教育的龙头学校,广泛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成了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铸牢“主心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激发“内生力”;提高教师对相应课程的教研水平,夯实“基本功”;做好学校与帮扶单位的交流合作,搭建“连心桥”的创新路径。

    评论:(0)

  • 昆明市城市民族工作标准建设及对策建议

    进入新时代,党在总结百年民族工作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民族工作理念、任务、路径和方法,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任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路径,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一系列顶层设计。

    评论:(0)

  •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探究——以昆明市近郊地区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评论:(0)

  • 滇南“民族直过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滇南“民族直过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和近代以来边境危机多重维度影响下对各民族群众心理和情感的认同的集中体现。

    评论:(0)

  • 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评论:(0)

  • 新华银匠:小锤叮当走出民族团结同心路

    在这里,小锤叮当,敲过千年,敲出了名满天下的银都水乡,敲出了新华村人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敲出了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时代音符。

    评论:(0)

  • 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以文山州为案例进行的研究,对于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评论:(0)

  • 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曲靖市为例

    曲靖市民族宗教委组织部分专家深入各县(市、区)及部分少数民族聚居乡镇,走进村寨、学校,就曲靖市民族文化工作开展情况、省级民族文化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民族村寨建设情况开展调研。

    评论:(0)

  • 坚定不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 推动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个必由之路”为云南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云南必须在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实现对“五个必由之路”的自觉认同和主动践行。

    评论:(0)

  • 红河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在边境一线生动展现。

    评论:(0)

  • 学习贯彻《云南省宗教事务条例》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扎实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基层宗教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评论:(0)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婆娑世界
大美云南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  城市民族网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