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民族团结枝繁叶茂 水乳交融幸福花开——云南省推进“枝繁干壮”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正当时

关注
文 / 王铖 纳梦月 陈慧君

手足相亲同筑梦,团结花开彩云南。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云南。这里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26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繁荣发展,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瑰宝,谱写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幸福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022年5月印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枝繁干壮”工程。

一年来,全省各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切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促进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有力举措。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建设任务,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乡村建设实现提档升级,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边境更加安宁和谐,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对边境村情认识更加深化,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的新图景正在云岭大地上徐徐铺展。

8月8日至15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办,中国民族报社、今日民族杂志社承办的“民族团结枝繁叶茂 水乳交融幸福花开——主流媒体云南行”在香格里拉市启动。由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民族》杂志、《民族画报》,以及《云南日报》、云南网、《今日民族》杂志、《民族时报》等10余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迪庆州、保山市、昆明市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民族村寨、社区、企业等进行现场采访报道,讲好云南省“枝繁干壮”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云南实践”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现云南各族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共同携手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喜迎党的二十大 巾帼向党 情系家乡 造福桑梓”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受访者供图.jpg

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受访者供图

·迪庆:雪域高原上的文化宝库·

“世界的香格里拉”,在这里诞生。

迪庆藏族自治州,有詹姆斯·希尔顿笔下“消失的地平线”,有三江并流的鬼斧神工,有雪域高原的圣洁壮美,更有多元民族孕育出的丰富灿烂的文化。

“今夜舞场内,未想拉弦子,若要拉弦子,东西得备齐,雄性杜鹃木琴轴,雌性柳木做琴杆……”当优美豪放的藏族弦子旋律从远方传来,便知是来到了雪域圣地、歌舞之乡——德钦。

传承:在保护和弘扬中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高原上的人们,会走路就会跳舞。”德钦县升平镇阿墩子社区党总支书记春梅自豪地说,作为曾经的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重镇,阿墩子社区辖区内藏、汉、回、白、纳西、彝、傈僳、蒙古、哈尼、普米、景颇等11个民族交融共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源远流长,孕育出了兼容并包的胸怀。为传承发扬好优秀民族文化,社区充分利用弦子传承馆、排练厅、广场等设施,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举行射箭、弦子、歌舞、舞狮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社区居民委员会每周二、四、六还会组织辖区群众开展弦子舞会,在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文化交流成为各族群众情感交融的有效载体。

热情似火的弦子曲,唱的是爱情;庄重典雅的锅庄曲,唱的是祝福;热闹喜庆的阿尺木刮,跳的是快乐……迪庆人民聚在一起便是歌舞的海洋。立足资源禀赋,迪庆州通过常态化开展的民族民间歌舞展演活动和文化活动,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10余支代表队轮流展示迪庆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支持各民族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春节、藏历新年、阔时节、火把节、二月八等节庆,让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和谐共融,成为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藏医药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理论体系完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迪庆州藏医院是云南省唯一一家专门从事藏药研究、生产和藏医诊疗服务的民族医医院,专业特色鲜明,为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医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医院还组建了一支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志愿服务队,分散在临床各个科室,最大限度地为各族群众服务,方便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保障治疗。

发展:民族文化激活地区发展动能活力

“将企业做强做大是我们共同的期盼,我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春花给记者介绍情况  陈慧君摄.jpg

春花给记者介绍情况    陈慧君  摄

春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三八红旗手”“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致富带头人”,她凭借灵巧的双手和火热的激情,成功创建年销售额500多万元的德钦桑卓民族服饰开发有限公司,带领着乡亲们一起脱贫并走向共同富裕。

2017年,春花在老家巴东村创建民族服饰生产企业,借助“互联网+脱贫攻坚”的政策东风,引入先进服装生产设备、改良制作工艺、拓宽销售渠道,使公司逐渐走上正轨。在服饰制作中,春花抓住传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交汇点,不断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推陈出新,让藏族传统服饰从深闺走向前台,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春花的公司还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藏族服饰文化展示活动,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我们公司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员工,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春花表示,公司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技能比武和文体活动,把班组创立、个人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等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各族员工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干事创业的热情。

如今,春花的企业越做越大,她探索线上渠道,通过电商直播、短视频推广等形式把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得越来越远。

融合:挖掘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的历史根脉

迪庆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迪庆,并在此休整了19天,这期间,主持召开中甸会议,并制定了“七项政治纪律”。中甸会议的召开和“七项政治纪律”的制定,为红二、六军团顺利地通过迪庆地区继续北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后来我党制定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红军严明的纪律、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等举动也深受噶丹松赞林寺僧众及当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们积极为红军筹集10万余斤粮秣,为表达谢意,贺龙总指挥题写“兴盛番族”锦幛,祝愿迪庆各族群众兴旺强盛,从此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一段段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同时也播下了红色种子。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就是在当时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与迪庆各族群众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2021年,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迪庆州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在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格桑花讲解团小小讲解员达瓦拉姆正在讲述那些峥嵘岁月,今年才9岁的她,已经能熟练地完成自己的讲解内容,往来参观的游客无不被她吸引驻足听讲。“我参加格桑花讲解团,是希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同时纪念为家乡而战的英雄们。”达瓦拉姆说。

“自开馆以来,前来博物馆参观学习的人数达450多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超100万人次,宣教服务达到1500多场次。”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副馆长杨秀芸说,“长征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兴盛番族’的美好祝愿已经变成现实。”

近年来,迪庆州赓续红色基因,深度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融互鉴的历史根脉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在州藏学研究院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中心,并申报为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创建两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6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宣传模式。

在雪域高原上,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持续实施好“枝繁干壮”工程,让“世界的香格里拉”更加隽永璀璨。

·腾冲市:“极边第一城”的圆融与刚强·

“万年火山热海、千年古道边关、百年翡翠商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造就了腾冲的自古繁盛。长期以来,中原汉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南亚东南亚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呈现出和谐、包容的社会图景,更形成了腾冲开放、包容的文化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既有以文化人的圆融通达,又有为国守边的血性传承,小城腾冲正是这句话的边陲样板。

今日边塞江南,犹唱古韵新风。

“活”的古镇  共筑精神家园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西南部,是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重镇。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大批明清古建筑、90多年历史的乡村图书馆,也是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和顺图书馆2 陈慧君摄.jpg

和顺图书馆    陈慧君  摄

和顺古镇    陈慧君  摄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和顺古镇考察调研。自此,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和顺景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和顺古镇遵循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理念,结合“活着的古镇”这个特点,秉持以景区为平台、游客为主体、群众为基础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

在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和顺古镇别有新意地打造了家风文化长廊,讲述当地爱国爱乡故事,展现和顺代代相承的深厚家国情怀;将和顺建筑文化“四和三顺”的特点在弯楼子民居博物馆中呈现出来,提炼总结出和顺宗祠文化“和与活”的特点,以丰富“文化和顺”的旅游内容,让游客在独特的文化体验和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中,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成果,以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2020年以来,和顺古镇全面兴起了“红色旅游”。在艾思奇纪念馆旁建设了别具一格的“能行好哲院”。哲院名字取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旨在引导和教育游客和群众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幸福边疆  守护国土的责任担当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70公里,有腾冲市、龙陵县2个边境县(市)、4个边境乡(镇)11个沿边村(社区)。

居民房前、口岸通道、边境线上……一面面国旗高高飘扬。“我们是边民,守边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责任。”腾冲市胆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蔡新装说。2016年,34岁的傈僳族青年蔡新装从老村长手里接过“接力棒”,成为了1号界碑的界务员。“界碑有千千万万个,但这是1号界碑,接过这份工作时,我非常地激动!”蔡新装说。界桩所在地点人迹罕至,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达,蚊虫毒蛇更是寻常,有时候还会遇到塌方、泥石流。为了巡界,他清晨时分就要出门,很多时候天黑才能回到家。

和蔡新装一样,对腾冲3个抵边乡镇的各族群众来说,爱国、守土、固边的意识早已融入血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绵延的边境线上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切嘱托,建设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边疆。

【腾冲4】绿水青山间的殷殷嘱托 陈慧君摄.jpg

绿水青山间的殷殷嘱托    陈慧君  摄

2023年火把节,凤家古镇广场上的万人羊汤锅    受访者供图

游定美    纳梦月  摄

“你看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好,可当年却叫黑泥塘村。”谈及国门新村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的变化,猴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蔡文辉感触极深。依托猴桥国家级口岸优势与边地民族文化特色,原本的黑泥塘村以打造集休闲度假、边境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国门新村”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以旅扶贫、以旅富民、以旅兴村”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村子美了,边民富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保山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保山样板”。全市11个沿边村(社区)实施建设项目472个,整合建设资金5.45亿元,6大方面19项建设指标全部达标。如今的百里边关,已然成为了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各族群众正携手齐心,凝成一道维护祖国边境安全稳定的铁壁铜墙。

轮马社区位于腾冲市猴桥镇北部,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傈僳族和汉族混居抵边社区。走进轮马社区河头村民小组,远处的群山郁郁葱葱,近处房屋鳞次栉比,由火山石铺就的小路连接着家家户户,引来的地热温泉就在村口,世外桃源不过如此。

近年来,轮马社区依托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立美丽村庄建设管理自管会,探索“巷长”“美丽公约”等制度,落实“十三条村规民约”,深化“门前三包”和“最美庭院”评比,引导激励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等整治工作。如今的轮马社区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绿美成了轮马社区的形容词,也是保山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关键词——让每一个边寨成为美丽的风景线。

·禄劝县:“文旅+”注入民族团结进步新动能·

巍峨的轿子雪山,澎湃的金沙江,多彩的民族风情……这些都是禄劝的代名词。禄劝古称“洪农碌券”(彝语,意为有很多石头的山梁),是中国西南地区彝族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乡”的美誉。

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领悟中华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绣”为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禄劝县境内彝族刺绣风格鲜明、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质感细腻。2012年,禄劝彝族刺绣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走进禄劝县民族刺绣一条街,道路两旁林立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彝族刺绣店铺,禄劝绣娘们的作品汇聚于此,“绣”出了一片新天地。作为禄劝县第一个定点落户开店的手艺人,彝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游定美见证了禄劝彝族刺绣发展的变迁。

“我们家五代人都在做彝绣。”游定美说,“我已经67岁了,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彝族刺绣技艺传承下去。”2014年,游定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绣传习馆,长期为上门求学的刺绣爱好者或者有从业需求的手艺人传授刺绣技巧。禄劝彝尊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尹明章就是游定美的学生之一。他将彝绣与当下流行趋势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出彝绣元素的丝巾、挂饰、笔记本等产品,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

近年来,禄劝县大力培育地方民族刺绣特色产业,刺绣产业年产值已达上千万元规模,让手工刺绣成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拓宽收入渠道、勤劳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满足各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游”为媒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走进凤家古镇,民族特色街、土司府、城隍庙、古戏台等独具特色的建筑令人眼前一亮。

云南同元文化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钰介绍,凤家古镇不仅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举办活动,同时积极承办火把节、花山节、阔时节、泼水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这里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建筑、手工艺、节庆和饮食文化等元素,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1月4日,禄劝县乡村振兴农产品集采中心在凤家古镇正式揭牌运营。七彩花生、则黑红糖、撒坝火腿……这些禄劝本地特产在农产品集采中心基本都可以看到。据介绍,中心在县委、县政府以及东西部协作项目的帮助和支持下成立,是为县内乡村振兴农产品提供展销、帮扶、电商直播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中心已与全县 130多个专业合作社签订供销协议,与3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销售合作。

近年来,禄劝县持续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销售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禄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28亿元、增长4.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1530元和12620元,分别增长2.9%和7.5%。

“技”为导  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乡村

禄劝县屏山街道砚瓦冲村上砚村村民小组,已是小有名气的“县城后花园”。

“一到周末,大人小孩就会来农家乐游玩。这里打造的集休闲观光、果蔬采摘、民族文化体验、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正开始成为周边群众周末一日游选择的地点。”屏山街道宣传委员姜云伟介绍,以农耕体验和游玩消费为抓手,上砚村努力打造精品农旅融合示范村,让农旅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起到了十里八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禄劝主动对接联系云南农业大学开展教、学、研、产的合作建设,引进了云南农业大学纪韵祚教授为主的东南亚杂交玉米研究所科研团队,在砚瓦冲村委会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成果转化基地和禄劝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专家集聚效应发展中心,成立专家工作站,发展特色产业。

科技力量的强势加入,有力推动了上砚村、砚瓦冲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带动其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让村子的农文旅深度融合之路驶上快车道。

· 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见证民族团结进步七彩云南·

8天时间,3州(市)4县(市)15个采访点,10余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以形式多样的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云南省“枝繁干壮”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生动的“云南实践”故事。8月8日至15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办,中国民族报社、今日民族杂志社承办的“民族团结枝繁叶茂 水乳交融幸福花开——主流媒体云南行”活动圆满举办。

微信图片_20230816101027.jpg

主流媒体云南行

截至9月中旬,10余家主流媒体在报纸、网站、新闻客户端、新媒体平台等发布活动相关稿件和视频60余条,覆盖央级、省级等各级媒体。

人民网聚焦尼西黑陶、藏医药以及社区文化活动等,生动描述了云南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边疆各族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展现了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云南实践”。

中国新闻网则以视频和图文的形式,聚焦边疆人民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奋斗故事,展现了各族群众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等有机结合,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主流媒体云南行”期间,《民族画报》网站开设“民族团结枝繁叶茂 水乳交融幸福花开”栏目,连续刊发多篇精彩报道,以全景VR、图文等形式,展现了“枝繁干壮”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云南实践”生动故事,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面貌。《文旅中国》关于本次媒体行启动的消息报道就吸引了近12万的读者。

《中国民族报》整版全面报道了云南全省“枝繁干壮”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成效及经验,并聚焦云南边疆,讲述了漫长边境线上守卫界碑的外事界务员的拳拳爱国之情,以及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村端起了“旅游碗”,吃起了“旅游饭”,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的乡村振兴故事。

《中国民族》杂志以点带面,用和谐交融的独克宗古城、幸福的司莫拉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示范典型勾勒出文化多彩、产业多元、山水多姿的彩云之南,展现了云岭大地上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

其他媒体立足自身优势,共同策划,形成合力,在报纸、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持续性、多角度宣传报道,以联动报道的形式履行好展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枝繁叶茂、边疆繁荣稳定的主流媒体责任,获得群众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2019年开始,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从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中选定采访主题,每年举办一次“主流媒体云南行”活动。5年来,每年的“主流媒体云南行”活动,都得到了中央、省级和相关州市新闻媒体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作为一扇看见团结进步新云南的窗口,活动已然成为云南民族宗教工作宣传的一个重要品牌。

未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还将继续开展“主流媒体云南行”活动增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云南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