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奔向雪域高原更加诗意的远方——迪庆藏族自治州文旅融合发展闯出新路子

示范

□  文·图  /  贾翔

001.jpg

▲独克宗古城已成为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迪庆州精准施策,全州贫困发生率由24.95%下降到0.53%,2020年5月迪庆州实现了全州整体脱贫。

精准施策显成效,携手脱贫奔小康

曲海仙是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永宁社区康恩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一位搬迁户,搬过来之前,她家住在老旧的土木房子里,按照她的说法,以前辛苦一辈子也住不进这样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搬来新居以后,她便在当地的古韵傈绣扶贫车间上班,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忙着一针一线地把贝壳绣在傈僳族服饰的一个装饰配件上。她告诉记者,完成一个这样的作品,她能获得10元的收入,一天她能完成八九个这样的作品,月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在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村民们通过发展葡萄、核桃、中药材种植和牲畜养殖产业,全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除此之外,茨中村还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在村里建起了酒店客栈25家,日接待能力达300人次。依靠发展乡村旅游,茨中村不仅美了村庄,也让全村享受到了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曾经山河阻隔,如今村村通向致富路,边远闭塞的穷山村变成了欣欣向荣的新农村,贫困户过上了文明进步的新生活。这是迪庆州近年来的真实写照。

康恩家园和茨中村的脱贫经历只是迪庆州各族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向着好日子努力的缩影。近年来,迪庆州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地带领当地各族群众走上致富路,全州贫困群众收入有了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8月25日,全州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7.56亿元,全州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到639家,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7951户65512人;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30531人,比上期增加1774人。

在迪庆州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74139人中,已累计实现脱贫72560人,97.87%的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1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市均已实现摘帽退出贫困县市序列。组组翻红的数据,见证了迪庆州脱贫攻坚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的迪庆州,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脱贫后的各族群众正向着火红的日子奋力前进。

002.jpg

发展乡村旅游,留住美丽乡愁

“再吃块水汽粑粑,多喝点酥油茶,上午你们要去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吃饱才能玩得好!”天刚蒙蒙亮,在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经营民宿的和建忠已经在为来自省外的客人张罗早餐了。

和建忠告诉记者,他利用自家农房经营民宿已6年有余:“我们启别推窗即景,食材又原生态,不少外省游客喜欢来度假。我就把自家房子装修改造了一下,更有我们纳西族特色,专门用来接待各地的朋友。”

几年下来,和建忠不仅摸索出一套管理办法,还利用市场信息平台掌握游客观光信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客源稳定了,我们的收入也更有保障。”作为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他已带动6个党员户在启别村乡村旅游发展中当起了领跑者。

在村民万金秀家,3位广东来的游客正在跟着她学做豆腐。“我们住在松赞塔城酒店,酒店推荐我们来这里体验豆浆、豆腐的制作。豆腐经常吃,自己动手做还是第一次!”张女士正兴致勃勃地压着豆腐脑。体验结束,游客开心地把亲手做的豆浆、豆腐带走的同时,还会给万金秀50元的补贴。开着豆腐坊,种着葡萄,万金秀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迪庆州高举“生态立州”旗帜,增厚绿色发展底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避暑旅游、摄影徒步旅游、森林草原旅游等新业态,走出了一条政府、企业、百姓多方共赢的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绘就雪域高原“诗和远方”新画卷。

生态更美了,村民更富了。塔城镇党委书记傅春城介绍,2020年上半年,到启别村观光旅游的游客有4000多人次,旅游收入不断增长,“记住乡愁、留住乡村味道、回归农村气息”正是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秘诀所在。

迪庆州有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个是启别村,另外一个是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赏桃花、吃尼西鸡、学做黑陶……每年上万游客自驾前往汤堆,带动着214国道沿线餐饮业及尼西乡旅游业的发展。

在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教堂旁,有一家以传统工艺酿造葡萄酒的小店,游客们正在品尝自酿的葡萄酒。来自河南的魏女士品尝后购入一瓶:“口感不错,有花蜜香,据说是法国引进的葡萄品种‘玫瑰蜜’,带一瓶作纪念。”

发展乡村旅游,也是迪庆州脱贫攻坚、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核心保障。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鲁志军介绍,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带动全州3个县(市)、28个贫困乡(镇)、76个贫困村、19000多人实现摘帽、出列、脱贫。

目前,德钦县被列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香格里拉市三坝乡被列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乡,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建塘镇红坡村、虎跳峡镇永胜村、尼西乡汤堆村,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升平镇巨水村、云岭乡西当村、燕门乡茨中村被列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003.jpg

文旅融合促发展,绘就雪域高原新画卷

迪庆州境内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迪庆州正一步步绘就雪域高原新画卷。尼西乡是著名的“土陶之乡”,凭借尼西黑陶的独特工艺,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慕名前往。28岁的江措,已经有9年制作黑陶的经验,他告诉记者:“很多游客不仅喜欢买黑陶,更喜欢亲自制作黑陶。他们想体验的话,我们都会手把手地教,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尼西黑陶。”

目前,云南有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迪庆州便是其中之一。“国家级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迪庆州旅游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迪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积淀深厚、保存传承状态良好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体,以雪山、峡谷、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遗产为依托,以佛教文化、东巴文化等为轴心,以多民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保持民族特质的交融性,增进社会交往的和谐性。丰富的非遗资源、多样的体验活动,为游客打开了迪庆旅游的“新大门”。

2019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6条云南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昆明—丽江—迪庆(香格里拉、德钦)“雪域高原红色旅游线”便是其中一条,备受各地游客喜爱。在这条旅游线上,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是重要一站。该博物馆坐落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北侧,是在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上新建起来的一个陈列馆,全面展示着红军在迪庆谱写的一段民族团结、军民融合的光辉历史和壮丽诗篇。

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和丽芳对馆内每段故事都如数家珍:“我在这里工作13年了,旺季每天参观者可达两三千人,我一年要讲解100多场。红色基因已经融在我们雪域高原的血脉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迪庆州正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这一国际品牌,统筹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大香格里拉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梅里雪山摄影小镇是大滇西旅游环线德钦段的重要节点。”德钦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扎史吾堆介绍:“我们致力打造一个堪比阿尔卑斯旅游小镇的摄影小镇,功能齐备、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让当地老百姓切切实实从旅游中受益。”

鲁志军介绍,近年来,迪庆州持续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不断提质升级独克宗古城、普达措、虎跳峡、巴拉格宗、梅里雪山、白马雪山等重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稳步推进香格里拉月光城、巴拉格宗旅游小镇、梅里雪山摄影小镇建设和松赞林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民族文化特色项目和旅游综合观景台项目建设。同时,迪庆州先后引进新加坡悦榕酒店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一批高星级酒店管理投资企业和云南省城投、文投等一批景点景区运营企业,以半山酒店为抓手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文化产业,助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迪庆州旅游正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求,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推动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香丽高速、丽香铁路通车在即,届时昆明到香格里拉有望4个小时抵达。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迪庆州的旅游文化业发展也将迎来新阶段。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