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专家论道:从文山看云南

关注

原题:专家论道:从文山看云南铸牢意识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探寻

◆整理  /  龙成鹏    图  /  农成

027.jpg

▲全国一流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铸牢意识的文山经验

4月27—28日,文山州邀请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文山学院、文山州委党校等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深入文山、西畴、麻栗坡、马关4县(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地考察调研活动。

4月29—30日,专家学者团参加了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中共文山州委统战部、文山州民族宗教委承办,为期两天的文山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会,就云南和文山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实践与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为进一步总结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工作经验,我们把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报告和发言予以刊发,希望对各地进一步开展示范创建和铸牢意识工作有所启发。


关 凯:以云南经验丰富和构建中国民族研究的国际话语体系

专家档案:关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

目前,学界正对云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方面的实践加强研究。对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在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理论性思考,回答文山之于云南、云南之于中国,以至中国之于世界的理论意涵。

向世界讲述中国 

民族、宗教冲突,危及当代世界秩序。从实践看,中国做得比较好,没有使认同政治上升到威胁整体秩序的地步。尽管中国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积极性案例,但就像当前的疫情防控一样,西方基于他们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知识霸权,对我们的成绩往往不接受,或者视而不见。所以我们今天做与民族、宗教有关的研究,首先就有一个隐含的任务——在国际上争取中国的话语权。

从西方的研究文献来看,西方对于中国民族工作的研究,长期以来就有意识形态偏见。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全国是一致的,但在西方知识界,他们一方面批评中国搞“同化”,另一方面又批评中国“制造”少数民族,理论话语充满矛盾。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矛盾的认知?一个直接的原因是,西方这套知识体系是以西方经验为中心,缺乏对中国立场和中国经验的观照,但这恰恰是今天西方世界的主流声音。

此外,我们必须在民族宗教问题上争取中国话语权的原因,还有一个国际背景。“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我们主观上愿不愿意,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中国在有自身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上,已经在事实上做出了积极示范,那么在理论和知识话语上的探寻、对话和竞争,也必定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028.jpg

老山支前参战陈列馆的浮雕 龙成鹏 摄

“均衡社会”的云南样本 

要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的理解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下,我们首先需要讲的是中国故事最好的那一部分,因为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故事的力量。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中国故事最好的这一部分,就在云南。

云南民族众多,拥有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族群类型,包含丰富的多样性。其中15个还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就像一个宝库,有丰富的知识含量。

从云南,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非常多样的社会里,人是怎样和睦相处的,社会是怎样融洽组织起来的,政治系统是怎么有效运行的,其与整个国家的关系又是怎样紧密联结的。同时我们还看到,虽然地处边陲,但云南各族人民却具有一种强烈的国家意识,“扎根边疆,心向中央”。

云南这样一个多样性的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也让我们思考,要用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工具来解释这样的现象?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可以用一个社会学的术语“社会均衡”来尝试解释。

所谓“社会均衡”,通俗地说,就是在一个社会系统里,大家对于制度安排觉得不错,大家都能接受,安居乐业,这个社会就进入到一个均衡状态,这是永续的社会秩序的一个前提。云南就存在着各种样态的社会均衡。不同的人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都达到了一个均衡的状态——这是云南特别重要的经验。对这一观察进一步的经验研究,还需要去拓展,需要更多像文山州这样的地方提供具体经验。

另外,还有一点很明确,云南这个“均衡社会”,是围绕“创造美好生活”这个中心而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而在云南,人们构建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实践,推动了“社会均衡”的实现。

要强调的是,美好生活不能简单等同于物质的丰裕。比如,从文山州走向全国的“西畴精神”,是在过去物质生活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诞生的,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葆有这种精神和活力。这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生活就是美好生活。这种精神性和文化性的内涵,是云南经验和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世界普遍的精神危机、现代性危机面前,这种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总之,无论是应对当代世界的民族、宗教问题,还是应对现代性带来的个体精神层面、社会层面的种种危机,文山经验、云南经验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启示。我希望学界与政界能够精诚合作,通过对云南经验脚踏实地的发现和反思来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论,以及基于这种理论的国际话语权。


杨圣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了一个更好的社会

专家档案:杨圣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族学会名誉会长。

029.jpg

参观调研文山三七产业

030.jpg

专家学者深入文山各地参观调研

“研讨会的方式好”

很荣幸有机会到文山参加这样的研讨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经验做总结,我觉得文山州的这个方式非常好。

为什么好呢?

首先,我们的研讨会不仅有当地的干部、学者,还有其他地方的学者,我们齐聚一堂,一起做研究,自然会形成一个多视角、多领域的讨论空间,往往能做出更有价值的分享和总结。

另外,我们的领导干部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十分了解,对本地民族工作情况非常熟悉;而我们的学者则可以从学术角度出发,介绍国际前沿的学术理论成果,使具体工作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互相提高。

“示范区建设要定出我们的标准”

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过去说处理好民族关系、建设好和谐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说,首先就是要发展好经济,经济是硬道理。

发展经济,当然很对。40年前,中国人均GDP才几百美元,当时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认为,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很多社会矛盾,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导致问题解决不了,所以要重点发展经济。现在,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那么,今天再来总结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经验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吗?有没有别的方面是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的?这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经常说,再过一些年中国就能赶上美国了。当然,经济赶上美国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的总体体量可以赶上美国、超过美国,可是人均还差了很多。

但我们的目标,其实并不是建设最富裕的社会。现在,大家觉得我们国家比美国更好,不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富裕,而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比他们更和谐、更公平的社会。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也是我们建设示范区的出发点。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标准是什么。

民族宗教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性问题。现在,世界上多数冲突都是以民族或宗教为旗号带来的冲突。

关于怎么搞好民族关系,西方有答案吗?没有。我们有的学者说,应该学美国。他们解决好民族关系了吗?当然没有。也有人说,一个国家就应该一个民族,搞民族同化就行了。那能解决好吗?解决不了,在座各位都很清楚。

美国拿不出答案,欧洲也拿不出答案,但我们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讲共同富裕,讲民族平等,所以,我想我们能够从这个目标出发,拿出自己的方案来——这有世界级的意义,这证明我们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好,也许不一定比他们富裕,但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公平更美好。

关凯老师说,他们在文山州做调查,觉得整个社会特别均衡。各个民族之间很均衡,经济发展的水平、社会发育的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平衡,没有太大的差异,各个民族在这儿都有安全感,都觉得它是公平的,那它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

总之,我觉得我们在做研究时,首先需要搞清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准是什么,要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以及要形成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前面几位老师的总结,我很赞同。文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有很多的经验,其中,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精神力量对于和睦民族关系、和谐社会构建的强大作用。

比如,老山精神是战斗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国家,不怕流血牺牲。西畴精神则是有活力的奋斗的精神,它促使人不会甘于贫困或者安于现状的“等靠要”,而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过得更好。这些文山的精神,也都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它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及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方面,是有着全国意义,乃至世界意义的。


和少英:见证并参与到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去

专家档案:和少英,云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031.jpg

共建美丽新西畴 李光聪 摄

近年来,文山州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绩有目共睹,这与文山州凝心聚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借此机会,我介绍下云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校之一,从建校以来,学校就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树立了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定位的目标,不断为各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防巩固和社会和谐进步,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丰富发展以及在边疆成功实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老院长马曜先生提出了“直接过渡”这个影响深远的民族理论。与文山州,多年来我们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民语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取得了很多成绩。

2016年2月,云南民族大学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今年2月27日又获批成立了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这些年来,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

比如,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测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分别得到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充分的肯定,将作为全国的标准效仿执行。

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对策性研究,为文山州、怒江州、德宏州等多个州市,以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第三方的评估工作;为北京市编制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三年行动计划;为昆明市、楚雄州和普洱市等州市编制了“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另外,我们还同省民族宗教委共同研究编制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获得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批转相关部门做了落实。

多年来,云南民族大学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地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库建设之路。躬逢盛会,我们愿积极投身到本次文山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的建设中去,虚心向大家学习,在文山州、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的理论和实践中,继续献计出力。


谢寿光:积极发掘、发扬本土共同体意识“固有基因”

专家档案:谢寿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社长,二级研究员。

第一次来文山,时间太短了,很多东西还需要更多的深化和思考。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会议的主题,听完前面专家以及相关同仁的报告,我结合自己的考察,讲讲自己的体会。

铸牢意识,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 

第一,文山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大局,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来统筹布局、融合推进的。

所以,在考察中,我们既看到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产生的巨大成效,也看到像马关、麻栗坡这些地方,老百姓对党、对国家、对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心眼里的认同和感恩。而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文山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铸牢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我觉得当地党委、政府以及民族工作部门,特别重视发掘并积极发扬文山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固有基因”。通过整理挖掘、宣传教育,各民族固有的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得到鼓励、引导,甚至一些特定时代诞生的精神,也被定格、升华,成为建设文山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资源。比如,“老山精神”是文山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全国各族群众也通过到麻栗坡旅行、凭吊,而进一步激发了爱国主义信念——“老山精神”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宝库。

此外,文山各级干部蓬勃向上、要求发展的精神状态,也很值得我们总结。不在规划内、缺少资金拨付,但文山州的干部们可以积极主动整合外部资源,争取高速公路通过;为了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缺乏外部投资的困难,文山州的干部们敢于打破传统,进行市场化运作,给村民股权、让村民当股东,激发大家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活力。文山州各级党委、政府,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州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这种精神状态解释了为什么这里会诞生“西畴精神”。这种内在的、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发展、追求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真的让人感动。

现代城市社区要做好社会融合 

首先,发展是第一要义,还是要继续从发展的角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文山州虽然已经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但随后还有考核、评估,以及5年后的再次创建。如何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全面地展开?我觉得文山既要有“立足边疆,心向中央”的政治站位,还应该继续把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融入国家2035年基本现代化这个大局。这几天我们看到有一个扶贫搬迁的社区,政府帮助引入产业,解决了新移民的就业问题。这样的做法比较好。如果没有产业,单靠政府财政很难支撑这样的社区发展。也只有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很多工作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其次,文山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经济融合和文化融合都做得非常到位。不过,作为社会学者,我觉得在社会融合方面我们还有更大的文章要做。有些很好的示范。比如,文山市里布嘎社区泰民家园小区,2000多户8000多人,是一个保障性住房社区。和过去住一个村或相邻村大家都知根知底不同,泰民家园小区的居民来自不同地方,基本上是陌生人。对于这种情况,该靠什么力量把居民住户凝聚在一起,进而有机地融合成城市的新市民呢?不能完全靠政府的力量,应该有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介入。比如,在这里,就有一家办了8年的私立幼儿园,通过小手拉大手,孩子影响大人、影响家庭,传递出民族团结的好风尚,这很了不起。政府应该关注引导这种新生力量,提供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总之,如何促成这些新型社区中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让他们成为创建工作和铸牢共同体意识的生力军,是对现代城市社区提出的崭新课题。

第三个建议,更多是提给我们与会的学者自己。今天,我们必须要深入地发掘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机制,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历史文献的出版。这个课题,仅仅靠国家民委声音比较小,我们应该写文章写建议,去呼吁,去做。另外,云南省可以做这方面的先行者,做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历史的云南样本,收集基础资料,最终形成若干报告及系列研究丛书。我也鼓励文山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的建立为契机,先行筹划起这项工作来。


王文光:从民族和国家的视角与高度,看文山经验

专家档案:王文光,云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教师。

032.jpg

“老山精神”雕塑 纳梦月 摄

20世纪80年代开始做百越民族史研究时,我就到文山州做过调查,还记得我做调查的第一个村子就是普者黑的仙人洞村。我曾提出过一个百越民族分布的“哑铃理论”,“哑铃”的中间部分,最重要的就是文山,所以我对这里一直很关注。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即如何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角度看文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经验。我认为,应该更强调民族和国家的视角,才能梳理出一个更加缜密的、理解文山经验的框架体系。

以“老山精神”的诠释为例。“老山精神”通常的理解是奉献至上,但如果放在民族与国家的角度,这一精神本质上就是国家至上。再如,“西畴精神”,目前的解读主要是突出一个“干”字,像愚公移山这种“干”。但是我个人觉得,这还没有抓到它的本质。“西畴精神”应该上升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这样的主题高度。而如果我们继续追问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背后还有什么?那就是文山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发展动力。

丘北普者黑、马关马洒、广南坝美这三个地方是一个类型——原来基础很差,但脱贫攻坚以来成效显著,是文山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

普者黑的仙人洞村,我30多年前做过调查。那时候老百姓日子很苦,都想出去;现在不同了,现在外面的人想落户这里,非常困难。

我觉得不妨把这三个地方合起来分析一下。首先可以看到,它们都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不只是在经济领域。比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些已经消亡的民族文化重新被恢复了。原来很多人都不太穿民族服装了,但现在穿民族服装成了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跟文山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关系,特别像普者黑,被《爸爸去哪儿》带火后,当地人更加注重服饰等传统文化的恢复和保护。

再深入一点,在社会层面也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比如,在婚姻家庭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女孩嫁进来,甚至也有外来男性娶了当地的媳妇后留了下来。我们讲交往交流交融,这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在普者黑,我见到有黑龙江过来的小伙子,他一开始是在那儿作为“住客”——所谓的住客,就是在当地住一段时间,帮着做点事情换取食宿——后来住着住着就和当地的女孩子产生了感情,就留了下来。这种交融的例子很值得关注。

另外,文化上的交融,有些新的变化也不容忽略。比如,当地人现在穿的彝族撒尼人服饰,已经开始有了其他民族的元素。其中,刺绣就采纳了“羌绣”的诸多文化元素。以此为代表的文化交融,显然是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下,进行的中华民族新一轮的交流融合。

总之,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文山在国家力量介入后,发生了很多深刻的改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山有着富有样本意义的实践。我们应该从文山的具体实践案例中,看到它们背后更深层次的本质、更高层次的内涵。


周 炜:在比较中看文山的示范价值

专家档案:周炜,云南大学“魁阁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033.jpg

▲我给生活比个“耶 ” 付大钊 摄

寻因溯果 

在文山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有一个工作我觉得特别重要,那就是应该好好梳理文山州各民族心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即,这个意识什么时候出现,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如何发展到现在的。

几天文山之行下来,我们看到,无论是“老山精神”“西畴精神”,还是南山幸福社区、马洒村、融媒体中心……在文山,可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到了铸牢的阶段,而不是形成的阶段。但在今天的“铸牢”之前,文山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然已经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

在此情形下,我们应该再往回追溯,探寻文山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诞生缘起、形成背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理顺进一步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和思想基础。 

他山之石 

我是做藏学的,以前对云南的关注多集中在迪庆。文山第一次来,但真是不虚此行,有些方面让人很有启发。习近平总书记说云南要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那么它一定有可以示范的地方,是不是对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用呢?

比如,文山同西藏的日喀则、山南比较,有些经验就对后者有启发性。

文山和日喀则有不少相同之处,两者都地处边境,也都曾为了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而奋起抗击。

但文山不仅从过去总结出了“老山精神”,更在今天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唤起、强调、创新、发扬,使之成为文山示范州建设和铸牢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象征和有力抓手。文山的这个做法,不只对日喀则,对西藏很多地方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同时,西藏的山南跟文山也可以比较。文山有西畴这样的模范,诞生了“西畴精神”,而山南也有全国知名的列麦公社。几十年前,列麦公社所辖土地贫瘠,当地党组织带领群众在石头缝里,在海拔4200多米的地方开垦出1000多亩荒地,创造了“不等不靠、不屈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列麦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西藏一个很重要的对外宣传的窗口。但是现在,人们实际上已经忘了这个地方,也遗忘了“列麦精神”。

而文山不一样,今天,它依然不断地告诉人们:“西畴精神”从未老去,一直青春。

这次考察中,我看了“西畴精神”专题片,非常感动。王文光老师对它的定位我也非常赞同。“西畴精神”不只体现一个“干”字,我们要把它放在国家层面去全面理解它的意义。我们每一个勤勤恳恳的工作者都体现了“干”的精神,但“西畴精神”更是文山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发展动力的体现。“西畴精神”背后的共同体意识,能够作为云南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各地学习云南的重要内容。

034.jpg

花米饭比赛 李光聪 摄

和谐 

最后,我还想谈一点感受。现在大家都喜欢谈文明的冲突。所谓文明的冲突,简单地来说,就是人的冲突、民族的冲突、宗教的冲突,甚至是区域文化的冲突。

按照通常的想象来说,在云南、在文山,多民族住在一块儿冲突应该无可避免,甚至应该说是非常激烈的。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从古至今这个地方总体上却表现得很和谐。原因何在?很值得我们总结。

在文山讨论民族团结,人们一定会谈到精神的力量。但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重点。在文山这几天,从干部到群众,从行动到言语,我感觉文山人的意识当中都有一个东西——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在我看来,这也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各民族之间和谐、团结的根本原因之一。文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工作和经验,对全国都有示范性。

总之,文山的经验非常重要,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除了理论上的总结,我们还要把它放在国家大局的层面讨论,放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样的高度去认识。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