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重走鲍卫忠 执行路上的 两次落泪——长篇报告文学 《阿佤法官鲍卫忠》创作心路

原著
文 / 黄晓萍

微信图片_20231102153707.jpg

鲍卫忠走进我的视线纯属偶然,努力去创造条件书写这个人物却是必然的、发自肺腑的。

一天去图书馆翻阅报刊,我被《春城晚报》上一篇题为《他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佤族忠诚卫士》的文章所感动。这一天是2021年12月27日。

读罢内容我心一动:这是个好题材。往下翻报刊发现(我不用手机,也不会上网,信息来源只有报纸和电视,怪不好意思叫知识分子),新华每日电讯13天前就有关于鲍卫忠先进事迹的报道,文字和图片很实在,文中写他如何磨掉“钉子案”“骨头案”。图片中的鲍卫忠一点不像法官,裤脚一只高一只低,很像个村干部。

我想写这个题材,原因有三。

其一,民族特点。佤族是“直过民族”,他们从刀耕火种、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到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的断层很能展示文学想象,故事会很有特点。其二,沧源县在边境线上,佤族又是个跨境民族,他们的社会生态关乎边境繁荣安宁,具有国际影响。其三,在我看来,法官这个神圣职业准则是铁定的法度,同边远民族地区惯性的朴素道德观与“习惯法”等往往冲突巨大,法官工作开展的艰巨太有文学空间,叙事的感染力会产生阅读陌生的快感,且文学作品中展现基层法官的作品不是太多。

要写这样一个题材,难度很大。报道中我对鲍卫忠的先进事迹有个概念,大致脉络还算清晰,细节过程就不太赋形,叙述和专业词语很难给文学留下还原办案现场的生动画面。我首先要做的,必须重新采访主人公。

但主人公已先走一步,我绝不可能与之对话。最笨的办法是沿着主人公的办案行程走一遭。这事,个人力量办不到。

尚不知道如何继续,那一段时间,我先给自己“备课”,用文字培养我的佤族情结,能找到的关于佤族的文学作品、民间文学、民族志……我都找来读,读到后来,我差不多走进了佤族人家的火塘。正在我去意徘徊之际,媒体频频介绍鲍卫忠的先进事迹,我人还没到沧源,就“见到”一系列亲切的面孔,包括鲍卫忠的妻子周红。也就在这个时候,有关部门决定将鲍卫忠的先进事迹做成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有些“传记”意思,又不受“传”的限制。

云南省的宣传部门对先进人物著书立传抓得实在,效果很好。他们都自带主题教育的光辉,激励后来者。选择谁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时候,想到了身处滇西又对临沧相对熟悉的我。他们担心我年纪偏老,没敢说死,找我谈了一次——他们概不知道我早有感应。

黄晓萍.jpg黄晓萍

人家的信任是给自己鼓励的最佳鞭策,老马奋蹄几乎不用扬鞭,我就上路了。

重走鲍卫忠的执行路,我大受震撼。

我找了一张沧源县地图贴在写字台前,把鲍卫忠同志的典型执法案件标上地名,太有地域特点,背景全是山,执行村寨多是在群山包围中,比弹丸都小。回忆这些山区道,我好像都走到过,当时的感觉,山水万古的生命强劲欺瘦了人类发展的文明,荒草野水如太古,没给法治留下多少空间。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没有人家可歇脚打尖,路程遥远累人。

鲍卫忠手下“兵将”不够一桌。执行的案件我粗略一算,三天得了结一个案子,还有经常性的普法宣传和挂包帮扶帮助脱贫事,纵是金刚不坏身,也经不住长期劳累。鲍卫忠的身体早就亮起了红灯:高血压、低钾血症两种病纠缠在一起,需要治疗、调理、休息——那么多案件等待执行,对事业一腔热忱,让积蓄清零的鲍法官早就忽视了病体,以为才过不惑之年,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华。

执行问题责任在于执行,说白了是用真抓实干兑现真金白银。在梳理鲍卫忠的执行案中,我感情的投入极深,那种难堪,我家两代人经历过。

少时家庭想来殷实过,父亲人称江湖老二,义字当头的黄二哥散资救济他的小兄弟,都有借据。到我上初中离家时,路费、学费都无着落,父亲带着弟弟满娃子去打悲情牌要债,颗粒无收,一气之下他把欠条在猪槽点火烧成灰,发泄了那句话我至今不忘:“让你这些龟儿子二辈子变猪来还我。”我虽不太江湖,却更好忽悠。工资省下那几个钱,全被人借去了,来借钱的理由都能让你就范,到可怜的救济成为可怕的高台,拖死我的细节比小说还生动。更有甚者,将我的房子骗去卖了,我还给人家送牢饭。我看上去不傻,其实傻得有盐有味,每每想到此,我就很敬重鲍法官。如果早一点结识他,没准他有办法给予我司法温暖。坊间这类债务纠葛,我听得太多太多,都在呼唤公正执行的法官。

为写此书,我补了一些法律有关功课,去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现淘,得来这段文字甚是周全:

化解社会关系的执行难问题,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由最高人民法院提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采取限制其设立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部分民商行为、提高享受优惠政策门槛、提高日常管理检查频率、披露个人部分信息、不得担任重要职务等措施,迫使“老赖”及早履行债务偿还。

问题是鲍法官执行的案件特殊,千奇百怪不按常规的还不少。当地群众对法律的认识度低、缺少证据意识、道德标准常与习惯法混在一起,处理起来相当复杂。

鲍卫忠的成长环境给予他的全是正能量。父亲鲍光明从佤山一个孤儿,在党的培养下成为汉语佤语双语法官。老共产党员鲍光明任沧源县法院院长18年,是佤族第一代法官,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嘉奖。赓续红色血脉,鲍卫忠自小立志做父亲那样的人。两代法官踔厉奋发,他们从实际出发,对法律作深度解读;他们从法律出发,尽可能将法律与民族特性有机结合;他们从故事出发,探微人性,向社会传递法律的温度,在办案过程中展现出法润民心的精神高光,这份追求崇高信仰的执着,可敬可佩。

动笔之初,我将鲍法官办过的有代表性的案子理成条码,贴到沧源县地图旁,抬头见低头也见。书房和卧室是连在一起的,热闹了,丰满了,鲍法官的过往经历越来越有声有色了。满墙的纸片片细语如歌,我就不舍昼夜在沧源的山山水水中与鲍卫忠同行。几点感受最深:

100元的小额案件,说透人情;

敢啃硬骨头,不怕有身份和背景的人;

同情弱者,努力寻找司法救助途径;

将司法条文融入民族情感,尊重习俗;

帮助被执行人发展生产,积钱还债……

本次采访过程中,我情感起伏太大,两次落泪先就感动了自己。

第一次落泪,是在鲍卫忠的办公室。这幢办公大楼法治文化展现得相当有品位。活动中心四周墙上,挂上中华民族法治先贤们(也有世界的)的金句,让法治文明的历史天空照耀边陲,融入高原的太阳,强化职业的崇高和威严。活动中心下一层,鲍卫忠的办公室也是满堂彩,大纸片小纸条都留下鲍卫忠自创的速记。那是浓缩在鲍卫忠心间的众多案子。主人已去,我仿佛看到鲍卫忠那花白的头仰望文件柜上的纸条条,梳理案件进程;俯首桌上的几案,设计工作进程和方法……他本想对案情做出的判断,出口的却是讨一杯水喝。翻纸条的手垂下去,垂下去,我的眼泪在他的座椅上涌出来,无声!

第二次落泪是在鲍卫忠家。

整个采访过程,在鲍卫忠家人面前,我从不提鲍卫忠,只聊家常。深感这家人识大体,感觉鲍卫忠没走,这个家人来人往像个法律援助驿站。

按理说,这个家遭际人生三大不幸:老的丧子、少的丧夫、幼的丧父,景象必有悲伤,至少有几声哀叹。他们,我不知道他们都是谁,亲人是一定在场的,却一律安详平静。那餐饭20人不下,没有谁介绍谁是谁,我的来路他们是知道的,闲聊中,一高挑英俊的中年汉子说,鲍法官是位电影主角,能不能往这方面努力?如果可行,他们呼朋唤友自带口粮来当群众演员。热议中,我们自觉地向电视柜看去,那上面两个相框里,一个装着父亲鲍光明,一个装着儿子鲍卫忠。他们都穿着制服,一个永驻生前庄重,一个永驻温暖的微笑。

我们几乎没注意孩子们那一桌已散伙,鲍卫忠的一对儿子(他们是双胞胎,今年9岁)跑来递给我们一人一瓶矿泉水。看着他们满脸稚气的认真,又心痛又心酸,不约而同站起来以水代酒,敬献给遗像中的鲍氏父子——佤族人民的两代优秀法官。鲍光明的妻子鲍卫忠的母亲卫学英说了一句佤语:“你爷俩放放心心,一家人都好好的。”我落泪了,卫学英也落泪了。我俩用餐巾纸互相抹眼泪。卫学英的无声泪崖泉一样不断,丧夫丧子的双重悲痛,苦不堪言,一桌人谁也不去劝慰,由她在泪水中洗涤痛苦。卫学英转过脸来,双手捧住我的脸贴上去,嘴像小米雀一样不停地吻我的脸,两个老人的眼泪贴在一起,互相润泽。

梳理鲍卫忠一生,不难看出,这人睿智阳光,是个德技双修、与时俱进、敏于社会观察和思考的自觉者。他的各种角色都经得起检验和评说,唯一的欠缺是对不起一双儿子。他们正需要父亲的抚育,不满十岁的男孩,父亲这个角色很重要,成长中失去父亲的肩膀,小哥俩可能会经历许多难以预料的坎——有父亲高尚英灵陪伴,他们又是一对幸运者。

我不能保证这部书多么优秀,但为这一家子还原一位儿子、父亲、丈夫,为社会留下边陲正气,为同事留下鲍卫忠那永远可爱的微笑,为佤山添一片不落的彩霞,我会一直努力着。

(本文为黄晓萍老师在“长篇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作品研讨会”上分享的创作心得,限于篇幅,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