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铭记与弘扬 ——原生态舞台艺术《圭山舞踊》记述(下)

家园
文 / 黄建明

抗战后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云南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各界人士响亮提出“反内战,争民主”的口号,昆明一度被誉为“民主堡垒”,在这样的背景下,《圭山舞踊》横空出世。

各界人士共同浇灌的“团结花” 

一、中共地下党

《圭山舞踊》的核心人物是毕恒光,他在策划、发起、组织、运行整个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

毕恒光是中共党员,他与民主人士闻一多等确定组织《圭山舞踊》后,立即向组织报告,通过马识途向省工委领导作了汇报,省工委书记郑伯克、委员侯方岳等表示支持。并决定由党员赵沨、王松声、聂运华、梁伦负责节目的编排和艺术指导。

毕恒光为上蒲草村贫苦农民的儿子,是久经考验的少数民族革命知识分子,曾参加过昆明“一二·一”学生运动,被选为中山中学学联代表参加学运。

一个出生在彝家山寨贫苦农民家庭的儿子,为了学习科学文化,追求革命真理,走出山寨,一路从县城求学到省城,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到家乡,以乡村教师公开身份,从事民族教育事业;以地下党县委负责人身分,秘密开展地下工作,发动群众,推翻反动政权,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不久,24岁的毕恒光在昆明英勇就义,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献给了新中国、献给了人民!毕恒光的革命英雄气概、革命胆略、革命家的献身精神被家乡人民赞颂。如今,家乡人在村头为毕恒光立了一尊石雕像,以此纪念为国捐躯的优秀儿女。

在《圭山舞踊》的打造过程中,大部分主力为中共党员,虽以个人身份参与这项活动,党员自始至终起到中坚作用,整台晚会的节目内容也倾向红色文化。因而,国民党判断“圭山彝族人演出受共产党利用”,《圭山舞踊》被打上红色文化标签。

二、民青联盟

民青联盟是青年先锋队组织,本文将其简称为“民青”,从现存档案资料看,“民青”对《圭山舞踊》直接作用不大,但外围作用却不小。如党组织作出编排《圭山舞踊》决定后,“民青”成员赵春云、赵国辅陪同毕恒光,从昆明回到路南(今石林),对节目采集地、演员挖掘地作了初步踏访。

《圭山舞踊》在昆明演出由“云南省圭山区彝族旅省学会”主办。该会成员大部分来自圭山彝区,其中大部分为“民青”成员。

《圭山舞踊》演员大部分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彝族青年,听不懂汉语、说不了汉话,在昆明演出与生活期间,大量的后勤服务需要社会支持,包括“民青”成员在内的学会成员,义务承担起了演员在昆期间的后勤服务。

三、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有目共睹。《圭山舞踊》的光荣史,值得写入西南联大校史。《圭山舞踊》主要编排人员为西南联大学生,在昆演出期间住宿于西南联大,演出遇到阻拦,全校师生给予强力声援,西南联大对《圭山舞踊》的支持与帮助是全方位的。

1.学生主力群

毋庸置疑,《圭山舞踊》舞台艺术打造团队,以西南联大学生为主,如王松声、梁伦、赵沨等,他们对整台晚会的搜集、整理、提炼、编创、编排、演出起了主力作用。

2.教授顾问群

《圭山舞踊》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庞大的31人顾问群体,他们主要来自西南联大,如闻一多、费孝通、李广田等教授为顾问团成员。

3.赞助团队

《圭山舞踊》在昆明上演,不仅受到广大民众道义上的支持,还受到社会各界的经费赞助,如云南大学熊庆来校长就是赞助者之一。《圭山舞踊》经费赞助团队高达15人,其中不乏西南联大教授,如梅贻琦等。此外,西南联大部分学生还将学校发给的北返路费也捐给了《圭山舞踊》。

4.闻一多与《圭山舞踊》情深意长

《圭山舞踊》从早期发起到隆重演出,倾注了闻一多先生的心血。西南联大有着众多的著名学者教授,毕恒光一行为何找闻一多先生呢?

1945年春节前后,闻一多随联大“悠悠体育会”组织的“路南旅行团”,到石林等风景区观光旅游,借住于路南中学,此行耗时十余天,期间参观了石林、长湖、大叠水等风景区,还参观了附近的少数民族村庄。晚上与路南中学师生联欢,对路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据有关专家研究,闻一多衔着烟斗,具有个性标志的潇洒照片,为此行在路南所拍。

闻一多是我国研究楚辞的大家,致力于《九歌》研究,一心想将其搬上舞台,但始终未能找到适合舞台表达的艺术方式,看了《圭山舞踊》,大受启发,很快改编出舞台剧本《〈九歌〉古歌舞剧悬解》。可见《圭山舞踊》与闻一多不是单方受益,而是教学相长,对其楚辞专业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闻一多参与推动的《圭山舞踊》轰轰烈烈,犹如春雷震天。此活动结束一个多月后的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圭山舞踊》成了闻一多轰烈人生的绝唱!

四、云大附中

  抗战期间,云大附中迁至路南中学,云大附中与《圭山舞踊》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是参与《圭山舞踊》的“民青”及主办演出的旅省学会会员,包括毕恒光、赵国辅、李昌华等为路中毕业生。由此,《圭山舞踊》与云大附中有了母校情结。其次是闻一多等从昆明到路南旅游,借宿于当时的云大附中,此行对路南留有良好印象,后来的《圭山舞踊》才与闻一多有了密切联系。再次是《圭山舞踊》演出期间,云大附中杨春洲校长是晚会赞助人,教师杨一波在报刊上撰文,对这台晚会给予热情洋溢的评论。

五、各族人民

组织《圭山舞踊》的动议是以民间歌舞为动力,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推动民族间的相互沟通,消除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可以说,《圭山舞踊》基本实现了初衷,这台晚会是多民族人士齐心合力的成果。

《圭山舞踊》演员团队大部分为彝族,大部分节目为彝族题材,彝族中又包括了居住在路南域内的撒尼、阿细、小白彝等支系,这台晚会的节目大部分为彝族原生态歌舞。

整理、编创《圭山舞踊》的团队成员大部分为西南联大的汉族师生。节目顾问团队大部分为汉族专家,赞助团队大部分也为汉族爱心人士。

《圭山舞踊》收录了苗族节目。此外,还有其他民族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圭山舞踊》,如白族戏剧家杨明先生为顾问团成员。可以说《圭山舞踊》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可以肯定,客观上,《圭山舞踊》起到了统战与民族团结的作用。多个党派,多个民族联手共同打造,各界人士的共同浇灌,《圭山舞踊》才取得了始料不及的轰动效应。这不仅是云南民族团结的重要史料,也是云南统战史的宝贵遗产。

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台少数民族文艺晚会在昆明大舞台上演,在和平时期,社会和谐的今天,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昆明就不一样了。

内战行将烧至,城乡一片混乱,国民党特务将枪口对准反内战、争民主的人士,《圭山舞踊》演出期间的禁演,释放的是国民党将剿杀红色文化的危险信号,《圭山舞踊》演出结束后的一个月,民主斗士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国民党撕下伪装的面孔,露出战争的獠牙。《圭山舞踊》用艺术表达的圭山儿女反内战、坚持和平的呼声,代表了时代的强音,其历史意义极其深远。

一、通过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间思想与情感沟通,推动社会和谐

当时,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意识根深蒂固,上层社会歧视底层人民的观念普遍存在,昆明一片死气沉沉,人民对国家、社会、民族前途充满了担忧。《圭山舞踊》在昆明上演,给死气沉沉的昆明带来了一丝生气与活力,让白色恐怖下的昆明看到了一缕红色光芒。

来自圭山彝区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在自以为是的傲慢人眼中是“蛮子”“粗人”,在昆明奉献一台高水准的艺术盛宴,令向来傲慢的人也敬佩不已,自愧不如。《圭山舞踊》促进了民族交往、文化交流,沟通了民族感情,推动了民族融合。

二、对巩固和发展“圭山革命根据地”的舆论贡献

《圭山舞踊》中有一个篇章叫“战争与和平”,演员在台上表演传统的“叉舞”,主持人或朗诵员在一旁对“叉舞”含义与象征作文化解读:“彝族先民拿起武器,通过战争制止战争,求得社会和平与安宁”。国内战争行将爆发,人们渴望和平,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样的文化解读,意义所指不喻而明。观众不难领悟:面对内战,人民只有拿起武器制止战争,社会才可能和平与安宁。

路南圭山,离昆明仅百公里,但当时并不在进出省城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昆明人对“圭山”才如此陌生,观看《圭山舞踊》才如此惊讶。

部分中共党员、民主人士、进步青年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暗杀,纷纷逃离昆明。路南圭山便是重要的躲避地点,原因有三。首先是以毕恒光为代表的中共党员在圭山撒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当地民众热爱和平,大力支持革命队伍,竭力保护进步青年。其二是圭山地处偏辟,山深林密,国民党特务不敢轻易进入圭山腹地。再次是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在昆明观看《圭山舞踊》,得知圭山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青年知识分子选择圭山为躲避点,既可避难,又能搜集整理与研究民族民间文化。

部分来自昆明的青年知识分子,后来成了圭山“一支人民的军队”的战士,《圭山舞踊》为圭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助力。圭山“一支人民的军队”,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党的思想理论作武装,有强悍的彝族青年战士,还有有勇有谋的青年知识分子,国民党地方武装组织,对圭山“一支人民的军队”闻风丧胆。有了这支武装力量,才有了历史上“云南人民闹革命,圭山打出第一枪”的底气。

《圭山舞踊》对吸引青年知识分子来到圭山,起到了舆论宣传作用,这批青年知识分子的到来,壮大了革命根据地武装组织的力量,《圭山舞踊》为巩固和发展圭山革命根据地起到了舆论宣传作用。

三、阿诗玛文化、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舞蹈从非主流走向主流社会的开端

在《圭山舞踊》登场前,圭山、《阿诗玛》的知名度出乎意料地低。笔者翻阅过清代文献《百苗图》,其中完全找不到彝族撒尼人的踪影,可见那时撒尼人的社会认知度之低下。清末,国外曾一度掀起研究、介绍撒尼文化热,但文章用外文撰写,国内除少数高级知分子外,鲜有人知道圭山与撒尼人,灿烂的民族文化走不出大山,进不了主流社会。

《圭山舞踊》暴风骤雨般席卷昆明,很多昆明人和外地人才知道离昆明不远有个地方叫路南圭山,那里住着撒尼人,有璀璨的民族文化。《圭山舞踊》在昆明演出的成功,提高了圭山与撒尼人的知名度,增强了圭山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后来阿诗玛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圭山儿女迈开矫健的步伐,阔步前行。

过去,民族民间文化难登大雅之堂。《圭山舞踊》带着山乡泥土气息的精彩表演,不仅是石林原生态艺术走向大都市的先声,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艺术走向主流舞台的先声。

经典是永恒的,80年前打造的《圭山舞踊》,至今仍不失经典风范。期待《重现1946年红色原生态经典——〈圭山舞踊〉》的经典再现。



(作者简介:黄建明,男,彝族,1954年2月出生于云南石林,退休前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委民族古籍专家库专家。)

(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