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珠海社区:从“茅舍竹椽短” 到“情契居连屋”

家园
文 / 范春艳

……示范社区名片……

泸水市珠海社区于2016年10月开工,2019年11月建成,总投资1.89亿元,社区辖10个居民小组912户2806人,以傈僳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889户2744人,占总人口的97.79%。

辖区建有小学、卫生室、警务室、图书馆、活动广场、养老中心、农贸市场、停车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741户2348名贫困群众搬出了大山居住在这里,彻底告别了杈杈房、茅草房,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子,过上幸福新生活。2020年珠海社区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美丽的怒江畔,河流冲击而成的冲积扇地区,泸水市维拉坝珠海社区屹立于此。站在江边放眼望去,白黄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八角形的微菜园整齐排列。走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文化广场上,搬迁群众正在跳着欢快的“民族八套舞”,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极为浓厚。这是当地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的结果。

image.png

远眺维拉坝珠海社区

聚焦“党建引领”,突出“统筹协调”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创建方向、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形成社区党支部书记主管主抓、居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工作人员认真推进、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格局。

强化理论武装。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等时机,组织社区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族理论、民族工作水平,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坚定“五个认同”。

强化机制保障。制定《泸水市维拉坝珠海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方案》和工作考核办法,确保创建工作同日常主要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

聚焦“思想引领”,突出“宣传教育”

搞好精准“滴灌”。在社区主干道、文化广场、楼栋入口处、活动室等显眼位置设置了以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符号为主要元素的宣传牌、文化墙绘、灯杆旗广告,利用高音嗽叭、黑板报、座谈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润物细无声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准“滴灌”在各族群众心中。

拓宽宣传教育载体。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选树先进典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通过入户宣讲团、流动“小喇叭”、微信公众号、怒江大峡谷网、《怒江日报》、“摆时之乡”“泸水时讯”等平台进行推送,宣讲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民族团结知识,营造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社会氛围。新华社、《云南日报》《今日民族》等省内外主流媒体相继来到社区采访创建工作,为怒江州乃至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可借鉴的“泸水经验”。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小手牵大手、推普一起走”等活动,大力营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生活环境。2020年以来共开展普通话培训2期,2400人参加培训。

维拉坝珠海社1.jpg

珠海社区一角

聚焦“发展引领”,突出“共同富裕”

盖起了新房,入住了新家,珠海社区居民的心动了——党和政府帮忙补齐了发展短板,自己也应该加把劲儿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针对各族居民的这一实际需求,珠海社区科学研判,一一满足。

对有发展能力,愿意外出务工的居民,社区抓实劳动力转移,积极联系社会各界为居民开展家政、普通话、烹饪、电焊等多种实用技术培训。共开展40余场次培训,3000余人次参与,在一轮轮的培训中,各族居民拓展了眼界,提升了技术,增收致富的信心、决心更足了。培训合格的居民,社区党支部牵头组建了劳务派遣公司,帮助居民找企业找岗位,谈待遇谈福利,扫平外出务工路上的障碍,顺利“收获岗位”的居民带上行李,赴上海、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务工,成为了“致富领头雁”。目前,珠海社区在外务工人员达1308人。同时,为解决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社区还对“三留守”家庭开展常态化关心关爱工作,党员干部对留守家庭每月至少开展1次走访慰问,形成“你在前方拼搏进取,我在后方服务家人”的民族团结互助良好风尚。

有的家庭受限于发展实际,无法外出务工,社区抓实“扶贫车间”工作,引入企业建立了“维拉坝铁核桃巾帼扶贫车间”“绿通配送服务中心”“江海情农贸超市”,为不能外出务工的特殊困难家庭500多名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就业居民人均月收入达1500元左右,还能照顾到家里,切实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问题。配送服务中心、农贸超市等还方便了居民生活,居民们买菜买肉终于不用跑到10多公里外的镇上了,甚至还能送货上门。

此外,珠海社区还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种植和中药材种植,以集体经济发展拓展群众增收渠道,稳定群众收入“基本盘”。珠海社区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市场经营主体+基地+居民”的模式,在周边的木志坝、幸福桥头种植了168亩火龙果,建立了220亩果药复合种植园,有300余人在种植基地季节性务工,将土地出租给种植基地的居民还能拿到地租等,收入渠道进一步增加。社区的“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社区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帮助居民就近就地就业。

聚焦“服务引领”,突出“团结共建”

构建网格化治理格局。将11个片区划分为79个小网格,由社区49名党员兼任楼栋长、网格员,形成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党员为前端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确保居民遇事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通过解决居民就业、就医及子女上学等“急难愁盼”问题,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社区党员冲锋在前,挨家挨户宣传抗疫知识,构建起抗疫防疫的钢铁长城,取得“双零”好成绩。

促进各民族交往融合。组建文艺队、体育队开展文艺节目展演、民族体育竞赛、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欢歌笑语中,社区各族居民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共同进步的时代主旋律在社区不断奏响。

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及时化解各种问题隐患,营造和谐稳定的辖区环境。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化解率达100%。自社区建成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


……  启示  ……

珠海社区之所以能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大典范,实现从“茅舍竹椽短”到“情契居连屋”的转变,原因在于社区紧紧抓住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深入研究了社区居民的实际发展需要,并以此为依据想方设法不断增强各族居民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了社区各族居民共同富裕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社区强化宣传教育,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民族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持续发力塑造“新居民”,确保了各族群众真正在新家里扎根开花。

(本文图片由珠海社区提供)

(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