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德宏州成立70周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生动实践

关注
文 / 德宏州民族宗教局

image.png

芒市夜景   朱边勇  摄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辖芒市、瑞丽、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人口132.1万人,居住着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儿女,少数民族人口占45.9%,是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是和谐美丽的地方、对外开放的前沿、强边固防的先锋。近年来,德宏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德宏州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image.png

德宏各族群众欢度泼水节   朱边勇  摄

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德宏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牢把握边疆振兴发展主题,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德宏州70年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政治基础不断巩固。

德宏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示范区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从组织、人员、制度、经费、法治、宣传、督查、巡察、考核等方面加强领导、监督和保障。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州党代会、州委全会、州“两会”和“十四五”规划安排部署,纳入州委、州政府工作要点,纳入州人大、州政协重点监督和协商,纳入巡察监督、意识形态、领导班子考核,纳入州、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同时州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推动形成组织有力、体系完备、横向联动、纵向衔接、运转高效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格局。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广泛多元宣传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编印《德宏州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读本》等书刊。建设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广场、街区)6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477个,创建全国文明村镇9个、文明单位11个、文明校园2个,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涌现出陇川县新寨村以及赵淑芬、岳成明等一批全国爱国拥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个人。广泛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五进”工作,开展“四史教育”“四条标准”“三爱教育”“爱国爱教 正信正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大讲堂”等主题活动,引导教职人员熟练运用经文教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持续增强,对外交流广泛开展,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满意度不断提升。建成全国唯一的景颇族博物馆、德昂族博物馆,傣族剪纸、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剪纸、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创作推出了《刀安仁》《孔雀飞起的地方》等一批文化精品。出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效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70年来,德宏各族儿女在党的带领下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在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德宏州积极践行“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理念,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效显现,州内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健全农户与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全域规划、整体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250余个美丽乡村、57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全州生产总值从1953年的2653万元增至2022年的587.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226元增长到2022年的33329元,增长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87元增长到2022年的13175元,增长150倍。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跨越,德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生态文明成果普惠于民,全州森林覆盖率67.4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02%,拥有全国半数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全国最大的菲氏叶猴种群,野生鸟类有726种,是全国唯一分布有5种犀鸟的地区。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砍树人变护林员、捕鸟人变鸟导游”的生态保护“石梯经验”、“矿山变青山、矿场变景区”的生态修复“回贤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书写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德宏实践。盈江县获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推荐。

image.png

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社会基础不断夯实。

1983年,德宏州以自治州立法的形式将每年10月确定为全州民族团结月,迄今已持续开展41次民族团结月活动,开创了全省之先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进“7+N进”提档升级,与昆明市、普洱市、怒江州、临沧市共同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建成“德宏州边境县(市)安边兴边固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打造了“嵌入式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培育“三台山德昂族直过区的千年跨越”“卑妥瓦党的光辉照耀的地方”“因鸟致富的石梯村”等一批创建品牌,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德宏经验”。2021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开启了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征程。截至目前,全州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示范县(市)2个、示范单位2个,省级示范县(市)5个、示范单位310个、教育(研究)基地4个、教育实践基地1个。43个单位、63名个人被授予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全州共召开8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累计表彰468个集体和738名个人。

(三)始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群众基础不断加强。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办好民族团结月、少数民族节庆、乡村文化旅游、体育运动赛事、“各族青少年民族团结同心营”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教育活动平台,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成盈江县五和家园、梁河县聚缘村等一批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移民新村和社区,推动各民族由居住空间嵌入向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社会结构的各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嵌入转变。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管理机制,发挥好沪滇帮扶、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与广州等地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建立协作机制协议书》,在北京等地设立9个劳务输出服务站,鼓励和支持各族群众到东中部等地区就业创业,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2万人、转移就业率70.21%,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6.41万人、转移就业率73.09%。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州5个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三类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评估。

(四)始终坚持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制度保障不断增强。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实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和8件单行条例,以及4部地方性法规。全州党政军警民齐上阵、共抗疫,顶住了巨大压力、守住了边境防线,实现了“零外溢”“零死亡”“零规模性传播”、民生保障负面事件“零发生”、影响社会稳定事件“零发生”,被国家工作组评价为“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政治担当”。历史性构建管边控边新格局,坚持“五级书记抓边防”,全面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巩固拓展德宏州探索的、疫情防控行之有效的“五户联防、十户联保”做法,推行“网格化+党员积分”制,农村党员、群众积极争当忠诚履职、守边固防、增收致富、文明守法、团结进步、为民服务的先锋模范,边境村人人成为“放牛也是放哨、耕地也是值守”的守边卫士。建成“傣汉双语调解室”“金孔雀调解室”等一批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基层法治品牌,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在全国推广。

二、经验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深刻体会到民族工作本质上是人心工作,“人心”工程是德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鲜明的特色。

一是牢记使命“守初心”。德宏7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铭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殷嘱托,坚定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必须赓续历史、继往开来,扛实各级党委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五个认同”。

二是抓好发展“得人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德宏7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各族人民共享美好幸福生活;必须始终立足德宏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的实际,持之以恒打基础、强产业,推改革、扩开放,兴文化、优生态,保民生、促和谐,抓党建、聚合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自豪感、自信心;必须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抓手,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以实际成效赢得人心。

image.png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朱边勇  摄

三是服务群众“暖人心”。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德宏7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和各族群众结亲交心、办实事做好事,最大限度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必须将民族团结与各领域工作相结合,聚焦各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最大限度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各族群众相融共生、亲如一家,用真心实意暖民心,赢得民心。

四是交融互鉴“连人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德宏7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更加注重精神力量和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探索建立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必须紧紧围绕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发挥德宏独特区位和人文优势,丰富中缅胞波友谊新内涵,筑牢两国友好的人文基础、社会基础,让“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 。

五是民族政策“惠人心”。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保障。德宏7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让各族人民充分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共建美好家园;必须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沿边开发开放、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人居环境提升等,让各族人民在富民兴边中得到更多实惠;必须把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惠有多少讲清楚、道明白,让群众从村情民情户情发展变化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六是同心同行“聚人心”。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德宏7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把涵养各族人民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持久任务,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合力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各民族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创建工作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凝聚起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今年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回顾70年发展历程,民族团结进步始终是德宏最悠久的历史传承、最坚固的执政根基、最鲜明的文化底色、最强大的奋进之力、最美丽的幸福之花。展望未来,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吹响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进军号角。德宏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自治州成立70周年为新的起点,锚定2025年“成为全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2035年“建成更高水平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踔厉奋进、勇毅前行,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